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全球汽车行业的“寒冬”已经到来。即使是头部品牌吉利,也不得不节俭度日。此外,需求疲软也正推动中国100多个汽车品牌加速整合,“淘汰”将是汽车行业未来一段时间的关键词。
“吉利汽车各项指标良好,发展稳健。”5月15日,吉利集团副总裁杨学良在新浪微博上对“降薪风波”进行了回应。近几日,网上开始流传“吉利汽车自愿降薪申请书”引发了一片讨论。
在微博辟谣中,杨学良解释:“所谓‘自愿降薪’是一个激励机制,此外,此次降薪并非针对全体,范围为8岗以上员工。”据亿欧汽车了解,所谓8岗是吉利内部的等级划分以及薪资待遇标准,其中8岗乃高级经理级别。若加入经营结果共担激励机制,目标完成回报会更高。
虽然吉利正在试图淡化这一“激励机制”的负面影响,但显然,这是吉利为了“渡过寒冬”所采取的措施。
近一段时间,大公司降薪、裁员已经成为趋势。
在回应中,杨学良对外公布了《关于集团2019年度员工薪酬调整的通知》文件。其公布的方案显示,吉利在新的薪酬方案中,对前20%的优秀奋斗者进行高激励;对胜任岗位/业绩良好的50%员工进行常规激励。这一切表现都似乎在说“我们很好”。
但另一方面,在通知中,其对于业绩一般甚至不达标的员工也给出了相应措施:业绩一般的20%员工不激励;对于业绩差不达标不能胜任的10%“僵尸粉”负激励,并加入奋斗者追赶计划。
同时,其还在第十条注意事项中提到,“本次薪酬调整中,涉及薪酬下调的员工,需认真分析其绩效、岗位变化、级别下降等因素”。该通知涉及范围也包含了8岗及以上员工。
除薪酬调整外,有自称“吉利内部人士”的爆料者在网上称,为了清理国五排放标准车型的库存,吉利要求有行政职务的8岗职位的每人购买一辆领克01,预付款2万元,其余车款从工资中扣除。吉利员工表示:“此优惠仅比市场价优惠1.5万元,毫无诚意”。对此吉利官方回应称:“购车是鼓励大家发扬奋斗者精神,但是否购买取决于员工自愿,并非强制。”
近一段时间,吉利的业绩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近日,吉利汽车对外公布了其4月份的销量情况。数据显示,吉利汽车4月销量虽然突破了10万辆,但同比下降达19%。
具体来看,此前吉利几乎全系车型月销量都过万。但在今年4月,帝豪、博越、帝豪GS、远景SUV等车型销量同比都出现了2位数的下跌,只有帝豪、博越以及新品缤越销量过万。
另外,从其2018年财报可以看出,2015年开始,吉利迈入营收、利润双高增长正向循环,而2018年营收、利润均回落到20%以内,2015年以来的红利即将结束,吉利即将迈入营收、利润双微增长的慢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降薪风波”中提到的领克,作为吉利汽车与沃尔沃共同投资的中高端品牌也岌岌可危。数据显示,领克系列2019年4月销量达9103辆,环比增长0.42%。具体来看,领克01、02、03车型的销量分别为4074辆、2011辆及3018辆,增速缓慢。
事实上,领克销量增长变化早有迹象。领克01在2017年12月的销量为6012台,2018年同期的数据仅仅为1503台,下降幅度达到75%。为了应对市场变化,今年4月,领克开启了大规模官降,其全系产品最高降幅高达4000元,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单,领克发展式微已成定论。
众所周知,对于吉利来讲,领克承担着吉利“品牌向上”的新尝试,也是吉利进军全球年轻消费群体高端市场、了解城市年轻人需求的“试水”品牌。自领克01亮相后,吉利也对这个亲手扶植起来的品牌非常上心,开始了各种营销。领克也不负众望,为吉利带来了盈利的大幅度提升。所以说,一旦领克销量出现下滑,吉利未来只会难上加难。
除了自身问题外,大环境不好导致竞品间竞争愈演愈烈,汽车市场大环境的萧条也让吉利每一步走得颤颤巍巍。
事实上,不只是吉利,很多汽车品牌也正在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在车市环境恶劣的环境下,几十年来最严重的汽车市场滑坡仍在持续,而本土品牌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4月,国内汽车整体产销量数据同比、环比均出现大幅下滑,乘用车产销量下降情况较为明显。1-4月,汽车产销下降趋势较1-3月更加显著,乘用车仍表现为下降状态。
在具体数据表现方面,4月汽车产销继续双降达两位数,销量同比下降达14.61%。整体第一季度车市表现也颇为惨淡,1-4月,汽车产销量均在830万辆左右,同比下降10.98%和12.12%。乘用车产销量均接近690万辆,同比下降13.56%和14.65%。
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全球汽车行业的“寒冬”已经到来。即使是头部品牌吉利,也不得不节俭度日。此外,需求疲软也正推动中国100多个汽车品牌加速整合,“淘汰”将是汽车行业未来一段时间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