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在2018年,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给自己的用户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在交付环节中,慢就是快,等待时间长并不是坏事。”但是转眼到了2019年,小鹏汽车竟然玩起了新产品的“抢跑”的招数,在这前后矛盾,自砸招牌的做法背后,小鹏汽车究竟遇到了哪些问题呢?
小鹏车主集体维权,“增换购补贴”难平怒火
近日,关于小鹏汽车大批车主维权的消息炒的沸沸扬扬,同时小鹏汽车也遭遇到上市以来最大的口碑危机。
回顾一下事情的起因,因为2020款小鹏G3发布,新车根据续航里程的不同分为G3 520、G3 400两个型号,共六款配置车型,其中续航里程为400km的版本,旗下三款车型的价格为14.38万元-18.08万元;而续航里程为520km的车型,售价分别为15.98万元-19.68万元。另外,新款车型还增加了L2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而2019款小鹏G3续航里程为351km和365km的3个版本车型,前者补贴后售价为13.58万元-17.78万元,后者补贴后售价为16.58万元-19.98万元,L2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还在等待升级中。
车主们的愤怒由此被点燃,7月13日,广州、上海等地的小鹏汽车城市服务中心外,有大批车主维权。与此同时,在各大社交平台以及汽车垂直网站,小鹏汽车车主的不满迅速发酵。很快,何小鹏在微博等公众平台对小鹏汽车的车主和消费者公开致歉。
在致歉信中,何小鹏承认这次硬件迭代给消费者带来不便,但同时他也表示新款的价格是综合成本、市场竞争和用户接受等层面作出的决定。
同时,为了弥补给老用户带来的不便,何小鹏在微博中给出了对购买G3 2019款车型的车主们的补偿:从即日起,车主们在3年内增换购小鹏汽车任何一款车型时,在享受拟购买新车当期所有促销政策效益的基础上,额外享受10000元专属补贴权益。但是这套赔偿方案并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反而还被部分车主认为是变相推销。
提车6天成老款,“跨越式”换代背后的难言之隐
此前,一位上海的车主曾接受媒体的采访,采访中了解到,他以约为16.5万元的价格,购买了2019款小鹏G3智享版车型,并于7月4日提了车,但仅仅在6天之后,小鹏汽车就推出了新款的G3车型,也就是说,该车主完全能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续航里程更长,科技配置更高的新款车。而在提车六天成老款的荒唐现象背后,导致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跨越式”产品换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其实小鹏汽车事件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汽车升级带来的,而是由于产能问题,交车的周期太长。比如有不少车主,是2018年5月订购了小鹏汽车,但是等到2019年5月才提到车,交车的周期长达1年。而刚提到去年订购的汽车,2020新款就推出了,而且在配置方面新款更加丰富,价格却更加实惠。这让谁都是无法接受的。
拿数码领域举例,如果你购买了一台华为P20,但被告知产能不足,等了1年的时间才到你的手上,但这时候你发现,华为有了P30。而且还可以马上交付,而且p30的价格还比p20便宜。那么1年前,订购了P20的消费者,自然而然会进行维权。
一般来说,传统燃油车领域,从车辆设计到正式亮相,至少需要12个月的时间,其间还要经过各种测试调配,每一代的变化在动力总成上并不是很明显。甚至换代前由于价格便宜,消费者更喜欢老款。
而纯电动汽车不像传统燃油车,拿小鹏来说,就算已经把车辆安装到交付出厂时间压缩到了6个月,但还是很难满足市场用户的需求。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小鹏汽车作为智能汽车,每年技术上的更新迭代,都让老产品在被淘汰的边缘徘徊。
不仅是小鹏,特斯拉在近半年来因关税波动、促销、企业发展规则变化等诸多原因数次调整旗下车型售价,也引发了部分车主的维权。究其原因,电池成本的逐年下降、电池密度的快速提升以及缺乏足够竞争,才导致了其价格体系的紊乱。
此次小鹏汽车事件的根源同样来自于电池,此次升级后的2020款G3之所以续航里程大幅改善,主要原因便是采用了全新的NCM811电池组,电池供应商也由此前的比克电池换成了宁德时代。
政策补贴的逐渐退坡,行业竞争的日渐激烈,技术水平的高速革新,才是新能源车型的“跨越式”更迭换代的根本原因,而这个问题,仿佛是新能源车企无法走出去的一个怪圈!
多事之秋,小鹏汽车面临的那些“困局”
2018年8月,在新能源品牌大会上,何小鹏以一句“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而不在制造”让小鹏汽车一夜“爆红”,之后又因为不能及时交车而宣扬“慢就是快”引发广泛争论。实际上,小鹏汽车的言行,正预示着它的日子,并不好过。
此前,小鹏汽车在既没有新能源汽车核心的三电系统,又没有工厂的情况下,依靠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外部供应商采购,然后由海马代工,于2018年4月生产出了旗下首款量产车型汽车电动车G3。
今年4月16日,在上海车展发布会上,何小鹏透露了小鹏汽车的近期目标:G3在7月底前交付1万辆,年底前交付4万辆;但是,因一直受困于资质问题,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只能代工生产。交付状况一直不太理想。
而根据相关消息显示,目前政府正在考虑制定新规,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打击制造全靠外包的公司,新规很有可能要求,有代工需求的车企,在过去3年内,国内研发投入至少要达到40亿元人民币,过去两年全球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至少达到1.5万辆;代工合同至少签3年,同一地点的代工年产能至少达到5万辆;被代工企业需有或高达数十亿人民币计的实收资本。按现状来看,就算小鹏汽车能够如期完成肇庆工厂进度,短期内也很难满足前述取得生产资质的条件,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内恐怕小鹏汽车只能依赖代工生产,交付进度还是个大难题!
最主要的是,尽管小鹏汽车累计融资额已超过140亿人民币,但从目前情况看,其未来还需要在超级充电站建设、工厂建设与运营、营销与销售上投入巨额资金,19年,小鹏汽车在之前未能完成的300亿元融资额调整为400亿元。此前已经完成的B轮融资中,富士康的运营主体——鸿海精密竟然以3亿元占股2.94%的战略投资原价退出了。再加上何小鹏在4月份的车展上,回应称IPO尚无时间表。小鹏的资金链无疑会更加紧张。
政策紧缩,公信力下降,代工生产标准提高,技术更迭换代加速,交付缓慢,资金链紧张.....各种问题累加之下,小鹏汽车的困局必将会更加的严峻,但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小鹏汽车已经开始布局出行领域,并进军房地产版块,这不禁让我疑惑——小鹏汽车是否仅仅是把“造车”当成了一门资本运作的生意,因而就没有关注造车本身?如果是想通过造车来壮大自己的企业,难道不是应该潜下心来在造车本身上下功夫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告知亲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