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正式宣布进入出行服务,小鹏汽车的网约车业务将采用与曹操出行、首汽约车一样的B2C运营模式,首批投放车型为该公司首款量产车型小鹏G3。目前,「有鹏出行」已经拿到了广州市网约车经营许可,即将投入运营。
那么,当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还未完全成熟时,此时小鹏汽车入局“网约车服务”能成功吗?值得注意的是,何小鹏在上海车展上透露,小鹏汽车今年7月底前将交付1万辆小鹏G3,年底交付4万辆小鹏G3,所以其入局网约车的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
日前,在众多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汽车率先公布了4月的销量,小鹏汽车的微博中显示其4月销量为2200辆,荣登造车新势力销量第一名;不过,截止目前,蔚来和威马都还未公布相关订单交付数量。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季度小鹏汽车的销量并不好,其1月销量为906辆,2月销量为56辆,3月为266辆,而4月却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虽然与蔚来、威马相比,小鹏G3交付时间较晚,但如今来看小鹏汽车有种后来居上的感觉。
但是就现实来看,处在新能源汽车爆发的高峰期,造车新势力所表现的成绩并不能算“优秀”;就拿小鹏汽车来说,虽然4月销量达到了2200辆,但同为新能源矩阵的比亚迪元EV销量超过了6400辆,而小鹏汽车并未排进新能源排行榜的前十。要知道今年小鹏汽车的交付目标为4万辆,而1-4月累计仅为3428辆,只完成了目标的8.57%;看起来这是一个并不可完成的目标。
再加上,3月26日后,新能源补贴政策开始退坡;小鹏G3的情况并不乐观。此前小鹏G3售价分别为13.58、14.98和16.58万元;而上调后,小鹏G3的售价上涨了2-3.4万元,达到了15.58-19.98万元;其实小鹏G3涨价是情有可原的,作为小鹏首款量产车型小鹏G3想要走“以价换量”的道路显然不可能。此外,关于小鹏汽车交付的不断拖延、被质疑"盗窃商业机密"、赴美融资等问题一度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如今又要在今年交付4万辆小鹏G3,其靠什么完成这个目标?没错,“自产自销”。
关于新能源车型“自产自销”的情况,已经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此前某些厂家为了彰显自己的销量成绩,已经用过类似的招式,这其中包括传统自主品牌,也有部分新造车势力。对于厂家来说,不管是投放共享出行,还是打造网约车都将用到大量的车子;而小鹏汽车推出的有鹏出行后,未必不能完成今年4万辆交付目标;而且这是一个一箭多雕的计划,一是,完成了年底目标;二是,减少了自营网约车平台的成本问题;三是,小鹏汽车凭借“不错”的销量以及自营网约车平台将增大融资资本。
是否这是一绝对完美的计划?其实不然。要知道小鹏汽车目前只有一款车型;至于上海车展小鹏展示的第二款车型小鹏P7,定位于轿跑车型,并不能成为常规车型存在;所以把旗下仅有的一款车型打造成一款“网约车”恐怕并不合适。第一,恐怕很少有人选择和网约车同款车型;第二,即便是第二款量产车本身定位较高,但小鹏G3沦为一款网约车后,其产品价值将成几何下降;第三,对于本就是造车新势力的小鹏汽车来说,当小鹏G3大部分沦为网约车后,品牌形象又如何建设?其实关于电动车入局共享出行的并不少见,例如此前的分时租赁平台GoFun、吉利自营的曹操出现、上汽享道、威马发布的即客行等,就连车和家也开始联手滴滴;此次,小鹏自营网约车平台也算是吃螃蟹的第一人。其实从另一方面来看,面对补贴滑坡的整体大环境,还未大规模交付的小鹏G3却涨价而来,其无疑将面临任重而道远的局面,所以入局网约车后,也不失为一个“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