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汇聚人才资源,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是实现人才强国、人才强企的必然要求。2016年,东风发布“十三五”人力资源(人才)规划,“人才强企”战略深入推进。用政策引才,用环境塑才,用机制留才,打造凝聚人才的“强磁场”。
拥抱国际化人才,为科技创新添动力
来自东风公司技术中心的副主任周剑光,是东风公司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代表。在加盟东风公司之前,周剑光先后在日本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和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研发中心从事汽车发动机研发工作近15年。回想起归国前的经历,“只能用好山、好水、好寂寞来形容,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国内的汽车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自己感到非常自豪却又使不上劲。”
2008年12月,周剑光作为国家特聘专家毅然回国,参与到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动机、新能源汽车、包含发动机控制器的汽车电子电控、智能驾驶等诸多关键领域的技术工作。
和周剑光一样,东风公司技术中心高级技术顾问贺挺也是一名海归。2017年底,曾在美国本田和美国能源部工作的贺挺,在东风公司的再三邀请之下回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未来的五年里,为东风公司构建和培养一支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团队,是贺挺对自己的规划。
在东风,周剑光、贺挺只是四百多名海外中高层次人才的代表。从国家特聘专家到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从黄鹤英才到海外青年人才的招揽,2008年开始,大量的海归人才开始汇聚到东风公司,引发了汽车行业的“东风现象”。
不设薪酬上限招揽国际化领军人才的同时,东风公司还大力开展各类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国际化人才培养“走出去”、开展人才国际化素质基础—-英语培训、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储备和项目开发力度等,着力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目前,东风公司先后与雷诺日产联盟、PSA集团签订《人力资源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合作伙伴培养国际化人才,用3至5年时间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运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的战略人才,为未来发展奠定人才基础。2016年至今,已选拔150名优秀员工,陆续到雷诺日产联盟、法国PSA、瑞典T公司挂职学习。
对于东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竺延风表示,造车先育人,人品如车品。汽车行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面对新时期的行业态势和战略要求,东风公司要进一步加强对年轻人才的培养,让一批年轻人才承担起事业发展的重任。
“要建立海外事业人才梯队”,今年2月,东风公司在“一带一路·与你偕行”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作为东风公司海外中期事业计划的重要一环,未来,东风公司将建立海外学习训练中心培养海外商企研发人才、海外管理运营人才、海外商务人才、海外制造人才、海外销售服务人才,力争在2020年达到700人。
厚植工匠沃土,培育工匠精神
“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到。在企业,劳动模范正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承人。东风公司持续完善技能人员培养体系,加强赛训结合,多方式开展技能人才培养。
杨祉刚是神龙公司武汉工厂焊装分厂一名普通的钣金返修工,同时也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从“农民工”到“省总工会副主席”,这些年,善于钻研的杨祉刚累计完成现场改善20余项,实现经济效益数百万元。
2014年3月,杨祉刚被东风公司工会推荐到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脱产学习。2017年,神龙公司武汉一厂设立了“杨祉刚劳模创新工作室”,依托这个工作室,杨祉刚开设了《MAG焊接》等5门培训课程,无私帮助工友们提升能力;2017年以来,他在这个工作室累计开展改进改善73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收益85万余元。
“我觉得‘工匠精神’有创新和传承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工匠要有精益求精、追求执着、不断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另一方面,工匠也要做好技术和精神的传承,为更多员工作榜样,让更多员工成为‘大国工匠’,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贡献力量” 杨祉刚说。
在东风公司,得益于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还有很多像杨祉刚这样,在平凡岗位上成就不凡的“大国工匠”。多年来,东风公司通过不断创新培养方式,采取轮岗轮值、课题锻炼、导师带徒、专项培训等多种培养手段进行针对性培养,全面推进十百千人才工程在各单位落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造东风工匠。
近年来,东风公司选树全国劳模5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7人,省部级劳模24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6人,公司级以上“工人先锋号”132个,公司级劳模270人。
在培训之余,各项技能竞赛也在东风公司各单位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数控机床装调维修、车身修理……9月8日上午,神龙公司武汉工厂制造一部总装车间内,36台东风标致新308依次排开,大赛前的紧张氛围弥漫在场内,东风公司2018年职工技能竞赛正在这里进行。
东风公司举办2018年职工技能竞赛,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精神的迫切需要,也是公司创新人才发展机制、落实“十三五”人才规划、加快建设卓越东风、开启世界一流企业发展新征程的重要举措。
“当工人也要当最优秀的!”
10月14日, 央视一套《百家讲坛》播出了一期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中,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装配厂调检一车间“王涛班”班长王建清,作为劳模代表谈出了自己对于实干的感想。
“王涛班”,是东风公司以员工名字命名的金牌班组。原班长王涛完成了3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完成(含与人合著)了31本技术书籍的著述,更拥有国内卡车制造行业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操作法。如今,从师傅手中接棒过来的现任“王涛班”班长王建清,已在东风公司工作24年,经他参与调试的25万余辆车,没有出现一起质量问题。在“王涛班”,获得高级技师资格的有5人,技师以上资格25人;全班有10多人获得厂级到国家级的各类荣誉,30多人获得各种技能大赛的奖励。
2016年5月23日,李克强总理来到总装配厂考察,他在王涛班说:“我们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就需要东风这样的国有大型企业具有担当精神,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工艺创新,制造精品。”
工匠精神成为品质的注脚。“品质,是新时代东风品牌之根。品质是东风血脉中最重要的基因,是东风的立身之本”,竺延风在东风品牌战略发布会上说。
重奖科技人才,体制创新营造良好生态
“居里夫人讲道,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而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善至美的境地。这应该成为东风科技工作者的追求,他们的荣誉不是奖金,不是名利,不是奖章,而是他们的成果贡献于社会、贡献于东风、贡献于祖国、贡献于民族。”在今年9月举行的东风公司2018年科技创新大会上,竺延风道出了东风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态度。
也是在这次大会上,竺延风兑现了他两年前的承诺——“实实在在加大奖励力度,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才的创造力!”。
“提升后的公司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奖励额度为100万,一等奖的奖励额度为20万;公司专利金奖的奖励额度为10万元/项,专利优秀奖为5万元/项。科技人才奖为10万元/人。”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在科技创新工作报告中说。
重奖之外,东风公司还大力推进机制改革,释放人才活力。
一年前,作为技术中心“十三五”期间自主创新机制的落地举措,东风公司技术中心发布了T·创空间和“智慧生态圈”创新模式。经过一年运行,“智慧生态圈”不仅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还大幅提升了青年员工的创新意识。
在“智慧生态圈”创新模式的基础上,今年,东风公司还发布了技术中心“众创平台”,成为科研项目管理机制的又一次创新。
体制机制的创新大大激发了科技人员的活力,加速形成了东风公司的创新动力和技术实力。过去5年,东风公司累计投入科技活动经费845亿元,其中2017年投入177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6%。专利申请合计9015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合计1562项,专利申请遍及美国、日本等国家。
“适应竞争效率要求,创新干部任用方式,使更多年轻干部走上重要岗位历练。”去年年初,竺延风着重提出了人才使用的几点思考,用效率、创新和年轻三个关键词,定义面向“十三五”的东风人才观。
“收入与业绩强关联,薪酬最高可达百万!”,近期,东风汽车股份旗下的东风轻型商用车营销有限公司拿出营销关键岗位——事业部部长、副部长,驻外商务处总经理、副总经理4个职位共32个职数,面向该公司现职干部和青年员工公开竞聘。10月10日至12日,该公司的49名青年员工参加了这场未来实行契约化管理、有望问鼎百万年薪的竞聘。
2017年以来,东风公司扎实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的目标,充分调动干部员工积极性,不断满足事业发展及人才队伍建设需求。
今年,东风公司总部、东风乘用车公司、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被作为典型单位将着力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按照“选聘市场化、管理契约化、薪酬差异化、退出制度化”的原则,东风公司全面启动了高管人员岗位契约化管理,让高管人员“上”有凭“下”有据,任期结束自动免职,打破了“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实现了公司高管人员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2017年首批已与公司39位中层干部签订了岗位聘任合同和年度岗位目标责任书。
“故事不仅是讲出来的,更是干出来的。”竺延风在今年4月的东风品牌战略发布会上说。墨子曰:“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广纳良才,知人善用,将为东风公司迈向下一个辉煌的50年打下坚实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