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马灯 照耀东风五十载

  • 浏览量:1426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08-23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东风公司建设50周年。50年前,东风的创业者们点亮马灯,搭起芦席棚,筑起干打垒,一路风尘,逐梦前行;50年后,新一代东风人满怀豪情,踏上了加快建设卓越东风、开启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新征程上。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时代汽车携手东风公司,带您重温东风建设50年的薪火相传之路。
 
 
        “东风走过50年,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出发点。50年前,在大山里的建设留下了非常好的精神财富,我们叫‘马灯精神’”。对于50年来东风人的精神品质,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这样回应。
 
        50年前,老一辈东风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怀着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汽车事业的热爱,从五湖四海“聚宝”到贫瘠荒凉的武当山下,手擎马灯、人拉肩扛,开创了东风基业,塑造了东风人特有的情怀——“马灯精神”。伴随着企业发展,“马灯精神”不断沉淀、传承、发扬,在东风的发展历程中熠熠生辉。
 
        十万大军进深山
 
        二汽是我国第一个完全自主设计建设的大型综合汽车制造厂,有许多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敢为人先的创业故事。
 
        1965年12月29日,清晨的长春,近千名参会者顶着呼啸的北风走进一汽工人俱乐部,参加二汽筹备处召开的第一次全体职工誓师大会。
 
        “建设二汽是我国汽车工业的翻身大仗,翻什么身?一翻中国汽车产量落后之身,二翻自力更生之身,三翻技术水平落后、工厂生产产品单一之身,四翻布局之身!”会上,一机部副部长郭力的讲话点燃了每一个人的激情。
 
        年逾九旬的东风公司老一辈材料技术专家支德瑜回忆说:“当时我已经42岁了,但一想到要筹建这样一个汽车厂,老死前还可以干出点事业来,这样的生活是多么有味道啊!”
 
        1969年,几经波折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终于开始大规模建设,十万建设大军陆续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十堰。数据统计,到1969年末,仅第一汽车制造厂,志愿报名参加和支援二汽建设的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就达1273人,其中就包括支德瑜、孟少农等一大批顶尖的国内汽车技术专家。
 
 
1969年9月28日,第二汽车制造厂大规模施工建设在十堰拉开序幕
 
        当时的十堰,人口仅有一二百人,是个偏僻荒凉的小镇,开门见山,树木稀少,仅有一条坑坑洼洼的沙石路横贯东西。
 
        “是条穷山沟啊,什么东西都没有!”抗战老兵、第一代东风人焦润坤感慨,能在那样的环境中把二汽建设起来就是一个奇迹。
 
        1969年10月,一机部选调100多人到十堰支援二汽建设,焦润坤就在其中。“从北京坐火车到汉口,从汉口转车到光化,到了光化再转汽车到丹江,再坐船到邓湾,上岸以后,再坐一个多小时的汽车才能到十堰。”就这样,第一代东风人放弃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跋山涉水来到鄂西北的山沟沟里,开始了漫长艰辛的创业历程,马灯的星星之火逐渐在这里点亮……
 
        穷山僻壤建东风
 
        十堰,是东风事业的发源地,是现代化的汽车城,被誉为“东方底特律”、“中国卡车之都”。
 
        十堰,在东风建设之前,原本只是一个百人小镇,一下子涌入十万建设大军,吃住成了大问题。当时,没有电,工作和生活都只能用马灯照明;没有铁路,物资都要先运到丹江口,经水路运到邓湾后再转运进山;缺少运输工具,建设者们只能用背篓背、用竹筐抬、用扁担挑,把重型设备搬运到工地上。
 
        “建厂的地方没有任何建筑物,就用麦秆、稻秆临时搭建,这种房子(芦席棚)冬天冷,夏天热。”二汽老职工杨廷新清楚记得,没有地方住,很多人就在老乡的猪圈旁,或者芦席棚、干打垒中睡觉。那时候,当地人有为家里老人提前预备寿材的习惯,建设者们经常睡在棺材旁边好几个月,碰到下雨,有人干脆就睡在棺材里。
 
        建厂时,许多生活物资和食物都要从山外运到山内,甚至连咸菜都是从武汉、襄阳等地运过来的。对于十万建设大军来说,运来的物资只是杯水车薪。没有菜,他们就吃红薯叶、红薯杆。水果就更不敢奢望,曾经有一个从上海来的工人想吃水果,跑到山上将桐油树结的桐子当水果吃,结果上吐下泻。
 
 
二汽职工在芦席棚内试装汽车
 
        “建设大军住芦席棚,点煤油灯(马灯),早上凉水洗脸,中午开水泡饭。每次遇见困难时,都是干部职工齐上阵,团结一致渡难关。”焦润坤回忆道。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马灯、扁担、草鞋、芦席棚就是拓荒者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
 
        大山深处谋发展
 
        东风身处大山,但站在山巅看世界。
 
        在十堰博物馆内的“车与十堰”主题展厅,矗立着一尊人物铜像,他就是对二汽乃至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汽车之父”的饶斌。
 
        作为二汽第一任厂长,饶斌考虑到当时生产力的状况,提出了按照汽车的总成分工,由国内汽车厂家和设备厂分别“包建”的方案。同时,为了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缩小差距,对设计工作提出“聚宝”的要求,大量采用“四新”,即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
 
        饶斌要求建设者要突出政治,学习大庆的精神状态,想尽一切办法把全国先进的东西拿到手。比如,二汽分来的大学生,要派出去劳动,在出去劳动的过程中拿回先进的东西;情报单位要负责发现国内的新东西,引进技术要大胆一些,别人试验了什么,基本成功的便拿过来,若有问题,二汽自己继续实验。
 
        通过“聚宝”和“包建”的方式,二汽在十堰建起了一座座厂房,竖起了一座座铁塔,自主设计制造了近2万台(套)设备,占二汽设备总量的98%。这些设备,使我国的机械制造水平向前跨了一大步,部分指标接近当时的国际水平。
 
 
十堰新貌
 
        继饶斌厂长之后,几任领导者凭借胆识和智慧,推动东风创新发展,逐步从十堰走向襄阳、武汉、全国、再到全球,事业从军车到卡车、再到乘商并举,从中国的东风成为世界的东风。
 
        走出大山争一流
 
        历经50年,马灯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马灯精神”始终光芒照耀,不断传承与发扬。
 
        作为走出十堰的第一个战略据点,襄阳承载着东风二次创业的梦想。“自筹资金,量入为出,续建二汽”,是东风人敢想敢干、自谋发展的真实写照,为东风的快速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3年下半年,东风经营出现困难。东风人求真务实、顾全大局,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在体制、机制、管理上进行了三大创新,以轻卡和轿车为核心进行了第三次创业,顺利度过险滩激流。
 
        进入新世纪,开放合作成为主旋律。东风人秉持勇攀高峰的竞争精神,兼收并蓄、学习融合,为东风全面合资合作和自主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夯实了做强做大的基石。
 
        由量变向质变,是新时代的鲜明特征。东风人不断超越、精益求精,在传承老一代东风人的精神特质基础上,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推动质量、效率、动力变革,在高质量发展中匠心筑梦,在争创一流中加速前进。
 
 
        “马灯精神”是全体东风人的精神图腾。竺延风说:“‘马灯精神’是根植在东风基因中的宝贵财富,在未来更需要加以传承和发扬,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50年来,时代在不断前进,企业在不断跨越,“马灯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坚定信念、追求梦想的创业精神;同甘共苦、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深入群众、心系职工的为民服务精神;求真务实、敢做善为的责任担当精神。
 
        今天,“马灯精神”在东风代表着一种赤诚的家国情怀、一种创业的精神特性、一种强烈的事业追求,也代表着一种美好的生活向往。 
 
        “马灯精神”已成为东风前行的航灯,照亮东风建设“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新征程。在这段征程上,东风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马灯精神”,履行央企责任,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汽车强国梦多做贡献。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