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早晨,由500辆上汽名爵自主品牌纯电动SUV组成的五色方队出现在上海海通码头,依次驶入滚装船。42天后,它们将抵达距离7000多公里外荷兰阿姆斯特丹港,挺进欧洲大陆市场。
500辆,与滚装船8000辆的容量相比并不起眼,但却创下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单次发运数量的最高纪录,同时也意味着,中国自主品牌纯电动乘用车迈出了首次出口欧洲大陆的一大步。
“一扇新的大门正在向汽车产业打开。”一位汽车业内人士表示。
发现:新大陆在招手
把时钟的齿轮回拨两个月——7月18日,上汽纯电动乘用车率先在MG品牌的诞生地英国上市。当时,包括《Auto Car》、《What Car》等在内的英国多家知名汽车媒体均给出了罕见的4星高分。与高分相呼应的当然是有些令上汽出乎意外的的销量:截至目前,该款纯电动乘用车已在英国市场获得2000多个订单。
再回到一周前——9月18日,MG ZS纯电动SUV汽车在荷兰和挪威两个国家同时上市。市场数据显示,在一周多的时间内,上汽即在欧洲大陆接到约1000个该款车型的订单。“应该说,这款车型在欧洲的反响还是很热烈的,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雷鸣说。
不过,与上汽纯电动乘用车出口的“反响热烈”相对比,中国汽车出口数据因受放缓的全球经济增速所影响依然低迷:中汽协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约8%。
为何在进入长期下行通道的全球车市中,上汽能获得新的增长点?雷鸣分析,这是因为上汽抓住了欧盟大力推进减少碳排放量的历史机遇。“目前,欧盟已提出,到2030年,该地区的碳排放量要比当前水平减少近50%,因此欧盟国家对低排放或0排放汽车就有了更多需求,并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例如,英国为每辆新能源汽车提供3500英镑的补贴;荷兰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企业降低企业所得税;挪威为新能源汽车免除增值税并提供免费充电桩等。
2018年,作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欧洲的电动汽车销量仅为20万辆,与中国的120多万辆相去甚远。不过,日本富士经济预测,未来全球纯电动汽车市场将以中国和欧洲为中心快速增长,2035年欧洲纯电动汽车销量将超过600万辆。“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上汽集团产品打入欧洲市场的重要载体。”雷鸣表示。
机遇:国产新能源有2年领先优势
要打开一个新的市场,光靠市场的巨大容量显然不够,还得有“与众不同”的优势。上汽纯电动乘用车的优势又在哪里?
雷鸣认为,总体来说,目前上汽纯电动乘用车在与欧洲大牌同类产品性能接近的情况下,定位和定价更为合理,“我们可以说是欧洲市面上最高性价比产品。”
高性价比并不意味着“低价策略”。“例如,我们的自主品牌纯电动乘用车在欧洲最低29900欧元的售价与国内相比是更高的。”雷鸣指出,上汽集团之所以能为欧洲市场消费者提供更高性价比产品,是由上汽集团研发、生产和制造的整体的竞争力所决定。
上汽出口欧洲市场的纯电动乘用车不仅搭载了L2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而且其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技术都由上汽集团自主研发,并具备比日系、德系同类产品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参数。
上汽自主品牌产品能进入欧洲大陆市场也说明,中国研发、中国制造的汽车产品已完全符合严苛的欧洲标准。“我们销售到国内外的产品都出自同一生产线,可以说,我们为国内消费者提供的也是符合欧洲标准的新能源汽车。”雷鸣说。
共赢:全球化是一剂良药
海通码头往南,同在上海浦东的特斯拉超级工厂正为竣工投产进行冲刺,计划尽快将本土生产的Model 3纯电动车投向全球最大的中国市场。
特斯拉来沪,上海本地汽车产业出海,“一进一出”并非巧合,这恰恰显示出经济全球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大推动力。
无论欧美还是中国,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一个区域内“封闭发展”时,总会遇到各种阻碍。而当全球分工合作加快、市场互相开放,新兴产业发展便进入快车道。“一进一出”之间,上海正处在双向开放的枢纽节点上,为世界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对上汽来说,欧洲是一片市场的蓝海。上汽集团负责人介绍,目前上汽新能源车核心技术较欧洲主流车企领先近2年,因此无论从政策环境还是技术角度看,当前都是中国车企开拓新市场的最佳“时间窗口”。
今年上海车展上,有豪华品牌的海外工作人员对中国品牌新能源车表达出强烈的兴趣,认为这是可以充分满足普通人需求的产品。而当上汽电动车进入英国后,有当地顾客在汽车论坛上表示:“终于有了一辆可以买得起的优质新能源汽车了。”
中国制造新能源汽车为欧洲消费者带去了更高性价比产品,特斯拉汽车同样利用中国供需两端的优势,提升自身竞争力。汽车业内人士分析,上海和国内其他地区形成的全球最高效、最成熟汽车供应链体系,将成为特斯拉汽车中国工厂的最大优势,“相比土地、人工,零部件体系对特斯拉更为重要。”
“随着近期欧美主流整车企业的新能源车型密集投产,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供应链将持续受益全球电动化。”CITICS汽车研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