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振山:主机厂的智能网联和移动出行战略

  • 浏览量:1824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04-19
 
        2019年4月16日-18日,备受瞩目的2019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创新、开放、绿色——聚焦汽车产业变革与机遇”。本次论坛由闭门峰会、大会论坛、11个主题论坛和2个同期活动组成。其中,在4月18日上午举办的“智能网联汽车与未来出行变革”主题论坛上,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马振山先生发表了题为“主机厂的智能网联和移动出行战略”的精彩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马振山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站在这里跟大家交流,由于时间仓促,今天没有来得及做太细的PPT,我就把我的理解说一下。
 
        销售公司实际上侧重于整个商业业态,一汽-大众现在是三个品牌,奥迪、大众、捷达,整个产销规模在200万台,奥迪在66-70万台规模,大众品牌是140万规模。当我们谈论2025战略的时候,我们已经注意到了未来盈利模式的巨变,所以说我们也把使命从造车变成了要成为一个出行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的愿景。正是基于这样的愿景,我们也在进行积极的布局,第一个点当然就是车联网,一汽-大众会同德国大众、大众中国共同进行车联网服务的开发,整个布局已经开始启动,包括成立专业的公司来开发和运营。
 
        至于出行服务这一块,当然中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一汽-大众也在进行试点,包括大众、奥迪品牌都在发力,我这里主要说一下大众品牌的思路。
 
        从主机厂做移动出行来看,我们有几大优势,第一个优势就是资金比较雄厚。主机厂每年的PVS车就有几百万台,每年的试乘试驾车也有将近几百台的量,而实际上这些车按照目前的流程都是通过销售渠道来进行批发的。当移动出行来了之后,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渠道进入移动出行领域,实现一个新模式的探索。
 
        此外,让主机厂来做移动出行还有一些优势,比方说政府资源。一汽-大众现在在佛山、成都、青岛、天津都有工厂,所以通过这些所在地的工厂也可以开拓移动出行的资源。而从整个经销商网络来看,现在大众品牌有900家网络,这样的网络体系实际上也能够为移动出行模式提供很好的铺垫。所以应该说基于上述的分析,大众品牌在去年开始试点摩捷的移动出行品牌,当然目前规模比较小,我们也在探索阶段。
 
        当前,我们也看到了在整个行业内,包括车企和非车企在分时租赁领域,实际上已经有几十家企业都在做这个业务,而且规模有大有小。当然,一汽-大众也在做,我们也在吸取他们的经验。我把去年的一些数据跟大家沟通一下,从我们设立的2030年的远景目标来看,我们测算在整个商业收入比例上,这一块业务的收入要达到20%的比例,这也包括智能互联要占到10%的比例。这样加上目前的汽车后市场,加上现在的汽车金融,包括销售,能够形成一个新的收入模式的拓宽。
 
        现在整个汽车行业的判断都是这个行业正处在一个巨大的变革前夜。目前普遍的经销商状态还是靠销售的收入和售后的收入,加上分期保险的收入,但这样一个收入结构,在经历当前这种电动化、网联化变革的时候,必将要发生一个巨大的改变。比方说电动车时代,整个回场就会有巨大的变化,包括对回场的单台收入、回场的频次等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如果主机厂不主动开拓移动出行业务,不积极开拓车联网业务,就会给整个4S店的未来生存问题带来巨大的考验。因此未来的移动出行发展对于目前主机厂的发展模式、经销商的经营模式等都提出一个巨大的难题,所以传统车企的整个生态都将面临巨大的变革。
 
        从我们的想法来讲,一汽-大众要用两年时间在整个移动出行领域进行试点,利用三年时间拓宽到区域领域,利用五年时间进行全国的覆盖,争取在2025年要拓宽到60多个城市。虽然开拓城市很容易,但要把每一个城市做透、做出规模、做得有效率,实际上却是很难的事情。去年我们在长春做了200台车,应该说从数据来看,注册客户达到2200台,累计订单也超过100万,单日的单车订单在六台左右。虽然这个水平从目前来看,在整个行业还是可以的,但是整个规模还是比较小的,因为台数还是比较低。
 
        可以说,随着拥车台数的增加,对于整个后台数据的运营管理的考验就开始增大。我们经常发现在节假日或是购车比较激增的时候,整个系统就会有宕机的风险,所以这个风险对于我们整个摩捷移动出行平台就是巨大的考验。我们现在策划要进行公司制的改组,因为这块业务目前还是销售公司的内部应用,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它的发展势必会越来越受到掣肘,因为这整个业务的开展肯定会对现在的管理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
 
        企业做移动出行,我们也体会了几个痛点。一个是规模小、不好形成规模效应,比如滴滴能有几十万台、上百万台车,但目前我们就只有几百台车进行试水,摸索经验。IT平台不成熟,这是传统车企做移动出行的掣肘,大数据人才也不太好挖,因此传统车企在招聘这块儿也有巨大的压力。运营方面也是从零开始,包括整个流程实际上都要进行改造,目前我们造车企业的流程跟做移动出行的运营还是不太对应的。包括这种用车成本、企业成本、人才成本都是比较高的。所以基于这样的痛点,我们也在考虑下一步如何能够扩大量。因为没有量的话,体系不容易找到感觉,我们的方法、我们的能耗,特别是我们的数据也不好集成。
 
        同时我们希望未来从移动出行这个板块,包括车联网板块和新车板块,这三个板块能形成互动。因为未来的商业模式一定是打通的,一汽-大众1700万的保有客户,从车联网和移动出行来讲,有巨大的产业可以挖。我们要想把移动出行这个板块做上去,包括车联网做上去,我们就将对整个4S店进行改造。目前的4S店模式还是比较单一,基本就是卖车修车,但未来的4S店也可以作为分时租赁的终端进行移动出行领域的业务开展,实现利润。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