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精诚服务点茶文化探寻之旅

  • 浏览量:131156
  • 作者:
  • 来源:比亚迪汽车
  • 时间:2022-10-09

        最近,随着《梦华录》的热播,娴熟优美的点茶技艺跃入大众视野,掀起了一股宋朝茶道美学的热潮。


        点茶,是唐、宋时期的一种煮茶方法。制作时需将茶叶磨成粉末,投入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后,再注入沸水并用茶筅搅动,让茶末与水交融,从而塑造出独特的韵味。


        此次比亚迪精诚服务与车主朋友相约在中国最古老茶产区之一的陕西,与大家共赏点茶之风雅。



        走近茶的世界


        此次活动,比亚迪团队特别邀请到了高级评茶员宋楠老师作为讲解员,带领车主朋友一起探索宋代璀璨的茶道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纵观华夏饮茶历史,始于秦汉,兴于唐代,到了宋代,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无不把饮茶作为时尚。


        点茶作为宋朝主流的饮茶方法,相较于唐代煎茶的“重技艺”,则更注重意境。唐代流行的饮茶方式是煮茶。要先把饼茶烤干、碾碎,然后用茶釜将水烧开,加入茶末不断搅动,最后取下茶釜,倒入茶盏中进行饮用。


        相较于唐朝,宋代的饮茶方式上升到了审美的高度。宋人点茶,尤为讲究。首先要从茶焙笼里取出茶饼,用茶槌捣成小块,然后用茶磨把碎茶碾成粉末,接着再把茶粉进一步细筛,以确保均匀,随后把筛过的茶粉倒入茶盒备用。前期准备工作结束,再取适量茶粉置于盏中,然后一边注水,一边用茶筅击拂茶汤,使茶汤出现稳定而持久的泡沫,这一过程即为点茶。也正因其独特的艺术性,文人将其与焚香、挂画、插花一同视为高雅之事,合称为“宋代四雅”。



        在宋徽宗所著的《大观茶论》一书中,七汤点茶法被作为最精彩的部分广为流传,其介绍道,将沸水注入盛有茶末的茶盏,用茶筅(竹制,用以调搅粉末茶的用具)搅拌,根据茶末的多少,分七次注入沸水,使茶汤逐渐呈现出“疏星皎月”“珠玑磊落”“粟文蟹眼”“轻云渐生”“浚霭凝雪”“乳点勃然”,最后“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形成醇和的沫饽,方能点出效果最佳的茶汤来。点茶过程中,制作者需要将身、心、气、神合一。七次注水的水量、速度、角度以及茶筅的搅打力度等,都会影响每个阶段茶面的效果,堪称“技术活”。



        “斗茶”斗的是什么?


        随着点茶的盛行,宋人创造出了一种被称为“斗茶”的饮茶娱乐方式。斗茶又叫“茗战”,在品评茶味之前,需要先比拼茶汤的形与色。汤花大小分布均匀、色泽鲜明而白,为上品。汤花紧贴盏壁而经久不散,是为上好;而汤花涣散,水痕早露者,即为输。


        对艺术创作的极致追求,使得宋代出现了一种难度更大的技艺——茶百戏。“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仅用清水通过注汤和搅动等方法,使茶汤幻变出禽兽虫鱼、花草诗词等文字和图像。这一清水画丹青的独特技艺,表现出中国古代艺术独特的意境美、朦胧美,呈现出与咖啡拉花截然不同的艺术表现力,在跨越时代的今天也广受大众喜爱。



        在展示中,宋楠老师还就中国点茶与日本抹茶的不同进行了讲解。点茶色白,抹茶色青,点茶泡沫丰盈而抹茶则泡沫稀疏,而其中最便于区分便是茶粉加工的流程。抹茶的茶粉是固定的,一般就是将绿茶蒸青后进行干燥碾茶,最后形成非常细嫩的粉末,在饮用时直接加水搅拌。而点茶则是先将嫩叶蒸汽杀青后,做成茶饼,在喝茶之前,再用炭火烘焙干燥,在喝茶时使用石磨进行研磨。


        无论是茶色、香、味之辨还是中外茶道之别,宋人将生活之美幻化于茶汤之中,也将心中山水点在茶里。茶盏间的一笔一划,承载了千百年来的缕缕茶香。



        杯中百戏 茶上丹青



        在细致地领略过宋代点茶文化后,车友们在宋楠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点茶实操,文字和画面通过点茶技艺漂浮在茶盏之中,大家也在多个步骤中体验了宋茶的精湛技艺,亲身感悟了几百年前宋人的风雅情趣,真正地走近了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底蕴。



        至此,“风雅宋韵·点茶百戏”比亚迪精诚服务点茶文化探寻之旅圆满收官!未来,期待与比亚迪精诚服务一起探享更多的美好!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