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新冠疫情的由头,外媒近期又在炒新一波的“外资撤离中国论”,但恐怕要被一些外资加码中国投资的实际行动“打脸”。
记者独家获悉,沃尔沃集团正考虑在山西太原新增一个重卡投资项目,方式是通过“收编”在太原的江铃福特的重卡项目,但沃尔沃集团此次投资的一大核心诉求是100%独资或绝对控股地位。
接近山西省发改委的消息人士告诉记者,这将是一个各方共赢的项目:作为欧洲最大的重卡制造商,多年在中国市场耕耘的沃尔沃集团并不满足于目前与东风集团的合资项目,一直想有更大作为,尤其面对5G、数字化领衔的“新基建”时代,沃尔沃集团方面认为中国重卡市场前景乐观,希望通过新增独资项目在中国市场有更大作为。
而江铃集团方面,则可借此盘活或完全脱手一直亏损的江铃福特重卡合资项目。作为汽车行业洼地的山西省方面,则多了一个重量级的整车制造项目,传统能源大省的转型升级又多一张底牌。
同时,在汽车行业进一步开放,中外合资项目50:50股比的政策红线松动的大背景下,这个项目还有可能成为商用车行业首个突破合资股比限制、外商独资或绝对控股的项目。和特斯拉在上海的国产项目一样,成为中国汽车行业进一步开放、中国欢迎外商投资的标杆。
“不甘寂寞”的沃尔沃重卡
这里插播一下,沃尔沃集团(AB Volvo)和大家所熟悉的吉利集团100%收购的沃尔沃汽车(Volvo cars)不是一回事,虽然他们“祖上”是一家。
作为北欧最大的汽车集团,沃尔沃1927年在瑞典哥德堡创立,以造轿车起家,但涉足卡车的时间也不短,1928年就推出第一款重卡。1999年,沃尔沃集团拆分,将负责乘用车业务的沃尔沃汽车公司出售给福特,卡车业务留在沃尔沃集团。2010年福特又将沃尔沃汽车公司卖给吉利集团。2017年年底,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沃尔沃集团8.2%的股权,成为其单一第一大股东,并拥有15.6%的投票权。
沃尔沃集团也是较早投资中国的外资车企之一,早在1994年就在北京设立首个中国办事机构。同年,沃尔沃集团开始与中国重汽谈判合资项目,与西安飞机公司合资成立“西安西沃客车有限公司”, 2000年,沃尔沃集团又与上汽集团成立上海申沃客车合资项目。两个客车合资项目都是中外双方各占50%股份。
在中国的两个客车合资项目顺利起航之际,沃尔沃集团更为倚重的重卡业务却在中国市场拓展不顺,与中国重汽的合资谈判一度停顿,历经9年的马拉松谈判之后终于在2003年开花结果,双方联手成立华沃卡车有限公司,双方各持股50%。
这也是中国汽车行业首个重卡合资项目,总投资16亿元。但就像一些经受各种外界考验的恋人结婚后反而一地鸡毛、离婚收场一样,沃尔沃与中国重汽联姻也并不幸福。华沃合资项目2004年开始投产,2006年便宣告停产。
后来,中国重汽转向早有技术合作关系的德国曼公司,2009年,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宣布与德国曼公司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后者以5.6亿欧元获得中国重汽香港公司25%+1股的股权,达成了比合资更为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同年11月,中国重汽与沃尔沃集团签署“离婚协议“,双方和平分手。
结束了与中国重汽的不愉快合资后,沃尔沃重新在中国寻找新的合资对象,这次是综合实力更为强大的东风汽车集团,东风与沃尔沃集团有多年技术合作,而且前身是“二汽”的东风集团,一直是中国卡车市场的领军企业。
不过,双方同样经过了8年马拉松式的谈判才修成正果,2014年1月,东风集团与沃尔沃集团合资组建的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在十堰正式挂牌,东风持股55%,沃尔沃集团持股45%。新的东风商用车公司将研发、生产、销售“东风”品牌汽车,双方计划总投资102亿元。
沃尔沃集团与东风集团合资的东风商用车项目,被业界视为面对排放标准升级、市场技术升级等需求之下,中国商用车行业新一轮中外合资潮的标杆项目:需要核心技术升级的中国商用车企,与一直试图打开中国商用车市场但总也找不到正确打开方式的外资再次联手。
不过,沃尔沃集团与东风集团合资的东风商用车公司,从公司命名到销售品牌上,都没突出外资品牌,就连合资后推出的新车和动力总成,表面看上去没外资品牌什么事。这和乘用车领域外资主导的合资项目有很大不同。
这和中国商用车独特的发展历史有关。不同于改革开放后通过“市场换技术”大发展的轿车等乘用车行业,中国商用车多年靠自主。由于新中国成立后遭遇西方国家封锁,为了发展经济我们只能自力更生,自主研发卡车、客车等商用车。
“卡车企业有自主研发的传统,有自己的技术团队和适合中国的研发体系、研发思路,再加上外资产品价格太贵,市场开拓不如中国本土品牌灵活等,所以早期商用车领域的合资项目大多都黄了。到东风和沃尔沃合资时候,中外车企的实力已经更不是早年外强中弱的状态,国内企业有强大的市场和用户群,也有自己多年经营的品牌,技术上虽然欠缺,但你不提供,我还可以找别家。而外资一直想进入中国商用车市场,中国商用车市场特殊外资主导行不通,所谓实力决定话语权。”商用车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
“与东风合资这些年,沃尔沃更像是一个技术输出方和财务投资者,经营管理甚至技术研发都插不上话,东风的主导性更强。”这位商用车资深人士表示。
旨在多方共赢的“试验田”
拥有沃尔沃、雷诺两大知名重卡品牌,在中国商用车市场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沃尔沃集团,自然不会满足于如今在背后为中国车企提供技术支持、卖为数不多的高端进口卡车这样“打酱油”的状态。再加上2019年年底,沃尔沃将亏损的UD(日产柴)转手出售给日本五十铃,沃尔沃在亚洲需要新的业务支撑点,综合来看,还是中国市场更合适。
而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国政府快速决策开启以5G、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新技术为主导的新基建时代,“基建狂魔”要再次发挥威力,这被中国重卡行业人士视为重大利好消息,重卡市场也将迎来新一波发展高峰。这些都是沃尔沃集团继续投资中国的动力。
“沃尔沃和江铃方面从最开始接触到现在已经将近1年时间,谈判了好几轮,快到最终敲定签约的时候了。江铃方面将给江铃重卡合资项目找出路,沃尔沃集团想接盘。山西省和太原方面也对这个项目非常支持。”上述接近山西省发改委的消息人士透露。只不过,在此前合资项目中收获不及预期的沃尔沃集团,这次投资新项目希望100%外商独资,最次也要绝对控股。
而江铃福特联手的江铃重汽项目2017年投产后,福特重卡并未在中国重卡市场打开局面,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在行业增速放缓,淘汰赛加剧的情况下,江铃集团开始做减法,对重卡这样起步晚且仍需要高额投资、前景还不乐观的项目重新评估。
2012年7月,江铃集团斥资2.7亿元,100%收购了长安汽车集团旗下的太原重型汽车有限公司。2013年1月,江铃集团以太原重汽为基础成立江铃重汽,将其作为与福特重卡合作的基地,根据当时规划,江铃重汽将投资34.15亿元,引进福特整车及发动机技术,最终建成包括福特、江铃产品在内的年产10万辆重型载货车、10万辆发动机能力的大型重卡企业,达产后主营业务将超过200亿元。
从投资环境来看,转型升级迫切的山西省与太原市也有望成为新一轮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汽车产业合资股比开放的大趋势以及新版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也为沃尔沃集团独资成为可能。
山西作为传统能源大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非常迫切。近年山西政坛反腐,中央向山西派驻大量外地年富力强的干部之后,山西成立综改示范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对外来投资给予大力支持,2017年落户太原的比亚迪新能源项目就是其一。从近年的GDP发展指数看,山西太原在河北、内蒙等北方四省中一直位居前列。
山西省一直是汽车行业的“洼地”,多年来叫得上名声的只有处于重卡行业末尾的山西大运重卡,以及比亚迪山西新能源生产基地。早在江铃福特重卡落户太原之初,太原市就对这一项目非常重视,将其列为重点项目。如今有沃尔沃集团这样的实力接盘者出现,自然乐见其成。
从汽车产业管理政策看,2019年1月10日起施行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已经将汽车行业新投资项目的核准制改为备案制,且审批管理权由中央发改委下放至省级发改委。
沃尔沃集团接手江铃重汽,不是新增项目,符合消化利用已有产能的汽车产业管理大方向。唯一需要政策突破的地方就是由中资改为外商100%独资或控股,这对于已经成立改革新示范区的太原市而言,难度并不大。而且,首开商用车独资先河的沃尔沃太原重卡项目,还能成为特斯拉上海国产项目那样,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深度开放、欢迎外商投资的标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