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正式开幕,本届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发展壮大新动能”。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当前汽车行业企业的经营压力持续增大,急需变革破局,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其中,新能源汽车急需转换发展动力,巩固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实现平稳过渡。工信部已启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的编制工作,罗俊杰还介绍了对总体思路的三点考虑。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 罗俊杰
汽车产业急需变革破局
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5亿辆,破解能源安全问题,降低污染和排放水平更加刻不容缓。从国内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也进入了市场和结构调整的阵痛期。2018年以来经济面临复杂严峻形势,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汽车产业在连续28年保持增长,连续10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的形势下,2018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2%和2.8%,今年1-7月,汽车的产销量也持续下降。行业企业的经营压力持续增大,急需变革破局,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巩固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好势头
自2012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发布实施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坚持纯电驱动取向,实践证明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汽车节能水平稳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创新能力、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政策环境、产业布局逐步优化,开放性和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逐步形成。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已连续四年居世界首位,保有量占世界的50%以上。
2019年1至7月,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分别完成70.1万辆和69.9万辆,同比增长39%和10.9%,继续保持了良好势头。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共减少成品油消耗2425万吨,在有效缓解能源与环境压力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吸引资本、人才、技术聚集,带动投资、税收和就业,培育了巨大的新动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应清醒地看到,产业发展正处于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正处于与能源交通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等产业融合的关口,产业的生态和竞争格局面临重构。作为中国汽车产业扩大开放的排头兵,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跨国企业造车新势力加速布局,智能制造成为新的发展方式,安全、智能、节能成为新的产品标签,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在面临财政补贴退坡,产品竞争力仍需提高的特殊局面下,如何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实现平稳过渡,急需转换发展动力,提升产品质量,优化配套环境,促进融合发展。
编制规划的三点思路
为了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政策支撑,凝聚行业共识,坚定发展信心,今年2月工信部牵头开展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编制工作,关于总体思路有三点考虑:
一是要从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明确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导向,兼容多种技术路线的发展。二要提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的对策,形成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推广应用与资源环境、社会运行的良性循环。三要处理好宏观和微观、当前和长远、国内和国际的关系,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深化开放合作,走出一条更加协调、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