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奔的中国汽车市场开始降速,今年或将迎来二十余年来首个负增长。刚刚过去的传统销售旺季九月表现不佳,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近日向记者透露,从最新数据看,九月销量同比降幅将扩大至两位数。她表示,今年的销量大概率出现负增长,中国车市开始进入周期性低谷,周期或达3年及以上。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为3239亿元,同比下降3.2%。自此,汽车类商品零售额连续第四个月出现同比下降态势。
9月20日,商务部发言人高峰称,今年前8个月,汽车消费市场总体平稳。8月份销量同比下降的原因,主要是2017年同期销售基数较高;关税下调后,消费者观望情绪较高;消费结构改变,首次购车比例下降所致。预计下半年车市将保持平稳增长。
此前,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8月,全国狭义乘用车销量为173.4万辆,同比下降7.4%,连续3个月负增长。
业界对此并不乐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近年车市持续的快速增长带来的高基数,也为今年车市增长带来很大压力;同时,尤其是中西部楼市价格的快速上涨,让许多消费者将财产投入到楼市,因此车市难以复苏;此外,居民财富缩水、中美贸易战持续不利等因素也将影响车市表现。
“我在车市摸爬滚打了21年,今年是比2008年还要情况复杂的一年,我们预测今年将大概率负增长,这可能是1992年以来,中国车市首次出现负增长。”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董修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如下是采访摘录:
记者:您怎样看待今年的车市?
郎学红:今年车市大概率出现负增长。
目前来看,金九银十的成色不足。作为一年中的销售旺季,通常占全年销量的权重很大。针对此前低迷的表现,一些经销商更将重心放在了第四季度。不过,基于现有数据显示,九月份车市同比销量仍在跌跌不休,且有幅度扩大的趋势。从最新数据看,九月销量同比降幅将扩大至两位数。
记者:今年车市遭遇了一系列内外因素,您觉得造成车市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郎学红:中国车市开始进入周期性低谷。
此前,不少终端经销商认为,5月是今年车市恶化的拐点。实质上,端倪早已显现。差不多十年前,我曾以美国、德国为样本,研究车市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周期性规律。去年,在每月库存预警指数调查中,注意到车市变化的苗头已经出现,可以说是暗流涌动,汽车消费市场开始转冷,彼时提出了2018年车市大概率将迎来负增长。
中国汽车市场自2009年进入普及期后,在第八至十年会有一次深幅度的、负增长的调整。车市大退潮,往往与宏观经济、房地产和金融行业的调整密切相关,同步表现为股市、楼市的泡沫析出。比如,有些汽车经销商在库存融资上,出现重复质押。伴随杠杆比例增高,金融机构经营风险随之而来。
短期来看,环保等因素雪上加霜。部分城市提前落实国六排放标准,这将增大提振车市的难度。由于排放标准关乎车辆上牌,或将出现消费者持币观望,车企加速清理库存国五车型,但又缺乏充足国六车型投放的局面。
记者:这个周期会有多长?
郎学红:今年不会是最差的一年,市场将持续走弱,整个周期或将持续三年及以上。
目前中国车市处于阶段性峰值,2019年和2020年车市销量将持续下滑,如果2020年能实现触底,则预计2021年、2022年开始走出低谷,继续增长。
记者:需求端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郎学红:以首次购车为主的消费者,尤其是农村消费者,首先延缓购车需求。其次,各价格段消费者依次下调购车预算,由此逐层传导。
记者:面对消费需求下滑,市场应该做哪些准备?
郎学红:活下来才有明天。我建议经销商在下半年谨慎投资,注意严控库存,确保现金流。短期内可以在保险等汽车金融领域多做文章,中长期可以布局二手车、强化维修保养等汽车后市场业务,实现开源。
整车厂要尽快调整销售目标,减少经销商压力,保证其盈利,不然经销商只能以价换量,过高的销量目标,将导致经销商与品牌双输。
记者:需求变化会怎样回馈到生产端,车企会发生怎样的行业变局?
郎学红:品牌溢价不高的低端车型面临重大考验。消费预算逐级退坡,影响最大的是10万元以内的低端车型上,最终将造成需求的整体收缩。
一批缺乏溢价能力的自主品牌车企要面临生死考验。大部分跨国车企“鸡蛋不在一个篮子里”,东边不亮西边亮,过冬倒是不难。但品牌力不足的平价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同台竞争,将面临不小的压力。
从利润结构来看,过重依赖新车销售盈利的车企将压力倍增,若售后维修、汽车金融渗透率不足,将要面临亏损。
记者:汽车产业占据着国内工业及消费不小的比重,是否有必要出台短期刺激政策?
郎学红:汽车工业对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现在是产业转型、经济稳增长的阶段,它应该起拉动作用,而不能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不能拖经济增长的后腿。
我建议,有关部门想办法促动市场需求,降低企业、消费者税负,由此刺激经济活力;可借鉴家电下乡的经验,鼓励农村消费,让农村消费者用上在更安全、更环保的汽车。不建议重启购置税减征这种强刺激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