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总结了中国MPV市场的发展特征,通过先导国家国际比较的研究方法,找到了MPV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并对应中国市场就其功能需求、情感需求、外部条件和竞争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到了导致中国MPV市场持续不温不火的根源性因素。进而基于未来各项影响因素的变化,对MPV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判断。
一、引言
MPV概念起源于法国,是MiniPassengerVan的缩写,意为小型乘用厢式车,最早由雷诺公司对该车型举行了改进,把折叠的概念引入了第二和第三排座椅,此后MPV有了新含义——Multi-PurposeVehicle,强调多功能性,是集轿车、商务旅行车和厢式货车于一身的车型。MPV已逐渐发展为乘用车市场的主要车身形式之一。
近年中国乘用车车身形式需求结构发生着显著变化,SUV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至45%,超越了传统三厢轿车,但在2018年却出现了回落。与此同时,MPV市场则呈现出热销苗头,市场占有率提升。未来在二胎放开的发展契机下,中国MPV市场能否快速成长,继而成为SUV后的新消费热点?这一问题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认真梳理MPV市场的发展历程,找到影响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进而判断其未来发展趋势。
二、中国MPV市场的发展特征
中国乘用车市场车身形式的构成与美、韩模式相近,主销三厢轿车和SUV,MPV持续不温不火。如图1所示。MPV市场总量规模小,占总市场需求份额不足5%,但近两年销量快速增长。
价位分布上呈现两级分化特征,MPV作为商务接待用车,最初在高端导入,2013年之后,10万以下渗透率快速提升。如图2所示。
需求集中在高、低两端。10-20万之间、车长4700mm左右存在空白市场,近期已有产品涌现来填补空白,对家用MPV市场增长贡献大。如图3所示。
三、中国MPV市场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分析
3.1国际比较研究
先导市场乘用车需求结构大致有三种模式,都是一种轿车厢体+一种RV车型:美韩模式--三厢轿车+SUV、欧洲模式--两厢轿车+SUV/Wagon、日本模式--两厢轿车+MPV。可见,MPV除在日本处于主导地位外,在其他先导市场均处于弱势补充地位。
先导市场中,MPV车型主要用于商务载客、客货两用和家庭使用,其中家用需求的高低是MPV渗透率能否达到高水平的关键条件。而家用需求高低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首先,是否存在大家庭、多载人的需求基础,是影响家用MPV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对MPV接受度相对较高的国家,往往家庭观念强、家庭人口多。比如日本,社会文化比较传统,家庭观念强。而法国的情况是,移民政策宽松且鼓励家庭移民,高生育率以及高离婚率导致家庭关系复杂,家庭规模大。对MPV接受度相对较低的国家,往往生育率低、家庭人口少或家庭观念淡薄。比如美国,崇尚自由和个人主义,不太讲究亲情(美国讲究的是“爱”),亲戚之间也没有在中国家人之间那种感情。超过18岁的子女就要自己养活自己,需要自己打工赚学费,自己出去租房住,甚至住在家里需要付给父母房租。这些在我们中国人眼里非常不能理解,但在美国非常正常。而德国更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其次,是否对MPV有倾向性优惠政策,直接影响MPV的发展。日本针对K-Car的税费低廉,且购车无需提供“泊位证明”,正是其MPV保持高渗透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消费者对MPV车型形象的认知,也影响了对MPV的选择率。认为MPV车型高端的国家,往往对其接受度较高。以日本为例,第一款MPV是奥德赛,一上市就树立了MPV的高端形象。法国也是如此,MPV刚出现就是比较高档的形象。而对MPV接受度相对较低的国家,MPV往往具有较为负面的形象。美国消费者认为MPV是妈咪车,过于家庭化,不够粗犷,没有个人风格,不符合美国人的审美观。在德国,最初MPV在德国主要是以拉货的厢式车出现的,因此给德国人留下了MPV就是货车,比较低档的最初印象。
此外,家用偏好的高低还取决于MPV与SUV的竞争,SUV偏好高的国家MPV家用偏好都较低,反之亦然。从动态发展历程来看,MPV在各国同步于SUV的发展,但近年来除日本外,MPV在各国均被SUV替代。究其原因,一方面,MPV车型外观造型不及SUV,进而制约了其普及,另一方面SUV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覆盖MPV的功能需求,如多座位、大空间、载物等多功能性上。可见车型间的竞争替代因素也影响MPV发展。
综上,依据先导国家经验,影响MPV偏好的因素可以总结为:以功能需求为基础,受情感需求左右,并被外部条件及车型竞争环境约束。
3.2中国特色影响因素
依据先导国家的影响因素,对中国市场MPV的需求特征进行逐一分析,可以看出,中国MPV市场符合国际市场规律,同时又具备自身的独特性。
1)功能需求方面
MPV在载人载物上有突出的优势,但其他功能特征上存在严重不足。如图4所示。目前MPV主要有三大典型使用情景,即高端商务载客、低端客货两用和多人口家庭家用。三大需求情景均体现在对MPV的功能需求上。可以说决定用户选购MPV的因素,一是乘坐人数多、一是装载的物品体积大,且使用频繁。
家用MPV需求上,长期的独生子女政策使中国的家庭户均规模偏小,多人出行需求不高,对七座车需求不大,这是导致家用MPV一直需求低迷的根源性因素。
2)情感需求方面
依据消费者定量调研结果,中国消费者对MPV的情感认知总体偏负面,尤其感觉品味缺失,活力缺失,造型和形象不受消费者认可。如图5所示。远不及SUV和三厢轿车承载的情感需求全面而积极。这是MPV拓展销量的最大阻碍,尤其是功能性偏弱的5座MPV。
3)外部条件及车型竞争环境
行业政策上,中国没有大力限制MPV的政策出台,但同时也没有鼓励性政策。
竞争环境上,SUV需求偏好高,功能上SUV实用性更强,适合全路况,且承载的情感需求全面而积极,尤其是同时兼顾了显档次和显活力的形象,对拓展用户群非常有利。而且SUV近年来的大规模供给支撑了需求的实现,而七座家用MPV产品供给不充分、缺乏多样化选择,尤其是10-20万区间产品匮乏,也限制了部分消费者MPV的选择。
总结来看,中国MPV市场之所以不温不火,主要是因为MPV是功能性突出、但情感需求缺失的产品,其需求主要集中在载人、载物的特定功能上,难以向普通家用需求大规模拓展。
四、中国MPV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判断
未来中短期来看,MPV市场将凭借家用需求的增长契机迎来份额的小幅提升,判断依据如下。
1)二孩家庭规模增长,有利于MPV需求增长。二胎全面放开,预计使未来5年年均新增二孩家庭290万户。二孩家庭同住人口较多,七座车需求率明显高于一孩和无害家庭,七座车需求增加对MPV车型和大SUV均有利,相对看,二孩家庭多人出行频率更高,对第三排座椅的舒适度要求更高,进而对MPV的偏好也更高。其中城市二孩家庭增长更快,对中高端家用七座乘用车市场拉动更为显著。
2)未来扩大化家庭增多,有利于MPV需求提升。所谓扩大化家庭是同住家庭成员不超过5人,但经常往来的亲戚朋友多,共同乘车出行的频率高的家庭。其中独生子女一代已经逐步步入了结婚、生子、幼子抚养阶段,双方父母虽然不与子女同住,但都住的较近,轮流照顾,往来频繁,这样就构成了 421或221型扩大化家庭。未来该类扩大化家庭户数仍会快速增长,进而构成多人出行需求的提升。
3)未来生活方式上,逃离城市、逃离压力,休闲需求增加,人们将更多走向户外,旅行承载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频次明显提升。生活方式的改变将继续推动RV车型发展,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尽管消费者最偏好的RV车型还是SUV,MPV也将受益。引领生活方式和汽车情感需求变化的是发达城市消费者以及年轻人,但变化将是渐进的过程,年度间变化幅度有限。
4)未来产品供给方面,价格10-20万、尺寸适度偏大的MPV有效产品供给将增加,例如近期将上市的吉利嘉际、大通G50、传祺GM6等,有利于潜在需求的释放。之所以判断10-20万家用MPV市场有前景,一方面因为在10-20万市场,存在着对MPV有功能性需求的庞大用户群,如二孩家庭、扩大化家庭等多人口家庭,只要出现有效的产品供给,将具备一定的转化率,比亚迪宋MAX的热销就是例证。另一方面,通过调研得知,10万以下以宝骏730为首的MPV市场,有30%的用户对10-20万价位更高品质的产品存在需求,一旦出现有效供给,将具备较高的转化可能。
5)MPV家用需求规模的增长对其情感的负面认知将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但预计效果有限。
6)未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对低端载货MPV和高端商务MPV的需求有所不利,但影响不大。
未来MPV市场要想迎来大规模拓展有赖于其情感需求的根本性扭转。而MPV情感需求的根本性扭转,很可能有赖于自动驾驶等技术革命的到来,时间上相对远期。届时乘用车的驾驶属性弱化,而更加强调乘坐的空间性、舒适性、布局灵活性,同时MPV原有的面包车、商务车形象也将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由技术崇拜而来的科技感和未来感。
未来MPV产品造型趋势上,使用功能与造型美观将进一步平衡化发展,在保持内部空间、载人舒适性、灵活布局等功能性的基础上,设计上将更多融合SUV、旅行轿等产品的特征,呈现跨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