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遇利润天花板,魏建军调整打法

  • 浏览量:1830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06-05

 

  今年以来,中国车市依然延续去年下行的走势,优胜劣汰加剧。从今年第一季度业绩表现来看,多家上市公司利润下滑,“利润王”长城汽车(601633.SH)也同样面临难熬的时刻。

  今年第一季度,长城汽车净利润7.73亿元,同比下跌了62.84%。不过,其销量还是实现了10.61%的增长。长城汽车方面解释,利润的下滑主要是用在研发和产品促销方面的成本增加所致。

  与此同时,正在向高端爬坡的WEY品牌引来质疑。“危机就是价值,所以我们抓住这个机会大力推动变革,可能在三五年之内长城汽车会有更快速的发展。”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长城汽车的这种调整表现在:一是在战略上作减法,剥离给长城带来巨大价值的零部件业务,成立独立公司并在未来谋求上市;二是进军全球化市场;三是,在内部建机制,进一步实现放权和市场化。

  利润的“天花板”

  “我们的品类较窄,受利润周期性影响较大,但不管是技术、产品储备,还是未来的战略方向,长城汽车是一个质量很高的汽车公司。我们保证业绩的真实性,从来不粉饰业绩,这是一定要坚持的。”魏建军对记者表示,长城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受益者,但充分的市场竞争都具备周期性,汽车产业这种深度的调整也是应该面临的。

  2002年,长城汽车推出首款SUV车型赛弗,随后用超过10年时间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SUV制造商之一。2013年,哈弗累计销量达到了100万辆,自此长城开始将精力和资源加速向SUV领域倾斜,那一年长城将哈弗设立为独立品牌。

  自2008年至2016年的8年时间内,长城汽车销售额从82亿元一路飙升至近千亿,增长超过10倍,净利润从5亿涨到105.51亿元,这被券商们成为“现象级”的表现,长城的利润也堪比豪华汽车品牌。然而,随着市场环境和竞争的加剧,长城净利润2017年出现下滑,2018年有所回升,但利润并未回到巅峰时的表现。

  尽管利润下滑,但长城对对研发投资不会降低。“现在研发费用占比接近4%,但相当于外资品牌的10%,因为外资品牌的研发费用绝大多数是人工费。我说的都是实话,绝不粉饰。”魏建军说。

  而从今年的销量表现来看,吉利、上汽、长安等排名靠前的自主车企销量大幅下滑,仅有长城汽车出现了连续4个月销量增长的情况,哈弗前四个月累积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0%。但与此同时,高端品牌WEY的销量开始下滑,也因而招来质疑。但魏建军认为,质疑没意义,外资品牌不会放弃低端市场,如果想要活下来,自主品牌就必须高端化。“WEY产品力是足够的,问题在于不会做品牌,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或者经验。”在魏建军看来,与二三类外资品牌相比,自主品牌并不差,但高端化仍然是一场持久战。

  去年,宝马与长城成立了合资公司。在外界看来,对于正在走高端化的长城来说,其目的在于借助外资品牌提升品牌溢价能力。但魏建军认为:“合资公司再多,也不会对自主品牌的品牌提升有所帮助。合资最有价值的就是在技术上的合作,在全球化方面也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再次聚焦

  “盈利好的时候看不到问题,盈利差了才会促使变革的速度加快。”魏建军对记者表示,汽车产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产业,没有任何保护。在低谷期,长城汽车也很难,要降低成本、开源节流,建设更有效的机制、对组织建设进行调整。

  2017年长城汽车利润开始出现下滑后,魏建军当机立断决定自罚300万,其认为是领导不力,但彼时并未深刻认识到根本原因。“汽车市场好的时候是很难推动变革的。”魏建军对记者表示,他甚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笑称有点后悔自罚300万。进入2018年,汽车市场深度调整,长城汽车意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在深刻剖析问题后做出了重要决策。

  从2018年开始,长城把旗下动力电池等业务进行剥离,成立专门的公司。业内认为,长城汽车频繁剥离子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业绩压力,这些新业务正在培育期,剥离出去可以规避风险,而更为长远的打算可能会将电池、出行业务单独发展。在魏建军看来,长城汽车旗下的零部件企业越来越多,这些零部件企业能够赚钱,但也养成内部零部件企业对长城汽车的依赖,丰田等企业都是这种汽车产业供应链模式。而对于业务剥离,他更希望对外供应且实现资本多元化。“剥离也为为了更好地聚焦在整车业务上。”魏建军对记者表示。

  在魏建军的概念里,长城汽车承担了投资者的角色,无论是独立出来的电池业务还是氢燃料电池中心,其都将对外开放,形成完全市场化。他同样认为氢燃料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解决方案,但实现产业化的难度比电动车要大很多,且更适合于商用车的应用。“氢燃料最近比较热,我认为不应该这么热,应该更理性的看待它的发展。如果只为自己开发,成本很难控制,所以长城未来打造的是更加中立的氢燃料动力系统供应商。”魏建军说,新能源发展方向应该倾向于小型电动汽车,中大型应该放在燃料电池方面,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成本会具备竞争优势。此外,行业的集中度是必然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魏建军认为突破利润天花板,全球化是未来持续盈利必然要走方向。没有全球化的汽车公司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尤其是在这两年表现得更加突出。他认为,目前自主品牌国际化面临的不是技术或产品质量问题,而是有没有全球布局和驾驭的能力,这需要付出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去挑战。“只有走出去才有希望”,魏建军表示,希望未来长城汽车海外市场的占比达30-40%。

  在自主品牌第一阵营中,业界常常把同为民营企业的吉利作为长城的竞争对手。汽车市场处于深度调整期,各家的战略打法虽不相同但都在谋求突破。吉利自收购沃尔沃以来开始加快扩张的步伐,通过以资本方式为主的操作先后并购多家公司。对于在全球化中摸索的汽车品牌来说,并购也是一种较为快捷的方式。此前,行业间也多次有长城收购Jeep或其它品牌的传闻。魏建军表示:“这只是传闻。”他直言,并购需要胆量和很好的方法运作,而且并购可遇不可求,不成功的例子比成功的例子要多。“我们并不是不想并购,而是没找到机会。有时候想一想,还不如自己赶紧干。”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今日热点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