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大V说了:星越这车,开着怎么也像40万的车,卖15万真的不贵。
大抵观点有三个:精致的设计,出色的动力总成,跟厂家足够好的关系,我想相比于前两者,后者占比因素更大,当然我从不否认星越是台好车的客观事实,这是吉利向上发展的重量级新车。
吉利自身非常重视星越,原因很简单:它是吉利消化沃尔沃技术之后首款全技术运用车型,从底盘、发动机到变速箱、生产工艺,各方面性能都与合资产品看齐,如果不出自燃那档子事儿,星越真的市场舆论风口一片看好。
当然除了售价偏高,但这不是大家拒绝它硬核产品力的一个原因,毕竟产品力高度有了,说明吉利有造好车的实力以及技术储备,这值得点赞。
之所以看好星越,原因还是在于产品力。
星越诞生于CMA平台,在这一平台产出的车型还有沃尔沃XC40,未来规划中还有更多的产品落地,也就是说从客观理性角度上来说,星越沿袭了沃尔沃强大的技术基因。
CMA平台是吉利集团处理吉利、领克、沃尔沃关系之后取得的新成绩,沃尔沃自身对吉利品牌控制较为严格,即便被收购之后沃尔沃技术不会被下放到吉利产品上,这是收购9年之中的今天我们仍然没有在吉利主力车型上看到沃尔沃相关技术的重要原因。
对于李书福来说,钱花了,把你买来了,你还不让用技术,怎么办?
为了转化这一尴尬情况,吉利与沃尔沃成立了战略合作品牌领克,并且在瑞典沃尔沃大楼旁边另起领克高楼,为的是让吉利相关技术人才更好、更快、更巧妙的吸收沃尔沃技术,吉利快动作倒也给力,几年时间CMA架构落地。
这是一个高度模块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生产平台,CMA落地预示着吉利走出底盘技术洼地,是新飞跃的开始,毕竟有了平台架构,产车速度可以加快,而且多种类产品也能应声落地,最关键的是提升产品品质性能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平台架构解决了,但吉利自身发动机技术还不够硬,怎么办?
JLH-4G20TDB发动机此前非议明显,原因是这台发动机与与沃尔沃结构相同,但又不是沃尔沃T5发动机,使得市场终端消费者质疑声不断。与CMA相同的是这台发动机同样是吉利汲取沃尔沃养料之后生产出来的产品,很好避开拿来主义带来的祸端之后,吉利高度逆向了这台2.0T,结构、布局以及技术标准都与沃尔沃相似,但又让瑞典人找不到槽点。
有意思的来了,既然发动机逆向沃尔沃T5,软件匹配也省了,毕竟变速箱的匹配是车企一大难,对于吉利来说软件匹配同样是个不小的问题,既然发动机参数效率以及布局高度与T5相同,匹配也可以拿来直接用。
毕竟星越也好,XC60也好,都是爱信8AT,连布局都一样,“一样”的发动机,一样的变速箱,匹配问题迎刃而解。
我认为如果要捧吉利,捧三大件更好,毕竟高度还原沃尔沃是有依据的,但很可以很多大V拿了钱没有捧到正地儿。
“我认为星越的设计可以媲美40万的豪车”,“我认为星越的配置让40万的豪车无地自容”,有点遗憾的是星越内在的优势大V一个没点对,更多的把功夫放在最容易观察也最容易审美疲劳的外形设计上。
配置丰富可以算得上豪车吗?隔壁的VV7配置可是吊打60万的豪车呢,吉利老乡众泰设计还媲美百万保时捷呢。
可以捧,但捧得不到位就很难受。
星越最大的优势不在于设计,不在于配置,甚至我都不看好它的销量,因为轿跑SUV市场本就小众,就连拿出硬核实力的马自达CX-4销量都在继续走低,隔壁的F7x、CS85 COUPE销量都不太如意。
这种销量的颓势不是因为产品力不济,而是整个细分市场不被消费者欢迎,接受这些轿跑SUV销量差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认这一事实。星越1109台的首月销量数据不算好,但我并不认为它丢人,实力够强足够了,毕竟马自达CX-4销量仅为3300余。
你能说有创驰蓝天技术辅助的马自达CX-4,不够强大吗?
我更认为星越开起来像40万的豪车是在捧杀星越,捧得越高市场会越失望,说到底还是一台吉利,卖15万多少让人难以接受。而星越的优点也不在于配置、设计,它真正的优势在于撼动了合资车的市场份额,拿出硬核实力率先刺激市场味蕾。
星越是新吉利的起航点,是李书福手攥核心技术的新开始,代表着CMA、JLH-4G20TDB、8AT发力自主品牌市场的开始,星越销量可能不太好,但吉利未来一定会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