25%偏置碰撞,到底撞醒了谁?

  • 浏览量:1312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20-01-09

 

  作为消费者,你更相信车门上能站11个人的“安全感”,还是在小偏置碰撞测试中把A柱撞断的事实?作为车企,在越发严苛的油耗限值与车市下行的成本压力下,是否就该在车身安全上耍“小聪明”呢?

  2005年,德国老牌汽车俱乐部ADAC给了陆风X6一个“0分”的碰撞测试成绩,直接导致陆风汽车在欧洲的销售计划夭折。2007年,同样意欲进军德国市场的中华尊驰在德国进行E-NCAP碰撞测试,最终也仅得到了3星的成绩。显然,当时本土品牌汽车在车身结构安全上与跨国车企的巨大差距,是中国汽车走向世界过程中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然而十多年后,在中保研的汽车安全指数C-IASI评价中,上汽大众帕萨特却在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中发生A柱折断的现象,此项获得了P(较差)的最低评分。不只是帕萨特,还有不少合资车型也在这项严苛的碰撞测试中栽了跟头。由此,更多消费者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于车辆安全的认知与理解。

  但事实上,参加任何碰撞测试,本质上都是一种“应试”,既然是应试,就存在为了获得好成绩而采用的方法,甚至这样的方法可能与车辆在真实事故中的安全性并不具备直接联系。

  因此,我们不妨先抛开“合资车减配”、“合资车不安全了”这样的主观观点,从事实与数据来分析今天的车企究竟如何看待车身结构安全与碰撞测试成绩之间的关系。

  ▎25%和40%偏置碰撞的区别在哪儿?

  很多人将C-IASI称为“车圈纪委”,将C-NCAP成为“五星批发部”,但事实上这种印象的形成,并非是C-NCAP与中保研采用的标准不一,而是在测试项目上有所差异。长期习惯于按照C-NCAP规则进行“优化”的国内车企,当突然面对有了全新测试项目的C-IASI,应试准备上的不足,就很容易出现“翻车”。

  这其中一项重要的区别就是正面偏置碰撞。C-NCAP与欧洲的E-NCAP一样均采用64km/h下40%偏置碰撞,而C-IASI则是采用与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一致的64km/h下25%偏置碰撞。

  40%偏置碰撞与25%偏置碰撞中,车辆对于碰撞力的传递路径完全不同。

  40%偏置碰撞中,碰撞力传递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前防撞梁、机舱纵梁、机舱边梁传递到乘员舱底部纵梁,主要依靠机舱纵梁发生变形折弯来消耗碰撞能量;另一条是通过机舱上边梁分散到侧围、A柱上边梁等位置。

  但在25%偏置碰撞中,前防撞梁总成、机舱纵梁这些承力部件均被避开,主要传力路径有三条:一是通过前防撞梁将碰撞力传给机舱左纵梁;二是通过机舱纵梁、边梁传递到乘员舱下部、A柱内板下端;三是通过机舱上边梁传递到A柱内板上端,这也是造成A柱上边梁折弯变形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在40%偏置碰撞中主要需要优化的机舱纵梁、边梁等结构,在25%偏置碰撞中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而25%偏置碰撞所需要的对A柱内板、加强板、上边梁等加强,又不会对40%偏置碰撞成绩起到最重要的作用。

  所以,如果单纯只是应对某一种偏置碰撞而完全忽略另一种,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车身结构优化取向。出于成本、车重、油耗等综合因素的考量,车企可以不选择兼顾两种碰撞测试的成绩。

  即便是同一架构下的车型,在不同地区也会针对不同的碰撞测试标准进行“取舍”。而大众此次在中保研小偏置碰撞中的成绩不佳,一部分原因也是对于中保研开展25%偏置碰撞测试的预期不足,从而没有在车体结构上进行针对性优化。

  ▎在各个碰撞测试均取得好成绩,很难吗?

  厂家有没有能力做到在各个地区的不同碰撞标准测试下都取得好成绩呢?

  答案是肯定的。比如丰田TNGA架构下的新车型,无论是在欧洲、美国还是中保研的测试中,在车辆结构安全这个项目上都有着较好的成绩。另一个大家心目中的安全标杆沃尔沃,同样也是如此。

  尽管这并不一定能说明这些车型真的绝对安全,甚至只能说明他们对于“多科目考试”的准备更加充分——比如丰田曾针对美国IIHS仅测试左侧小偏置碰撞的“漏洞”而只加固左侧车体结构——但反过来,这也能表明厂家在开发车辆时的态度。

  比如大众能够在北美的碰撞测试中拿到好成绩,国内同样测试标准下却成绩不佳。比如本田雅阁、思域在美国IIHS的25%小偏置碰撞中都能拿到优秀,但在中保研的测试中却都降了一档。而与雅阁同宗同源的INSPIRE,虽然中保研尚未公布成绩,但从测试图片来看,A柱同样在25%小偏置碰撞中发生了更加明显的弯折。

  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钢材的使用。在25%小偏置碰撞中起到重要作用的A柱,雅阁采用了抗拉强度980MPa的钢材,INSPIRE则只采用了抗拉强度780MPa的钢材,而美版雅阁的A柱钢材抗拉强度则达到了1,500MPa。虽然车体结构一致,但是这些难以察觉的细节区别,却在各自的碰撞测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些案例充分证明了一件事情——厂家想要把安全做好,或者至少把应对多标准安全碰撞测试下的优化做好,很多时候并非“能不能”做好,而是“愿不愿意”做好的问题。不愿意做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成本空间的压缩,比如需要减重来完成油耗限值与排放的要求,比如销量下行时对于单车利润的预期提升等等。

  但是,《童济仁汽车评论》认为,无论是全球车还是特供车,无论出于怎样的理由,都不应该以牺牲基本的车身结构安全为代价。乘员安全这件事情,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因为这是车企新车开发的“底线”。

  ▎写在最后

  客观来看,中保研的根本利益为了保险企业,所以是跟车企有一定的冲突的,而消费者却可以利用这种冲突完成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如果,中保研在C-IAIS上引入的全新碰撞测试标准,能够通过结果和数据形成舆论,倒逼车企在车身结构安全上的进步(或者同步),那么这项安全测试就是有意义的。

  对于车企,新的碰撞测试结果带来对口碑的影响,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产生的持续发酵效应,更应该引起重视,这显然比某些4S店宣传车门上能站11个人的闹剧更具有说服性。而且,中保研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加入正面右侧25%碰撞测试项目,没人能再继续侥幸了。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