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强势的马斯克,在特斯拉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问题上近来却不断向供应商“让步”。
2019年10月,特斯拉宣布与LG化学合作,LG化学向特斯拉中国工厂供应圆柱21700型电池,日本松下不再是其独家供应商,据悉LG化学电芯正极材料为NCM高镍材料,也与松下电池的NCA不同;今年2月3日,特斯拉宣布与宁德时代合作,电池中国网从多个信源了解到,宁德时代为特斯拉供应的将是方形电池,而非特斯拉一直使用的圆柱电池。
作为全球电动汽车知名品牌,与特斯拉合作是众多电池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特斯拉在电池供应商选择上也慎之又慎,往往都是电池企业不断作出调整,以适应特斯拉的要求。2018年特斯拉宣布欲在中国建厂的时候,宁德时代曾与特斯拉接触,但双方最终因电池技术标准、规格等未达成一致意见,不欢而散。
现如今,为何特斯拉主动做出“让步”,同意采购宁德时代方形NCM三元电池,而不是宁德时代委曲求全,像LG化学一样为特斯拉投巨资新建一条圆柱电池产线?
特斯拉的苦衷与降本需求
在特斯拉发展电动汽车之初,市场上并没有专门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特斯拉当时选择与原本生产消费类电子产品电池的松下电池合作,而松下当时生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电池主要为圆柱型电池。特斯拉通过与松下电池的深度合作,在电池BMS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因而一直坚持圆柱电池技术路线。近年来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技术的快速进步,方形电池在电动汽车应用领域逐渐被认可并成为主流。
日前,在特斯拉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直言“进口模式耗费成本巨大,甚至可以说是‘silly(很傻)’的”。早在今年年初,特斯拉就表示,中国工厂正计划采购更多的本土化零部件来降低成本,从而减少零件进口以避免关税成本,“目前,零部件本土化率在30%,预计年底将实现100%本土化。”宁德时代作为中国动力电池老大,尽管电池技术路线与特斯拉有所区别,但特斯拉还是将其列为合作对象。
尽管与松下电池关系密切,但随着Model 3交付速度加快,交付量增多,马斯克一再要求降低电池价格。从产品本身上来看,“圆柱电池对于集成的工艺过程要求比较高,在批量化供货和降低成本方面,圆柱电芯在模组方面降低成本的空间比较有限,”一业内人士表示,“从长远来看,成本仍将是困扰圆柱电池在电动汽车上应用的因素之一。”
反观宁德时代在方形电池上的创新,降本已经看得见摸得着。宁德时代2019年推出的CTP电池技术(Cell to Pack,无模组动力电池包),因省去模组环节、零部件数量减少,生产效率提升,可显著降低动力电池的制造成本。此外,从方形电池技术趋势来看,电芯会越做越大,降本空间也可以想象。
中信建投分析认为,在电池包体积保持不变,在即便相对较低的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假设218Wh/kg)情景下,特斯拉Model 3若采用宁德时代CTP技术,可以获得约12.3%的工况续航提升;在高电池单体能量密度(245Wh/kg)情景下,可以获得约26.4%的工况续航提升;在高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和低电耗情景下,工况续航增幅将高至32.1%,对整车成本的降低、车内空间的提升都有积极意义。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认为,宁德时代在方形电池技术上比较成熟,产能规模庞大,具有极强的降本能力;同时,相比于LG化学、松下电池,宁德时代自身降本能力也比较明显,这也是特斯拉尝试使用宁德时代方形电池的重要因素。
长远来看方形电池性能提升空间
松下电池凭借其在圆柱电池技术上的深厚积淀,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上长时间独领风骚。但宁德时代在方形电池技术上的创新也并不落后。2019年,宁德时代的NCM811高镍电池,已经应用到蔚来、广汽、宝马等众多电池车企的新车型上,续航里程大多在500公里以上。目前特斯拉中国工厂生产的Model 3标准续航版车型,里程有445公里和455公里两个版本。对于宁德时代来说,为特斯拉提供方形电池,续航里程应该不是问题。
从电池封装结构本身来看,有分析人士表示,松下圆柱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空间也不及方形电池,松下电池圆柱电芯能量密度已经接近极限。松下电池为满足特斯拉对于车辆续航的要求,一方面通过材料本身提高电池能量密度,但现在主要的是通过增大电池尺寸(从18650升级到21700)来提升电池包的整体容量。
据宁德时代介绍,公司推出的CTP高集成动力电池开发平台,电芯可直接集成到电池包。由于省去了电池模组组装环节,较传统电池包,CTP电池包系统能量密度提升10%-15%,系统能量密度可以达到200Wh/kg,且体积利用率提高了15%-20%。据悉,该技术已经在北汽新能源电动车型EU5上应用。
采用方形电池,特斯拉也同样有挑战。由于特斯拉一直用的是圆柱电池,而采用方形电池后,其或将要对技术路线和底盘设计进行调整,但是小编猜测对于车辆本身应该不会做大幅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也透露,目前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属于“小规模”合作。宁德时代的公告也显示,其与特斯拉供货期限是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具体的采购情况特斯拉会根据自身需求以订单方式确定,协议未对特斯拉的采购量进行强制性约束。这或许也是特斯拉出于更换技术路线,而需要对车辆进行充分的验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