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2日-10月24日,“2019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高峰论坛”在山东省青岛莱西市召开,会议主题为“协同 创新 突破—共建中国汽车产业链新生态”。其中,在10月24日的“产业集群发展与产业升级”主题论坛上,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袁守利 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演讲实录:
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袁守利
袁守利: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创新驱动 实现汽车零部件由大变强》。
我的汇报分五个部分,一个是汽车行业的现状分析,一个是零部件行业的现状以及机遇,第三个是传统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创新驱动,第四个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创新驱动,最后一个是我们工研院的介绍。
这届论坛和年会中间这个数字已经谈了很多了,目前汽车行业的现状是2019年1-9月汽车产销量分别是1814.9万辆和1837.1万辆,与上年同期分别下滑了11.4%和10.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是88.8万辆和87.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20.9%和20.8%。这个数字也表现了新能源汽车在整体汽车行业下滑的情况下,尽管有补贴的退坡,但是仍然保持了较快的上升态势。
对于传统汽车领域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分析,我想说明一下。实际上对于传统汽车领域,我们目前有两大变化。第一个就是国六的颁布和实施,具体来说就是日趋严格的环境监管制度推动传统汽车行业的加速升级改造。国六大家都知道,国内各个不同的地区实施的阶段不一样,最早是2019年7月1号开始实施,这是第一个变化。
第二个变化就是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趋势对传统汽车提出了由产品制造向服务倾斜,具体的整车行都已经开始了这项业务布局和实施。因为这是零部件的行业年会,这个问题也引发了我们零部件行业里的各个企业应该怎么去应对这个问题,我们怎么样在过去单纯的制造好产品,现在做好更多的产品服务。
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来看,虽然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势头,但是总的来说,到今年9月份,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完成了87.2万辆,离年初的目标规划150万辆还有较大差距。总的来说,在2000多万辆的汽车规模中间,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到目前为止保有量也就是300多万辆,在整个汽车总量里面只占1.37%,整体的行业规模并不大。目前国家把新能源汽车发展作为战略,我们的企业也需要考虑,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炒得这么火的今天,我们怎么去引领,怎么去赚钱,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为什么没有大规模地上?我认为是技术方向、技术路线到今天为止仍然不明确,在我们行业内存在了纯电动、混动、甲醇燃料、氢燃料电池等方向,因为核心技术的制约,最终方向不一定,所以说国家可能前一段提倡的是纯电动为主,但是目前越来越倾向于包括燃油汽车的退出的争议,以及新能源汽车的主流技术路线,可能也会交给市场去说。
第三个就是关键技术方面的问题。动力电池技术是最大的瓶颈,目前来说,从电池材料、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方面,甚至一包括动力电池的寿命、动力电池的成本、价格问题,也都是制约新能源汽车的最大瓶颈。
零部件行业目前面临的现状以及机遇。目前零部件行业有这四大特点。一个是汽车零部件的产业环境,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庞大,良莠不齐,汽车零部件制造的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到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总量的下滑,整车产销持续低迷,零部件行业正在快速进入冬季,部分零部件企业甚至面临生存压力,可能面临的困境就要思变,这也是我上一篇PPT里谈到的。过去零部件行业里面过多依存于整车企业,给整车企业的配好供应作为主流,我们怎么样把产品端向服务端转移,这个问题可能是我们零部件企业现在确确实实要在我们生存面临压力的情况下需要考虑的问题,以及我们的布局服务问题。
第二个是国六的压力,给传统动力系统供应商带来了新增的研发投入。这一部分目前来说大家可以看到,国六的颁布和实施在一些国外的供应商已经早就做好了准备。我所知道的包括欧洲的,甚至于日韩的一些零部件供应企业,比如说发动机、变速箱等等,满足国六排放标准要求,已经早做好了准备。但是相反的是我们自主的一些企业、零部件供应商,这部分还抱有一定的幻想,迟迟没有实现技术突破,这个问题已经是国六的压力。
第三个是转型升级。国家所提出来的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给零部件供应商带来了新的转型升级。我的理解是电动化应该这样理解,在面临着国六甚至于更高的排放限制要求的时候,我们最终汽车要走向电动化。这个电动化并不意味着纯电动,但是其中肯定有电动的元素。未来应该是让市场说话,有哪条技术路线最终要市场说话。智能化、轻量化、网联化是肯定要走的,也就是目前的智能网联汽车,就是无人驾驶,后面我也会谈到,轻量化对原料的消化影响非常大,以及网联化的要求,包括车联网技术等等,这个肯定是未来的趋势。
最后一个是资金的困境。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续航里程等要突破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从市场占有率不能快速提升导致相关零部件企业面临投资资金拉长以及带来的资金困境,这个资金困境在我们今天非常突出,可以这样说,我们看到2019年的整车下滑,零部件自然会受到影响。我们大家脑子里想想,我们在2019年1-9月,我们在技术上实现了哪些突破。比如说发动机,以前国内不能自主生产,现在是不是在发动机方面有较大的提升?包括变速器上面有较大的提升等等,一些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方面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所以说我们的份额,尤其是关键技术的份额,这个地方没有很大的改变。
比如说电控系统ECU,目前只有上海的博世和联合电子,他们可以在整车下滑的情况下单子做不完,而其他企业没有办法做,没有这个能力做。所以说在这些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方面,我们并没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变,这是1-9月。这部分要引起我们国人的关注,但是这个东西必须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摆脱这个困境。
第三个问题谈谈传统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创新驱动。应该说节能减排推动技术创新,这是目前的一个主流,就是我刚才谈到的国六排放以及实施。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汽车节能减排三大措施,第一就是动力总成的效率提升。最近四年内燃机效率提升了10%,才使得我们现在有能力去应对国六。第二就是减轻汽车自重,也就是轻量化的问题。国际组织做过统计,汽车自重每减少10%,节能效果大约提高6%-8%。第三是汽车的自动能量回收的角度去考虑节能减排。
第二个传统汽车零部件的创新驱动就是从集成化、智能化制造技术的工业创新,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工业4.0或者是中国制造2025这个角度去考虑。
第三个是数字化、3D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创新。既能从我们设计研发这个环节去改进或者提升,也能从我们汽车制造、零部件制造的环节去改进和提升。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创新驱动,这个主要是由这几个方面。首先第一个,结构改变带来了设计创新的契机,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有很大的不同,把复杂的发动机、变速箱等结构省掉了,可以节省更多的空间。
第二个方面是新能源汽车的驱动方式在结构上比燃油汽车简单,运动部件减少,降低了设计难度,增加了设计的灵活性,为个性化定制汽车提供了基础。也就是说我们新能源汽车,我这里给了大家一个启示,个性化定制可能是未来汽车向服务端倾斜的关键,我们的智能化、网联化等等,也是为个性化定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保障。
第二个方面是新材料、新技术带来的技术创新契机。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动力系统,锂电池大面积应用,使得上下游企业如雨后春笋,许多基础化工厂也获得了进入汽车行业的契机。燃料电池目前技术日趋成熟,为新能源汽车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契机。
再就是为增加续航里程,新能源汽车一般会尽量减轻自重,使用铝合金、碳纤维等高强度、轻质量的材料,新材料采用热压成型、HFQ等技术,与传统成型技术相比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第三个是网联技术带来了科技创新的契机。蔚来汽车正在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由于5G等技术的应用以及成熟,基于V2X的网联化交通体系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测试以及示范应用,相关科技创新也进入了深水区。网络技术给相关设备的配套企业带来了创新的契机,比如毫米波雷达民用化、语音交互智能化、前视摄像头、平面显示技术的平民化应用,为提升用户体验打下了基础。高精度数字地图、车载终端、路侧终端、监控平台等一批创新科技企业的集成应用,使汽车行业从单纯提升个体驾乘体验升级到提升舒适出行体验,这也为相关的配套零部件提供了做大做强的机遇。
智能网联汽车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需要全新的测试技术,由此产生的测试技术要求等测试装备创新科技,带动了一批生产企业的兴起。智能网联汽车对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集成网络管理、网络安全、智能网关等安全管理系统,也将从传统信息产业走向汽车行业。
下面我作最后一部分,就是工研院的介绍。目前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是依托武汉理工大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核心技术和人才优势,为推动湖北省武汉市以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为主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多方面实现突破,支撑千亿新能源汽车集群发展,由武汉市人民政府和武汉理工大学联合共建的。目前的注册资本是5.5亿,这上面已经显示了我们的股本架构和工研院的外观图。
目前工研院打造了五大平台,这个五大平台是以产业化平台为核心,分别打造了应用技术创新平台、科技服务平台、公共检测平台和投融资平台。这四大平台都为产业化平台服务。目前工研院成立了六大研发中心,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动力系统研发中心、轻量化研发中心、智能控制研发中心、动力电池研发中心和创新设计中心。
成立了六个事业部,分别是汽车电子事业部、整车控制事业部、智能工程车事业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备事业部、氢能及燃料电池检测检验事业部、电动赛车事业部,这个主要是结合高校的一些学生资源参加全国的一些学生大赛,所以说我们成立了电动赛车事业部,主营是电动赛车设计以及制造技术服务,甚至对外开展业务服务。
这一版上面列了目前工研院利用理工大相关的科技成果开展的一些技术研发,包括新能源汽车远程监控平台系统、充电桩产业化项目、综合OBD车联网产品开发项目、电机以及控制器开发与生产项目、电动车专用高速变速器开发项目、力强电池合作开发新一代钒系电池、燃料电池发动机项目。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