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预测显示,去年汽车零部件市场营业额增速达到7.1%,达到4万亿。
这仅仅是零部件市场的营业额,如果细化主机厂销售数据以及改装后市场的营业额,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营业额的大小可能仅仅与0的多少挂钩。
花了大量的时间,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同样询问了诸多业内人士,为的是找寻一个答案:“我们有能造四驱的企业吗”?这个问题在绝大多数朋友的摇头中被否认,更多回答是不知道。
不知道代表着不知名,亦或者不深入这一细分市场了解,我们通过抽查调取的方式来研判自主品牌四驱车型的品牌以及供应商,分别抽取了长城、吉利、上汽、长安、北汽等品牌的相关车型,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找到国产四驱系统,我们国内车型的四驱系统,都是外资提供。
事实是,国产四驱系统市占率不足10%,四驱系统是国产车不忍提及的痛。
当然,后市场也针对性的研发出了X形四驱系统,与常规的前后传动轴有很大的区别,通过X形转动轴的方式很好的化解了需要后锁的难点,但这套四驱系统仍然停留在小范围改装市场,并没有进入到主机厂的采购视线中。
原因很简单,这套X形四驱系统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而且传动轴的布局安全性是否稳定,不得而知。
事实是这样的,国内装备的四驱系统,绝大多数掌握在德企手中,其中以博格华纳、博世、吉凯恩最甚,这些企业建立专利壁垒垄,通过快人一步的技术投入换来专利项目,背靠零部件供应商的强大优势以及市占率,配套兜售的方式让自主品牌成为温水中的青蛙。
自主品牌四驱系统的技术储备量远远小于发动机、变速箱等技术,原因比较简单,三个环境因素所致。
其一,专利壁垒所限,四驱系统建立在前后轴平行的基础上,基于前驱、后驱的四驱系统玩不出花来,事实上拥有四驱技术专利的企业已然众多,奥迪、三菱、斯巴鲁、丰田、宝马、博格华纳、博世等等企业都拥有技术壁垒封锁,千禧年之后才开始成长,2010年之后着实技术投入的自主品牌,四驱系统壁垒突破难度已然极大。
其二,成本问题所出发,国产车需要大力研发四驱系统吗?不需要,原因是四驱并非发动机、变速箱必备技术,两驱车足够企业讨好消费者,四驱系统的出现只是为了增量市场份额,不是刚需就无需大力研发。
此外四驱系统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员、设备投入,对于自主品牌是一项极大的负担,横向考量自主品牌,长城、吉利、奇瑞、上汽等企业均没有研发四驱系统的想法,根本原因在于此。
其三,成本不高的四驱系统可以采购,自然而然也就没有研发的必要,需要了解的是一套低性能的博格华纳四驱,成本不过几千元,稳定、成熟的技术面前,折合自主研发的均摊成本,在四驱非刚需的情况下,企业会遵循利润出发点,主动放弃研发四驱的想法。
唠叨一句:
我们的确拥有产值万亿的汽车市场,但四驱系统并不是产业刚需,它之余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是增量配额,企业发展时会考量是否有发展四驱的必要,在大量的技术专利封锁以及较低的供应报价面前,放弃四驱的研发,是最明智的选择。
因为四驱系统供应商较多,即便一家封锁,还有另外几家正常供应,这也是自主品牌有恃无恐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