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2018年可能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有些悲观,有些低迷,但全球经济大周期的起伏性,使我们每一个人裹挟其中,担心就业,害怕生活质量变差,焦虑如野火蔓延。汽车市场是一面镜子,几乎与中国大盘经济休戚与共。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逐渐回落到中低速增长,其实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2018年的中国车市出现了28年来销量首次下滑现象,也预示着中国车市将从增量市场走向存量市场。奔跑得太久,也需要停下来,缓口气,整装之后再出发。
☆从宏观数据看,买车的人越来越少了?
2018年伊始,行业内曾一度认为,中国车市将遇到一个新的拐点,或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一年过去了,2019年悄然而至,2018年的车市成绩单摆在从业者面前,曾经的担忧“木已成舟”。
以乘联会公布的销量数据计,2018年12月,狭义乘用车市场的零售销量为221.7万台,同比下滑19.2%,直接退回到2016年的水平线内。批发销量相对“好看”一些,12月批发售出新车217.8万辆,同比下滑16.1%。多数车企在2018年最后一个月选择了“藏销量”,或者适当减轻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为2019年稳增长进行一些理性控制。所以,从数据表上显示,2018年12月的批发销量小于零售销量,不过经销商终端的库存压力依然十分突出。
再看全年的销量数据,2018年1-12月,零售销量为2235.1万辆,同比下滑5.8%;相对应的,2018年1-12月,批发销量为2323.7万辆,同比下滑4.0%。双双下滑的数字,清楚地告诉大家一个事实,汽车作为低频率的大件消费品,需要购车的人不再有那么多了。在未来几年,汽车市场销量将保持平稳,甚至略有下滑,增量红利彻底退潮,存量竞争会让很多品牌自然淘汰。
☆波动的2018,前十榜单如何轮替?
弱小的会被淘汰,但强大的会继续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问题来了,2018年销量最好的前十家车企都有谁?为此,《踢车帮》做了一张数据表。
其中,前三甲仍然被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汽通用所“垄断”,上汽大众以206万的年销量成绩再度夺魁。排第四位的吉利汽车,同比增长了20.3%,是前十名中销量增长比例最大的一家车企,初步具备了和前三甲一争高下的实力。在后六名中,分别有三家自主品牌车企和三家合资品牌车企。我们将上汽通用五菱归为自主品牌,年销量居第五位,同比下滑了13.0%,低端市场的增量红利越来越少了。另外两家自主品牌分别是长城汽车和长安汽车,销量均有下滑,但长城汽车属于微弱下滑,而长安汽车则直接下滑了19.1%,也是前十名中下滑幅度最大的车企。
东风日产排在了第六位,销量平淡无奇。北京现代勉强挤进了第九位,但虽说2017年是现代的销量低谷,但2018年的爬坡之势并不惊艳,仅同比增长了0.7%。广汽本田成功进入前十榜单,同比增长5.0%,与其他日系品牌相呼应,基本成为近两年的最大派系赢家。
还有两个角度非常有趣,知道了2018年的前十名,那么2017年都有谁呢?同样以批发销量计,2017年车企销量前十名分别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吉利汽车、东风日产、长安汽车、长城汽车、长安福特、北京现代。对比之后,结论非常明显,长安福特出局,广汽本田登榜。长安福特的2018年十分波折,销量排名已下滑到第20位,落后于北京奔驰和华晨宝马,销量腰斩,整整丢失了超44万辆的年销量。
另外一个角度是前十名的份额比例变化。我们总是说,头部市场会形成马太效应,在行业寒冬中,强者愈强。2018年,前十名车企批发销量占整体市场销量的比重为57.7%,在2017年,这个数值为55.5%,增长了2个百分点。同样的,2018年,前三甲车企批发销量占整体市场销量的比重为26.1%,2017年这个数据为24.9%,增长了1.2%。这就是“寡头效应”,行业越艰难,头部市场扩大份额的机会也更大。最先淘汰的必然是边缘化品牌,而作为消费者,当越来越多的品牌出现凋零迹象的时候,他们也更倾向于选择市场份额靠前的品牌,未来只会是“冰火两重天”。
☆寒冬悄悄来,谁才是增量黑马?
既然车市淘汰赛正在加速,那么销量格局就有可能重新改写,势必会涌现出一批黑马车企。从2018年的销量数据看,有哪几家具备黑马潜质呢?算一算“纯增量”,会是一个有趣的视角。
☆吉利与上汽
近两年,吉利与上汽乘用车的增长势头均不可小觑。计算了一下2018年“纯增量”排名,吉利以25.3万辆的成绩高居榜首,上汽乘用车紧随其后,增量达到了20.7万辆。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吉利和上汽乘用车在这两年间均以SUV作为急先锋,打开了口碑,赚回了销量,但这两家车企都没有放弃轿车,产品阵容比较均衡,之前有帝豪在担当轿车头部市场的自主种子,如今荣威i5也在发力,能够在合资品牌重重包围的家轿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
吉利的爆发力在于,新车推进速度极为迅猛,主要得益于几年前的预判性规划。如今,仅在吉利品牌旗下,已经形成了博系列、缤系列、帝豪、远景等密集的产品矩阵。预计在2019年,还将补充嘉际MPV车型和FY11跨界SUV车型,甚至于,“买来的”路特斯也有望投产,的确有着“本土大众”的品牌潜力。
上汽乘用车经营着荣威和名爵两个品牌,与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在产品上多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差钱,也不差人。但是,目前的总销量仅有吉利的一半,增长势头是一方面,如何继续保持更为重要。唯一需要担忧的是,未来几年,车市预期并不理想,上汽的产品推进速度稍显缓慢,不及吉利前两年的天时地利之势。前路漫漫,愈显艰辛。
☆丰田与本田
丰田和本田皆是2018年的“赢家品牌”。如果本田当初可以处理好危机公关事件,而不是将自己拖入泥淖,或许增量远不止如今的水平。丰田、本田在中国市场均有两家合资车企,合计在一起更有说服力。广汽丰田在2018年的批发销量为58万辆,比2017年直接增加了13.7万辆,再算上一汽丰田(2018年销量为71.6万辆)约2.7万辆的“纯增量”,品牌合计增量为16.4万辆。
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的销量十分接近,分别为74万辆和72万辆,合计增量为4.1万辆。虽然说,本田品牌的“纯增量”不及丰田,但总销量仍然盖过丰田。本田得势,主要还在于产品力切准了年轻消费者的喜好。无论是“买发动机送车”,还是“VTEC is best”,本田成功树立起了“黑科技”的人设。而技术崇拜,再辅以拉风的造型,恰好成为年轻人的心仪之车。
丰田的决策略显缓慢,但已经开始逐步重视中国市场,引入TNGA架构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效果也立竿见影。如果按此销量增幅进行下去,广汽丰田也会在2019年进入70万辆以上的高位。到那个时候,丰田、本田等日系品牌的市场份额也会继续增长与巩固。
☆宝马与奔驰
充满波折的2018年,各家车企皆有苦水倾诉,但相对的,豪华品牌的日子比较好过一些。毕竟,当所有车企都在“打价格战”的时候,豪华品牌的价格降维效果更为明显,且下探空间也很大,销量势必增长。
2018年,北京奔驰售出新车共计48.5万辆,同比增长14.8%。华晨宝马的增长率更大一些,达到了20.3%,全年销量也跨越到了46.5万辆。豪华品牌的平均车价比较高,当年销量接近50万辆时,其利润规模可想而知。
也许,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BBA这三家豪华品牌是如何规划未来几年的车市之战的。抢夺新能源的制高点,BBA的决策已经不谋而合,相关量产车型也将陆续上市。特别在中国市场,BBA各有自家的如意算盘,宝马成功扩大了华晨宝马的股权,还与长城汽车成立的专攻新能源的“光束汽车”;也曾传闻奔驰汽车或扩大对北京奔驰的合资股权;至于奥迪,已经搭上了上汽这个合作伙伴,要在上汽大众建造一个新工厂,专门生产奥迪新能源汽车。
无论车市大盘如何寒冷、低迷,豪华品牌的退路很多,反而会“风景这边独好”。毫无疑问的,无论如何预期,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明争暗斗只会越演欲烈。下一个十年,好或不好,又如何将“不好”变成“好”,是每一家车企,亦或每一个人的思考题与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