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是综合性较强的行业,同时也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并且特别强调规模的产业,造1万辆车和造20万辆车的成本结构完全不同。倘若仅有造车理念、先进技术但无法实现量产,则无异于纸上谈兵。
因此,实现量产对任何一个造车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而对于新晋造车企业而言则更是如此。
面对外界“因技术试验尚未完成,恒大国能新能源汽车首款车型量产下线日期将延后”的质疑,恒大以实际行动作出了回应。
6月29日,记者从国能新能源汽车集团获悉,其国能 93车型量产下线仪式在天津举行。
天津市高新区工委书记单泽峰、恒大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夏海钧、恒大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兼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董事长蒋大龙、瑞典科尼赛克董事长Christian von Koenigsegg,瑞典NEVS总裁Stefan Tilk,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总裁肖恩,荷兰e-Traction首席执行官Steven Hsieh、首席技术官Peter van der Wal,英国Protean首席执行官KwokYin Chan、总裁Andrew Whitehead、首席技术官Chris Hilton等出席了活动。
造车进入实质性阶段
国能 93车型的量产下线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随着恒大国能新能源汽车集团国能93 车型在天津生产基地的量产下线,加上已经具备量产能力的瑞典特洛尔海坦的生产线,这些都标志着恒大国能新能源汽车集团在国内的生产线具备了大规模量产的能力。同时,恒大方面相关人士表示,恒大国能新能源汽车集团在上海、广州、沈阳的各生产基地的建设投产也将加速提上日程,为后续推出更多具有恒大基因的新车型提供产能保障。
对于国能93量产车型的下线,恒大内部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国能 93在天津生产基地量产是恒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快速推进的缩影。自今年初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来,恒大已构建了覆盖了整车研发制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的全产业链,此次国能 93的正式量产下线,标志着恒大造车已步入全新阶段,其朝着‘3~5年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目标迈出重要一步。”
据了解,国能93车型是一款基于瑞典萨博(SAAB)凤凰E平台及萨博技术打造的定位较为大众化的入门级纯电动车型。早在恒大入主前,NEVS就已完成该车型的研发,而根据恒大此前公布的规划,恒大未来还将推出涵盖中端、中高端、高端及豪华定位的全系列多品牌产品。对于未来的产品规划,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除了目前量产下线的产品,未来我们还将做出有恒大特色的车型。”
多元化道路屡屡受挫 但转型之路并未休止
作为一家以房地产起家的企业,恒大走上造车的转型之路能够成功与否一直为外界所质疑。而恒大多元化发展,寻求转型的道路的确也充满了坎坷,但其脚步却一直没有停歇。
2018年恒大再次宣布进军高科技产业,计划在未来十年投入1000亿,创建“科学技术研究、科研孵化、科研成果”三大科研基地,其中,新能源汽车成了恒大押注的重点。
怀揣转型梦的许家印和铁了心要实现造车梦的贾跃亭一拍即合,迅速进入蜜月期。然而,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恒大和FF的恋情并没有维持多久,短短三个多月后,双方开始对簿公堂。当时的浓情蜜意最终都化为云烟散落在层层利益面前。这段一地鸡毛的“爱情”最终以恒大投资8亿美元,FF失去南沙工厂而惨淡收场。
于是外界的质疑声更加一浪高过一浪:“失去FF的恒大,没有拿到心心念念的专利和知识产权,而许老板投资的FF,也错过了造车的先机,以至到今天仍在喊口号,而没有一台新能源汽车量产交付。”
虽然与FF的合作最终以失败收场,但这并没有磨灭许家印造车的决心。
在与FF“分手”后仅仅两个月,恒大再次打马狂奔,以9.3亿美元收购了瑞典能源智能汽车集团NEVS的51%股权,获得了多数董事席位,进而重新打通了一条造车的道路。再加上和FF牵手不久时,以145亿元巨资入股广汇集团,一举成为中国最大汽车销售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为日后汽车销售铺好渠道。随后,恒大又收购动力电池企业卡耐新能源和轮毂电机企业泰特机电。
至此,恒大完成了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布局。而如今,随着首款量产车型的下线,恒大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外界的质疑,也为自己造车之路的持续前行打上了重重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