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蓝色行动败了

  • 浏览量:156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20-01-16

 

  2015年,吉利汽车决定大举进军新能源,为此雄心勃勃的发布了“蓝色吉利行动”,这个“五年计划”的目标是:

 

  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

 

  其中插电式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35%。

  

 

  彼时的舒服哥坚信,用5年时间,吉利定会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彻底转型。

 

  如今,约定期限已到,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

 

  1月6日,吉利发布2019年销量数据,全年销售汽车超过136万辆,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但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1.3万辆。

 

  占比不足10%。

 

  对外,吉利是销量冠军。对内,蓝色吉利行动彻底失败。

 

  1

 

  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

 

  实际上,在发布“蓝色吉利行动”之后的两年里,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并无大作为,完不成计划目标,也在情理之中。

 

  2016-2017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爆发式增长,吉利却只推出了帝豪EV 300与帝豪PHEV两款产品。在小微型车称霸电动汽车市场时,吉利主打的却是主流家轿车型,自然市场表现一般,大多还要靠曹操专车内部消化。

 

  2016年7月,吉利还减持了知豆与康迪的股份,彼时知豆和康迪的小型电动车卖得火热,抛弃这两家企业,无异于抛弃了新能源车市场。

 

  果不其然,2017年吉利新能源车销量仅为2.5万辆,被竞争对手比亚迪和北汽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2018年,是吉利的关键一年,也被吉利认为是新能源元年。

 

  这一年,后知后觉的吉利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慢节奏,开始疯狂提速,除了低端车型远景系外,帝豪、博瑞等所有车系都有新能源产品上市。

 

  可即便如此,销量暴涨的还是更加耗能的SUV车型。2018年,博越、远景、领克等SUV及“跨界”车型销量达85.4万辆,同比增长34%。

 

  而新能源车只售出6.7万辆,占比4.47%。

 

  吉利汽车在2018年财报中称“新能源车销售占总销量的5%”,是把4.47%四舍五入为4.5%,再把4.5%四舍五入为5%,不知是哪国体育老师教的,还不如把0.0447四舍五入为0。

 

  就算占比达到5%,距90%这个目标还是太过遥远,“蓝色吉利行动”从那时起,就已经成了业界笑柄。

 

  相比之下,比亚迪执行新能源战略坚决得多,2018年新能源车销量达22.7万辆,与燃油车平分秋色,相当于吉利的339%。

 

  李书福并不是个轻易服输的人,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他仍咬着牙对记者说:

 

  90%不是梦。

 

  贝纳姆说过,奇迹在相信它的人眼里才是奇迹。

  

 

  2019年初,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吉利正式将吉利新能源独立运营,吉利新能源升级为与吉利品牌、领克品牌并行的三大品牌之一。

 

  2019年4月11日,吉利高端新能源品牌“几何”在新加坡正式发布,几何品牌旗下的首款车型几何A,成为吉利新能源版图的又一大将。

 

  在发布会上,吉利控股集团与全球战略合作伙伴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达成了未来两三年在欧洲、南美、东南亚、大洋洲等全球各地1.8万辆几何A的意向采购协议。

 

  随着几何A、领克品牌插电混动家族等多款新能源车型的推出,吉利在新能源领域也取得了快速发展。这一年,吉利在新能源以及电气化车型方面,总销量达到了113067辆,同比整涨66.5%,成为吉利汽车高质量增长的新动力。

  

 

  即便如此,吉利想要完成当初定下的目标,也是天方夜谭。

 

  李书福曾在2016年对外宣布,到2020年吉利要实现200万产销的目标,力争进入世界汽车品牌前十强。也就是说,按照“蓝色行动”计划,2020年吉利新能源汽车年销售将要达到:

 

  180万辆。

 

  现在来看,连个零头都没到。

 

  不过,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吉利能卖出超过11万辆的新能源车,已经相当不错了。

 

  2

 

  李书福是个商人,对他来说,新能源只是情怀,燃油车才是实利。

 

  在大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吉利汽车并不打算扛新能源大旗,而是尽可能生产燃油车赚钱。

 

  安生立命,以待天时。

 

  事实证明,吉利的选择非常明智。如果只从业绩表现来看,那么吉利汽车算是成功的。

 

  2015年起,吉利汽车业绩一路飙涨,营收连续跨越300亿、500亿、900亿、1000亿四个关口。2018年营收1066亿,尽管同比增速降到15%,但在中国车市整体下跌4%的背景下算不错的成绩。

  

 

  李书福曾在一次采访时这样解释,吉利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在传统汽车领域的地位,要想集中优势资源办好核心业务,就必须对新能源领域有所割舍。

 

  在他看来,2016-2017那两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仍不成熟,政策风险很大,且市场容量小,传统汽车依旧是车企逐鹿中原的主战场。

 

  这样的取舍之道放在今天来看,却有其对市场独到的理解。

 

  跳出新能源汽车,我们不难发现,2016-2017年是吉利汽车整体销量提升最快的两年。在此期间,吉利汽车不仅对外疯狂出手,收购宝腾、控股莲花,对内也整合资源,推出高端品牌领克。

 

  要知道,吉利是以低端车起家的车企,李书福做梦都想摘掉这个帽子,为了摆脱“低端”品牌的形象,吉利通过并购、合资的模式来提升品牌力,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2014年之前,吉利汽车均价不过5万元出头,是典型的低端产品。

 

  2017年,单车均价上升到7.44万元。其中起价7.78万元的帝豪GS和起价7.88万元的帝豪GL在总销量中的占比仍然高达41%,高端车型的畅销趋势已经显现。

 

  2019年,终端售价8万以上的产品占比高达71.3%。单价15.88万到22.08万元的领克01(与沃尔沃合资生产),上市当月销量就超过6000辆。

 

  总体来说,吉利正努力摆脱“低端”形象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道路是曲折的”。

 

  自主品牌的通病是以多取胜,一搞就是几十款,万一哪个“爆款”了呢?

 

  吉利汽车在售车型达23款,假如每个车型提供5种配置,需要同时提供的款型超过100种。2019年吉利全年销量136万辆,却有100款车型,规模效益远逊于合资品牌。

 

  不过,李书福现在倒是可以底气十足的跟别人说:

 

  “无论你买沃尔沃,还是买奔驰,不都是图个‘吉利’嘛!”

 

  3

 

  起步晚了的吉利,还能跟得上新能源汽车发展节奏吗?

 

  李书福深知,自己做品牌,不如直接买的效果好。

  

 

  1997年才进入汽车行业的吉利表现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0年,吉利以15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品牌,才让吉利名声大噪。

 

  通过收购国外汽车品牌,吉利走了一条与其他自主品牌完全不一样的发展道路,通过兼收并蓄,获得了品牌发展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李书福看来,新能源也可按此套路做。

 

  2020刚一开年,吉利便着手扩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版图。

 

  1月8日,宁波杭州湾,吉利和奔驰牵手成立新电动汽车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双方各出一半资金。

 

  根据官方介绍,智马达将在全球范围内运营和发展smart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并在中国成立生产基地,计划自2022年起投放国产纯电动smart车型。

  

 

  不难看出,吉利选择smart,看重的就是其现成的品牌影响力。

 

  诞生于1998年的smart,是戴姆勒旗下微型车品牌,在全球范围拥有超过220万车主,但受制于较高的车型价格和定位,多年来盈利状况并不理想。

 

  数据显示,2018年smart品牌销量仅约12.9万辆,同比下滑4.6%。截至目前,这家公司已累计亏损达40亿欧元(约合303亿元人民币)。

 

  此外,从市场份额来看,2017年微型纯电动车占比高达69%,2018年下降至49%,2019年上半年仅剩26%。显然,小型电动车已经越来越不受市场欢迎了。

 

  当然,除车型外,高昂的价格也将影响smart在国内的市场竞争力。

 

  不惜承担高额亏损压力也要拿下smart,吉利的这笔买卖真的划算吗?

  

 

  在动力电池方面,虽然布局相对迟缓,但近年来吉利也一直在持续推进中,通过收购、自建和合建的方式逐步搭建属于自己的动力电池供应体系。

 

  2017年4月,吉利与LG化学签约,开始涉足动力电池生产。2018年12月,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注册资金10亿,吉利占49%。

 

  透过复杂的布局版图,外界可以看到吉利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野心,这种野心也成就了吉利一次次跨越,但同时也放大了其冒险精神亦或豪赌调性,这从其一次次蛇吞象的大额收购中可见端倪。

 

  随着吉利体量的日益庞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大象起舞,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准确无误。而任何一个失误,也都会带来连锁的风险。

 

  几天前的一场大火,就给激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吉利浇了一盆冷水。

 

  1月7日下午,在西安阿房路附近,一辆吉利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因为车辆后视镜的彩条和店内的车牌还在,被猜测是一辆新车。

  

 

  在吉利巨大的销量背后,吉利新能源汽车频繁的自燃事件变得越来越不容忽视。

 

  过去的两年,吉利新能源车的自燃已发生多起。

 

  2018年6月5日,北京市一辆刚刚买来不到一个月的吉利帝豪EV450电动车,凌晨三点左右失火,烧得只剩下车架。

 

  2019年7月5日,武汉某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里,一辆正在充电的吉利帝豪EV突然冒出滚滚黑烟,烟雾主要来自车辆尾部下方,幸亏消防员及时到场将火扑灭。

 

  2019年7月7日,湖南长沙一辆购车刚刚8个月的吉利新能源汽车,汽车后部突然起火,冒起滚滚浓烟,随后火势迅猛蔓延。

 

  除吉利外,2019年以来,特斯拉、蔚来、荣威、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先后在上海、西安、杭州、武发生数起火事件。最严重的是,广东深圳一辆电动出租车撞上路牌后燃烧起火,司机不幸伤重不治。

 

  这些恶性事件迅速引起了市场的热议,对新能源汽车设计缺陷和安全性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打铁还需自身硬,产品的质量、安全才是品牌力的最好体现。

 

  品牌力是买不来的,需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去做,“蓝色吉利行动”最初的构想也并不是“拿来主义”,吉利若想在新能源这条路上走的更高更远,提升自身产品力是当务之急。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