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华冠”)发布公告称,拟以10.75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3,953.50万股(含本数),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5亿元。
作为“新三板电动汽车第一股”,长城华冠此轮定增投前估值75亿元,相较于蔚来汽车赴美上市前约64亿美元的估值,同为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长城华冠,已经实现自建工厂、量产上市,并开创性地构建出“汽车设计服务+新能源整车制造+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产业链体系,估值洼地明显。
技术赋能加速量产
据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03年的长城华冠,起家于汽车整车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很早就嗅到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先机,2010年成立了电动车事业部,2014年便推出了前途K50电动跑车的概念车。“工程师”出身的长城华冠,深谙自主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深耕汽车行业15年的丰富经验,加之其对行业发展前瞻性的部署,长城华冠稳步前行。
长城华冠自主建设完成了前途汽车(苏州)整车工厂和华特品牌(苏州)电池箱工厂,自主研发了中国第一条碳纤维汽车零部件批量生产线和第一条全铝合金框架式车身生产线;同时,还自主建设了国内速度最快的液冷温控电池箱系统(RESS)高自动化生产线。据相关资料显示,长城华冠已申请专利1505项,其中发明专利649项。
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变革的核心要素,长城华冠亦始终重视技术研发投入。据公司定期报告显示,长城华冠2016年和2017年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高达94.6%和79.19%。
据公开资料显示,长城华冠拥有的碳纤维汽车外覆盖件+框架式铝合金车身的组合式轻量化工艺,目前只有德国宝马I3、I8电动汽车在采用,其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已走在了国际水平的第一梯队,技术创新实力可见一斑。
随着融资进程的稳步推进,公司发展后劲充足。前途K50的上市,品牌影响力将逐步深入,被大众所熟知。作为目前为数不多拥有自主掌控的领先技术、自建工厂,且一直坚持科技创新的优质新能源汽车标的。
有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前途汽车后续多款车型的下线和核心零部件板块外部订单的逐步增多,营收将进入上升阶段。低调务实的长城华冠一路稳扎稳打,以产业逻辑为主导,在资本的助力下开启无限的“前途”。
新技术“隐形冠军”受资本青睐
造车不仅是技术密集型更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一切技术研发的背后,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据公开资料显示,长城华冠三年来仅投入20余亿元,就相继获得了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颁发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自建完成了整车工厂及电池箱工厂,创新性地研发了国内前沿的碳纤维、铝合金、电池箱生产线。同时,前途K50开始上市销售。相较于其它国内造车新势力目前取得的成果,长城华冠的成绩可谓“可圈可点”。
长城华冠始终践行“造一部好车”的承诺,凭借其过硬的技术实力高效管控成本,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造车过程中,能够控制前期成本,尽快缩短回收期,折射在资本的使用上,亦是高效和不盲目的。凭借其独特性和稀缺性,长城华冠在登陆新三板后已成功完成1.98亿元、3.96亿元及8.97亿元三轮融资,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
众所周知,今年以来,新三板市场融资规模同比有所下降,融资环境趋紧。长城华冠凭借不断落地的发展成果依然能够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继今年7月份完成近9亿元的定增后,时隔5个月,长城华冠又推出15亿元的融资计划,坚持“小步快跑”的融资策略。
据公告内容显示,此次融资主要用于公司项目建设、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权融资,实现“汽车设计+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制造”的协同发展,持续提升研发规模、生产制造水平及产能、品牌建设、市场推广、售后服务等方面,从而进一步加强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降低财务风险,为全体股东创造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