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加持新出行,车企如何定位新角色?

  • 浏览量:2180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05-07

  

智能网联加持新出行,车企如何定位新角色?

 

  当新一轮技术变革令产业边界逐渐模糊,车企曾紧紧握在手中的主导权开始流失。如何避免成为“为他人做嫁衣”的代工厂,这恐怕是车企们当下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三年前,阿里巴巴与上汽共同打造的“互联网汽车”荣威RX5一炮走红。随后,各大汽车品牌的互联网车型相继问世,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选择和互联网公司“牵手”。如今,车企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已屡见不鲜,新出行的愿景正在重构汽车产业的游戏规则。

 

  不过,在新的玩法下,传统车企如何找好自己的定位,决定着他们的未来话语权。

 

  互联网+车企,各有小心思

 

  当下,BAT已大举进军汽车行业,或是以资本加持造车新势力,或是以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技术优势和传统车企达成合作。

 

  比如,阿里巴巴与上汽合资成立了“斑马网络”,并基于AliOS开发出斑马智行车载系统。随后,斑马又“牵手”了神龙汽车和福特汽车等汽车制造商。此外,百度Apollo平台吸引了宝马、现代、比亚迪、奇瑞等大批车企加盟,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核心技术。腾讯则与广汽、比亚迪、吉利、长安等达成合作,在车载互联系统、云计算、自动驾驶方面为车企赋能。

 

  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趋势,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移不谋而合。汽车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被赋予更多、更智能的含义,逐渐成为一款智能移动终端。互联网公司在大数据、云计算、AI领域的积累较为丰富,它们积极探索产业链合作,与传统车企共同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演进和商业化落地。

 

  “虽然传统车内的软件大都是车企自己开发,并且不断提高软件开发能力,但智能网联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并不是车企的强项,相比之下互联网企业的经验更加丰富。” 瑞银中国汽车行业分析师鞏旻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不难看出,车企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是基于各自优势,各取所需。在腾讯车联副总裁钟学丹看来,车企拥有雄厚的设计、制造、创新层面的基础实力,可以提供较强的汽车电子、车内计算能力,互联网公司在网络生态、数据应用、AI技术上更有优势。

 

  不过,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车企的挑战不可小觑。“汽车制造和生产周期比较长,如何匹配快速迭代升级的软件系统是一大挑战。在软件能力快速更新、更多功能服务大量进入的时候,汽车的安全性也将遭遇巨大挑战。”钟学丹指出,新的游戏规则,对车企的服务形态也提出新要求,原来车企更偏向制造和营销,现在需要转型提升运营能力。

 

  各取所需,车企不会成为“富士康”

 

  提到智能网联,就不得不提自动驾驶,这也是车企必争之地。数据、算法和硬件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必备条件,而数据又是算法的基础。所以,构建一个完善且强大的数据平台对自动驾驶而言至关重要。

 

  一位汽车分析师认为,车企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存在一定风险。如果过度依赖互联网公司,自动驾驶的灵魂——算法被互联网公司掌握,车企可能会陷入一种代工模式。

 

  “科技巨头拥有更大规模的反馈数据,数据量越大,算法优化就会更好,系统安全性就会更高。如果车企单独开发无人驾驶系统,数据规模有限,算法优化和系统安全性上未必有优势,从而导致车厂变成富士康模式,为科技巨头服务。”上述汽车分析师表示。以百度Apollo为例,越多的车企选择加盟,Apollo平台得到的反馈数据量就会越大,深度学习能力就会更强,自动驾驶系统将变得更聪明。

 

  为了避免沦为 “富士康”,有实力的车企在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时,不断扩大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投入。据了解,上汽、长城、长安都在积极布局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仅凭一家之力不会实现,但如果车企有技术储备,至少在与互联网巨头谈判过程中拥有一定筹码,使自己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上述汽车分析师表示。

 

  在斑马网络CTO肖枫看来,车企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将会双赢。“以OTA为例,如果主机厂完全建立一套OTA系统,除了考虑成本,整个建立过程也会很复杂。但是,主机厂如果与类似斑马的平台合作,就会降低成本。”肖枫坦言,真正的控制权实际上都在主机厂,斑马提供一些能力平台,主机厂按照需求选择不同的方式。

 

  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车企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仅在OTA方面,到2022年互联网公司可以为车企节省350亿美元。“互联网公司更多是在互联网生态、数字运用方面与车企建立合作,在构建软件平台、服务平台时为它们提供基础设施和工具链,车企本身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双方是深度融合,而非对立关系。”腾讯车联副总裁钟学丹认为。

 

  斑马网络CEO郝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已经有很多跨国车企在主导智能网联的发展,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核心的感知、决策、算法上有很大投入和积累。他认为,在自动驾驶上,互联网公司很难做到最终产业化,必须依靠与车企融合推进落地。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今日热点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