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ES8西安燃烧事件三次公告背后的残酷真相

  • 浏览量:1322
  • 作者:蟹老板本人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05-07

  

 

  2019年4月5日至5月5日是五年一遇的戊辰土泄耗月,能源、电力行业会爱这个月起伏不定,难以平稳,开电池车的要小心了。非知名业余赛车手雄哥

 

  这是不久前特斯拉、蔚来、比亚迪相继发生燃烧事件后,一位朋友的朋友圈文字。

 

  这些文字,对于我或者很多人而言,都有点不明觉厉的味道。

 

  换句话说,就是虽然觉得荒谬,但因为从小到大的熏陶,以及心理学上的相关性错觉和可得性误判,我们又会觉得这种解释好像「有道理」。

 

  残酷的是,类似这样的「有道理」,也一直存在于对电动汽车的普遍看法上。最典型的就是:

 

  电动汽车比燃油汽车更容易自燃!更危险!

 

  真的!?

 

  五一前后,蔚来连续就西安ES8燃烧事故发布了三条公告,从公布原因、解读事件再到调整措施,全方位无死角地沟通解释。

 

  再早之前,马斯克也回应了特斯拉上海地库燃爆事件,表示特斯拉及大多数电动汽车的燃烧概率比燃油车低 500%,公然吐槽「媒体双标」,硬得不能再硬。

 

  只是,无论是积极沟通,还是强硬表态。在过去的五一假期里,依然有朋友用诡异的腔调跟我讨论电动汽车是否真的安全?即使列了数字、摆了证据、谈了逻辑,点头的他们给我的感觉,也依然是不那么认可。

 

  这让我反思,为什么在大量证据已经证明电动汽车不比燃油车危险的情况下,依然还有很多人有「偏见」?

 

  到底哪里出错了?电动汽车要面临的残酷真相是什么?

 

  连续公告的蔚来和强项的马斯克

  

 

  4月30日晚上,在蔚来发布第一份针对西安ES8燃烧事件的公告时,我已经于预料到要炸。果不其然,针对这份公告,无论是碳粉群还是转粉群,大家的意见都非常大。

 

  意见集中在为什么报修车辆没有上台架检测底盘、为什么联网的电芯没有检测出问题,为什么蔚来没有后续改进措施等三点之上。

 

  蔚来官方的反应很快。

  

 

  大概两小时后,蔚来电动力工程副总裁黄晨东在蔚来 App 上发表了《关于电池包安全的答疑》文章;

  

 

  5月3日,蔚来微博转发了官方App上的这篇文章

 

  5 月 2 日,蔚来服务运营副总裁王正霖又发表了《进一步保障动力电池安全的行动方案》文章,明确了蔚来针对售后服务的改进措施。

 

  重点两个:

 

  第一,即日起,凡是车辆进场或者维修,一律上升降机台架检视电池包底板;

 

  第二,再次重申免费更换具有安全隐患的电池包。

 

  此外,还更详细地公布了事故的成因:

 

  电池包的左后方有一个最大长宽高分别为350mm、330mm、13mm的不规则凹坑,同一位置的电池包内部冷却板也有相应形变。这次撞击并没有刺穿电池包底板,所以没有立刻监测到冷却液泄露和绝缘降低,也没有马上出现电芯状态异常数据。但是在电池包和冷却板大面积变形的情况下,电池包内部结构在被挤压的状态下经过一段时间后形成了短路,最终引发火情。蔚来第三次公告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反应就显得强项很多。

 

  事实上,到我们截稿为止,特斯拉并没有就上海地库燃爆事件发布调查结果,置顶微博还是那句“我们正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并以最大的努力协助处理相关善后工作”。

  

 

  当然,从 4 月 21 日发生到现在,特斯拉也不是没有发声。首先是针对专家初步调查认定是电池短路一说进行了否认;其次是发布了一分线下告知书,表示已经委托上海当地汽车服务公司,对涉事的车库车辆提供免费的汽车美容和汽车检查服务。

  

 

  最重要的,也是最引人争议的,依然还是马斯克的发声。4 月 23 日,也就是特斯拉上海车库发生燃爆事件的第三天,马斯克连发三条推特吐槽媒体过度关注了特斯拉火灾,重点三个意思:

 

  1、每年有超过一百万辆油车发生燃烧、导致数千人死亡,没有人关心,但一起没有人受伤的特斯拉汽车火灾却上了头条!为什么要双重标准?

 

  2、事实上,特斯拉汽车或者绝大多数电动汽车,发生燃烧的概率比燃油车低 500%。

 

  3、燃油车携带了大量容易燃烧的燃料,为什么从来没有人提?

 

  马斯克

  

 

  马斯克的这番话,可能过于强项,在特斯拉车主群也引发了反弹。相关截图开始在网络上流传。

 

  比较主要的意见是,相对于蔚来的连续公告,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感觉就像说按照我们的人口犯罪率已经很低了,可以不用治理。」,「特斯拉永远在等时间抚平一切…」

 

  从概率和研究来看,马一龙是有道理的

 

  看到这样的评论,我只有沉默。或许是因为接触或者专门找了许多数据,我很容易理解get到马一龙的解释。

  

 

  先说国内的情况。我们先上汽车质量问题投诉门户网站——车质网和汽车投诉网看看。

 

  在车质网站内搜索“自燃”,在“投诉”一栏就可以看到车主具体的、有关自燃问题的投诉案例(数据采集截止至5月4日)。

 

  在第8页第104个案例,我们才发现了第一个新能源车辆的自燃投诉——来自广汽吉奥星旺CL新能源充电时自燃的投诉个案。

 

  我们一共翻阅了车质网有关自燃前30页的投诉情况,前30页一共有投诉情况390个,其中新能源汽车自燃投诉4个,汽油车自燃投诉情况386个——二者之间的比例是1:96.5。

 

  而截止至2018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为2.4亿辆,其中有261万辆新能源汽车。这样算,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的保有量之比约为1:91。

 

  这两个比值看起来差不多,但其实并不是——所有4个新能源汽车自燃投诉均来自广汽吉奥星旺CL新能源车型,而且都来自同一名用户,而另外386例燃油车自燃投诉案例则分别来自不同的用户。

  

 

  至于汽车投诉网,我们在搜索栏输入“自燃”,得到了780条投诉记录。我们查阅了所有780条自燃投诉记录,只有一款新能源车型上榜——荣威e950。

  不过,这样的比较,我们自己也不满意。毕竟,这个样本有点少。

  

 

  那么,大样本的统计有没有?

 

  大致上可以比较的,是美国国家消防协会2016年9月公布的一个数据。这个数据记录了美国从 1980 年到 2015 年期间发生在美国公路上的车辆火灾数据。当然,99.9999%都是由燃油车贡献的。

  

 

  譬如,1980年美国公路上发生了汽车火灾 45.6万起,死亡人数 650 人,受伤人数 2850人;而到了最近的 2015 年,汽车火灾依然高达 17.4 万起,死亡 445 人,受伤 1550 人。

 

  简单理解,就是花了 25 年,燃油车的火灾事故依然每天高达 476 起,每天因此死伤 5.4 人。

  

 

  著名的ModelX拉飞机

 

  这也是为什么马斯克一再声称媒体双标的原因。按照特斯拉官方的统计(截至2018年年中)口径,特斯拉从成立至2018年年中,总计售出 30 万辆特斯拉,一共行驶了 75 亿英里,大约发生了 40 起火灾。

 

  换算下来,就是每十亿英里发生五次火灾,而燃油车的数据大概是每十亿公里发生 55 次火灾。

  

 

  美国著名的非盈利公益性组织 Battelle (巴特尔研究所)在 2017 年 10 月,也曾应 NHTSA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要求,出具了一份名为《Lithium-ion Battery Safety Issues for Electric and Plug-in Hybrid Vehicles》(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锂离子电池安全研究)的报告。(关注微信公众号「电动星球News」,后台输入 li,获取这份报告PDF英文版)

 

  在这份报告中,Battelle 认为,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相较于燃油车,电动汽车并不更容易着火,甚至可能更安全。

 

  Battelle 的高级研究负责人 Steven Risse 在接受 CNN 采访时说:

 

  「锂离子电池系统的火灾和爆炸的倾向和严重程度,预计与汽油或柴油车辆燃料的火灾和爆炸有一定的可比性,或者可能略低于汽油或柴油车辆燃料。」

 

  Steven Risse

 

  Risse 同时认为,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的火灾风险还会进一步降低。

 

  「汽油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材料,我们拥有 130 年的设计和经验,才使汽油动力汽车尽可能安全。我们仍处于了解如何使锂离子电池安全的早期阶段。」Steven Risse

 

  不被认同背后的残酷真相

  

 

  道理都讲了,但很多人在点头同时恐怕依然不太认可。

 

  最常见的反驳是,燃油车可不会像电动汽车那样停在车库还会烧!

  

 

  我想挠头!请大家自己在网上搜一下「自燃」这个关键词。燃油车在车库、阴雨天或者停止状态下燃烧的案例真得满天下都是,要视频有视频,要图文有图文。

 

  但不要杠!我对自己说,大众这样想,一定有原因。

 

  这种原因,在我看来,更多是心理层面的。

 

  举个例子。

  

 

  按照 IATA 国际航协公布的 2018 年航空运输安全报告,2018年商业航空的事故发生率大概是百万架次航班 1.35 次,也就是百万分之 1.35;喷气式客机的事故率则低至每一百万次飞行 0.19 次;致命事故有 11 起,乘客和机组人员死亡 523 人。同年,大概有 43 亿乘客乘坐了 4610 万次航班。

  

 

  而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交通运输部 2017 年 12 月发布的研究报告(2017年之后的数据都没公开披露,可以借鉴的是公安部之前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2017年减少578人,下降0.9%。),2016 年中国共接报道路交通事故 864.3 万起,其中,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21 万 2 千余起,造成 6.3 万人死亡、22.6 万受伤。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 2.14。

 

  从事故发生率、死亡人数等各项指标来看,搭乘飞机的死亡概率,是远远低于搭乘汽车的。即使将事故发生率当成是死亡几率,飞行的死亡几率也只有百万分之一左右,如果是喷气式飞机,更低至百万分之零点一九。

  

 

  百万分之一死亡几率(学术上有一个专门的计量单位叫做micromort,记作μmt)是个什么概念?

 

  知乎上有个帖子专门讲这个,大概结论是:

 

  1 μmt的风险大约等于坐摩托车9公里;步行27公里;乘坐自行车16公里;乘坐汽车370公里;乘坐飞机1700公里;活在空气污染较高城市12小时。以及,游泳一次的风险有 12 μmt,打美式橄榄球一次约为 20 μmt,你出生第一天就承受了 170 μmt,而当你活到 80岁,你只要每多活一天,就有 423 μmt的风险。温义飞

 

  但即使这样,很多人依然认为坐车比做飞机更安全。

 

  今年 3 月,当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 737-MAX8 客机坠毁、造成机上 149 名乘客和 8 名机组人员全部罹难后。不止一个人跟我说「我已经患上了飞行恐惧症,都不敢坐飞机了。」

 

  但我几乎没有碰到人说:我今后再也不坐车了。即使每年假期,我们总能见到极其惨烈的车祸报道。

  

 

  为什么会这样?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论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写过一本书,叫做《思考,快与慢》。这是一本讨论人类认知缺陷、谬误的著作,也是当代最经典的一本心理学研究著作。

 

  在书中,丹尼尔·卡尼曼研究了人类大脑的决策过程,提出了快慢两个思考系统的结论。

 

  简单说,就是人类大脑习惯于快思考,对于文字的理解远强于数字,往往依赖于直觉进行判断,对自己熟悉的事情确信不易,并以此作为思考的基础。

 

  其中提出的可得性偏好,很好解释了人类为什么愿意相信汽车而不是飞机、愿意相信燃油车安全而不是电动汽车安全。

 

  所谓可得性偏好,指的就是人类在判断时,往往会从记忆中搜寻实例。如果很容易想起,这些事情发生的概率就会判断为很大。

 

  譬如,熟悉的东西,一定比陌生的东西,显得更安全。坐汽车比坐飞机多,所以大家很容易得出汽车比飞机安全的结论。燃油车多而电车少,燃油车相较而言就比电动汽车安全。

 

  如果新闻媒体大肆宣传,将电动汽车自燃摆上头条,而将燃油车自燃忽略,很多人也不会去考虑数字或者概率,非常自然地得出电动汽车容易燃烧的结论。

 

  更不好的是,人类的思考系统还有个因果性偏好的倾向。喜欢对事物进行因果性判断,找到有利于强化自身判断的理由。

 

  直白点说,人类先天然具备先入为主的特性。比较熟悉的、更早接受的信息,会成为今后判断的基础和出发点。要克服自己的偏见,则需要深度思考、自我质疑、亲身体会等等一系列痛苦的过程。

 

  电动汽车的残酷真相就是这样——电动汽车太少了,开过的人更少,加上舆论因为鲜见而产生的聚焦,要说服大家去接受这个相对陌生的事务,注定是艰难的,而且往往是不被认可的。

 

  换句话说,即使在技术上、数据上都证实电动汽车更安全,也就是有了「相对安全」的科学依据,电动汽车依然要面临大家「情绪认可」的难点。

 

  从这个意义上讲,类似蔚来这样更积极主动坦诚的沟通,以及在售后上响应车主呼吁进行的措施改进,更像是争取用户的「情绪认可」,而不是「技术认可」。

 

  至于钢铁直男马斯克的「双标说」,更多的还是在执拗「技术认可、数据认可」上。

 

  孰对孰错,让时间来回答。但难题就摆在这里,更何况,电动汽车的发展依然还处于早期阶段。

 

  文末,我突然想知道,你点头没有?你的点头是否还有不认可?

 

  (完)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