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丰田给出的回应,真正“买账”者委实不多。一方面,如“不是品质问题”、“不影响使用”的回应,与某日系品牌“机油门”爆发初期的说辞颇为相像;另一方面,有车主反映称,在某日系品牌4S店进行维保时会主动减少机油的加注,进而使车辆在行驶后机油量“不会升高至F线以上”。
“国内4S店的利润主要是来自于维保与维修配件,在维保过程中4S店会推荐使用某型号机油,但其实这种机油是将老的机油回收后经过过滤、筛查等一系列步骤翻新后重新灌装使用的,”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丰田内部人士解释到,“所以这次机油门不一定是车的问题,也有可能是4S店系统中这种‘循环油’出了问题。”
尽管近来全国各地天气转暖,气温回升,但关于丰田机油增多的投诉依然层出不穷——仅3月以来,车质网上关于丰田产品机油增多的投诉便多达550余例。
反观丰田方面,除一汽丰田曾在3月12日 “解释”了一番机油升高的原因外,广汽丰田与丰田中国均未主动出面回应;而记者从诸多媒体对丰田官方的采访报道中发现,本次“机油门”的剧情走向正变得似曾相识,结合某日系品牌“机油门”爆发时曾经的说辞,后续的场面恐怕更难收场。
官方回应禁不住推敲
在多篇媒体报道中,丰田方面的答复均为:“我们认为上述现象不是品质问题”以及“广大车主所反映的情况不会影响发动机机油的润滑性能,也不会对发动机的性能造成影响。”
在此前一汽丰田给出的四项解释中,更是将机油超出F线(机油尺最高线)的大部分原因归结为整车厂生产与4S店维保过程中机油加注超量、消费者使用油尺测量时环境因素带来的误差,以及发动机在低温冷启动时,“极少量”未完全燃烧的汽油经过活塞环与缸体之间的间隙进入机油。
丰田在北美召回RAV4车型原因为冷却液进入发动机缸体
而当提及今年2月丰田在北美大规模召回RAV4车型的事件时,丰田方面人士则回应称,美国召回的原因为冷却液进入缸体内,且“有缺陷的发动机只有不到250台,丰田主动召回4万多台车,是要在当中找到这250台车,并检查一下同时期生产的其他机器有没有隐患。”以及“北美RAV4车型召回事件,为海外特定发动机制造工厂在特定期间所发生的制造问题。经排查确认,一汽丰田生产的 RAV4系列车型、亚洲龙车型,由于发动机供应工厂不同,不存在相同问题,故不受此次召回影响。”
对于一系列“官方回应”,真正“买账”者委实不多。一方面,如“不是品质问题”、“不影响使用”的回应,与某日系品牌“机油门”爆发时颇为相像;另一方面,有车主反映称,在某日系品牌4S店在进行维保时,会主动减少机油的加注,进而使车辆在行驶后机油量“不会升高至F线以上”。
“在精益生产体系中,出现问题后的追溯性与溯源性会比较好。”一名长期研究丰田生产体系的咨询人士宋先生告诉记者,“若是生产中出了问题,那么出问题的步骤、批次,乃至生产准备期间的工艺问题、设计研发问题都是能很快界定责任的。”
该咨询人士还表示,由于丰田采用的是“个别订单式”生产,在确定产品流出范围时会比较精准,只要有问题车的车身号或发动机号,那么丰田应该能很精准地找到这辆车的流向——除非这辆车出售时间较长,又经过了多次转手。
罪魁祸首是“成本控制”?
官方经不起推敲的回应显然不足以令消费者满意,丰田“机油门”的真正原因也众说纷纭。
对于出问题的混动车型,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一方面其在低速行驶状态下,发动机的启停较汽油车更为频繁,也更容易因汽油燃烧不充分和水分蒸发不完全而造成“湿壁”现象;另一种可能则是混动车型在动力输出切换时,发动机内机油升温速度过高而产生了膏状物。
而对于同样出现机油增多的燃油车型,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丰田内部人士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在他看来,这次“机油门”的成因,更有可能是“油品”问题。
“国内4S店的利润主要是来自于维保与维修配件,在维保过程中4S店会推荐使用某型号机油,但其实这种机油是将老的机油回收后经过过滤、筛查等一系列步骤翻新后重新灌装使用的,”该人士解释到,“这本是个‘半公开’的秘密,所以这次机油门不一定是车的问题,也有可能是4S店系统中这种‘循环油’出了问题。”
“对于刚提车便出了问题的车型,则要看它出厂时用的机油是哪一批次:因为日系车的利润控制比欧美车要严格很多,成本也经常会缩减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该人士表示,“一般新车的润滑油都会是全新油,而在保养中则会换成‘循环油’,但在近几年,日系车在降低成本的过程中,不排除其将‘循环油’加注到出厂新车中的可能;此外,该品牌在生产混动车型时,或许也没有考虑到其在动力切换时发动机温度过高的情况——要知道循环油的高温稀释性能比之全新机油会有所差异,可能会造成乳化等现象。”
使用“循环油”的判断目前虽然还是推测,但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过度控制成本的弊端,可以确定的是,丰田爆发的“机油门”事件,一方面动摇了日系车“可靠性强”的标签;而丰田如今对“机油门”事件的搪塞,是否又会牵连出更大的危机,这才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