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真是让人难以琢磨!不知道到底是忽悠大还是呼声大?
以中国首家汽车终端创新运营服务平台为声量,以“绿色智造,驰动未来”为主题。2018年1月8日,绿驰汽车在中国上海发布了最新轿跑“天王星”和首款量产版SUV车型,绿驰汽车总裁王向银说到,绿驰汽车将通过城市车平台、主流平台、超级平台三大平台全力进军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
当时便有媒体现场直呼——新能源市场再添悍将,绿驰汽车背景强大,特斯拉有点招架不住!
那么,绿驰汽车的背景是什么呢?
据其官方描述,绿驰汽车是联合意大利IDEA公司、英国EXPERT、AXON公司、HPLP公司、DELTA公司共同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在2016年12月28日,绿驰汽车在上海就发布了未来五年产品研发及项目投资规划。绿驰汽车联合创始人王向银曾经担任过福田汽车执行副总经理、华泰汽车总裁等多个汽车企业高管岗位。
但据小编了解到,近日,有自称为绿驰汽车员工的网民以“海木子021”为ID名在贴吧发贴,称“遭遇公司欠薪和被高管任亚辉踢出工作群”,该事件也引发广泛关注。
2018年,绿驰汽车历经几番波折,首先与意大利I.DE.A不欢而散、继而和大股东“分手”,且连续缺席国内车展,最为严重的是,现在仍旧没有获得造车资质。面对这样的残酷现状,绿驰汽车还有机会翻盘吗?
内外交困
2018年6月,绿驰汽车背后的大股东中能东道却被曝出涉嫌非法集资。据媒体报道,其董事多次推荐投资者购买“原始股”,并宣称“红杉资本、高盛都要加入”。另外,中能东道的子公司中能万源(北京)汽车销售股份公司曾在多个省份以招商会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涉嫌非法集资。
但是,根据笔者调查后得知,其实早在去年4月份,绿驰便传出拖欠供应商货款的消息。
在去年3月6日的日内瓦车展上,绿驰汽车展出了一款名为“金星”的轿跑,该车型是由意大利I.DE.A公司为其开发的,绿驰汽车集团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王向银曾对外宣称,与意大利I.DE.A合作打造的金星,是绿驰汽车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驰汽车对外称意大利设计公司I.DE.A是其战略合作伙伴,I.DE.A公司首席执行官莫拉利(Morali)为绿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
但事实上,绿驰汽车与I.DE.A公司是合作关系。“绿驰汽车先后委托我们公司开发了在日内瓦车展上展出的金星,该车计划于2019年与另一款A00级轿车进入量产,在日内万车展之前,我们的合作很顺利,绿驰汽车也是按时付款的。”I.DE.A公司内部高管向媒体透露,“日内瓦车展之后,绿驰汽车给我们的付款开始出现延迟。”
在陷入欠款风波的同时,绿驰汽车的投资方中能东道也被媒体曝出“打着上市的旗号”出售“原始股”面向社会公众筹资。而一家名为绿驰出行的公司,也以出售原始股的方式套取资金,涉及资金不明。对此,绿驰汽车一位高管表示,绿驰汽车和中能东道现在已经没有股份上的关系,除了绿驰汽车,其他打着“绿驰”名号的项目皆与绿驰无关。
资料显示,绿驰汽车是由中能东道、中能资本等企业联合成立的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在绿驰汽车的发展过程中,中能东道曾给予了大量的支持。
不过,去年下半年缺传出绿驰汽车和中能东道 “分手”的消息,绿驰汽车副总裁梁啸表示,中能东道曾经是绿驰汽车的大股东,但是未来绿驰汽车不会和中能东道有什么关系。
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欠款风波还是圈钱传闻,都已经在舆论上对绿驰汽车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如果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站稳脚跟,绿驰汽车必须早日在市场上拿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才行。
激进目标
据悉,目前绿驰汽车已正式公布了未来产品计划。绿驰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通过CC、M、S三个架构平台打造微型车、紧凑型车等级别的产品。
绿驰将在2019年6月投放首款紧凑级SUV产品,2019年11月投放首款4座微型车产品与中大型轿跑,2020年4月上市2座微型车,2020年9月上市紧凑级轿车,2021年2月上市小型SUV,5月上市大型SUV,2021年8月上市MPV。这几乎是每6个月就会上市一款新产品。
同时,在产能方面,绿驰汽车表示,未来将形成长春、东部、中部和意大利四大生产基地,到2023年,四大基地可达到每年55万辆的产能。
为了配合造车计划,绿驰汽车在销售方向也设定了大胆的目标。近期,绿驰汽车内部数据显示,绿驰汽车计划在2019年销售5000辆,从2020年开始,年销量几乎要以倍增的速度提升。
根据业内人士推测,一辆传统燃油车的推出,一般至少需要花费五年的研发时间。而从成立到推出首款概念车,绿驰汽车只用了两年,其中从与外方企业展开合作研发到概念车亮相更是只有半年左右。
笔者认为,初出茅庐的绿驰汽车虽然在产品和营销层面均做出了具体的规划,但这一规划要想成为现实仍要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眼下仅凭一款概念车,绿驰仍无法证明自己的实力。
止步B轮融资
一边股东 “出事”,另一边融资也出现困局。
绿驰汽车原计划在2018年完成的20-30亿元B轮融资,至今仍迟迟没有消息。
业内认识人士分析,绿驰汽车凭借前期的自有资金,即便加上绿驰汽车渴望的B轮融资,仍旧难以撬动一个造车项目。
在小鹏、合众、威马、蔚来等竞争对手已经获得上百亿元的融资的时候,绿驰汽车原计划在2018年完成的20-30亿元B轮融资,仍迟迟没有消息。
4月28日,据消息人士透露,绿驰汽车第一阶段研发等工作目前已正式结束,为了推进旗下首款车型在广州车展顺利量产上市,绿驰汽车正与西南地区某车企就联合制造进行合作洽谈。
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生产资质几乎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问题。目前,造车新势力自主申报的生产资质主要以工信部核发的汽车生产准入资质为主。要取得该项资质需要先通过项目审批,在建设自有生产基地并经过工信部验收后才可获得。
4月2日,在制造业领域有管理经验的原绿驰汽车集团联合创始人、常务副总裁任亚辉出任绿驰汽车CEO,表明绿驰正在稳步推进量产工作;而围绕制造环节工作的核心是引入更大的战略资本。
消息人士指出,目前绿驰正处于建厂和资质即将落地的阶段,为了生产下一步将引入战略投资者,同时在引入战略投资过程中,目前绿驰内部也在梳理股权等一系列涉及财务的问题。
小编认为,对于尚未具备造车资质的绿驰汽车在造车进程上颇为激进,在量产目标的实现上可能会遇到困难。但即使绿驰汽车能够按期交付,在时间上也已经明显晚于竞争对手,而造车时间偏短也会让产品品质变得难以控制,市场能留给绿驰的机会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