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剁手”6.5亿买力帆,赔大了还是赚翻了?

  • 浏览量:2442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01-24
 
        2018年12月底,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股份”)发布公告表示:拟作价6.5亿元将持有的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汽车”)100%股权转让给重庆新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新帆”)。据了解,重庆新帆由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车和家”)完全控股,法人为车和家联合创始人沈亚楠。
 
        这意味着,在股权转让完成之后,车和家将承让力帆汽车旗下“6字头”的所有生产资质,其中包括新能源轿车、SUV、商用车等各种车型。
 
        01
        宁“剁手”绝不代工
 
        对于所有觊觎新能源汽车市场这块肥肉的车企来说,生产资质是一道必过的门槛。无论技术多么先进、资本如何强大,有了它,才能顺利推进量产上市等一系列工作。站在车和家的角度,对“准生证”更是尤其渴望。公开资料显示,车和家诞生于2015年7月,在造车新势力中不算年轻,但却在车型定位方面走了不少弯路。2018年10月,车和家旗下首款车型理想制造ONE才姗姗来迟、首次对外发布。但早在此之前,同属于造车新势力的云度、电咖、新特、威马、小鹏、蔚来等就已经完成了量产交付工作。时间就是生命,车和家在造车节奏上已经落后了一大步,必须加快追赶的脚步。
 
 
        然而,办理“准生证”并不容易。据了解,从2015年制定电动汽车生产资质规定以来,决策部门对此把控一贯严格,截至目前,仅有16家车企通过了审核,2018年全年也仅有昌河铃木一例。历数这16家车企,大多数是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淮大众、重庆金康等背靠大树的传统衍生企业,造车新势力仅有云度、前途寥寥几家,是极少数。没有门票,如何入场?造车新势力大致分为了两派:一派以蔚来、小鹏、奇点为代表,纷纷选择与传统车企合作,借用资质代工生产;另一派是威马、电咖、拜腾等,决定直接收购弱势传统车企,从而获取资质。在路线选择上,不同的掌门人有不同的看法。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就曾表示:“要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工厂来干,代工模式也可以很靠谱。”车和家创始人兼CEO李想却多次表态,绝不会选择代工模式。他说:“要想把极为复杂的电动车生产出来,并保证其安全与品质,最好的办法只有自己建厂。从政府拿土地、建设厂房、布置生产线、招聘和培训工人、解决配套供应链、调配生产线、开始量产——和大部分汽车厂商一样,车和家将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说,花费6.5亿元巨资,李想为车和家买了一份心安。
 
        02
        完美避开新规门槛
 
        很能理解李想的考量。虽然代工看起来“既省心又省钱”,但从长期来看,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首先,需要支付不平等的造车成本。以蔚来汽车为例,在选择江淮作为代工方时双方就有约定:除了前三年需要每月按照实际交付车辆支付江淮生产费用外,在开始批量生产后的前36个月内,若产生任何亏损,蔚来还需如数补偿江淮。
 
 
        其次,需要承担品控风险。从技术上来看,造车新势力所开发的车辆普遍更加前沿、智能,对生产线的要求也更高,选择代工便要处处受制于人,并不利于把控品质。最后,也不利于品牌形象的打造。在代工厂生产的车型难免会被贴上代工厂的标签。试问,当一辆威马与一辆黄海威马同时摆在消费者面前,有谁会乐意选择后者?不过,就在车和家收购力帆汽车前后,发改委网站发布消息称《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将于今年1月10日起施行。规定对新建纯电动乘用车项目的审批流程进行了调整,由此前必须经过发改委核准改为到省级发改委等部门进行备案管理。这也意味着,生产资质的门槛正逐步放宽。但对于这条新规,李想也在朋友圈发表了评论,他写道:“新的政策执行后,还没有获得生产资质的新造车企业必须先代工生产达到3万辆,才有资格申请资质、建设工厂。且建设工厂的前提条件是,所在省市的产能是饱和的。”
 
        言下之意显而易见:“车和家赶在新规施行前拿到了准生证,从而完美避开了‘生产3万辆车’的新门槛,简直赚翻了!”
 
        02
        一张牌照换来的生机
 
        在消息爆发之初,有不少人将这起交易误读为“车和家收购整个力帆,力帆将退出汽车市场。”对此,力帆汽车创始人、力帆股份原董事长尹明善进行了公开辟谣,他说:“我们有两块汽车牌照,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卖掉力帆汽车有限公司,留下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力帆面临困难,我们迎难而进。谢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尹明善所言不虚,力帆股份旗下确有两张资质,分属于力帆汽车与力帆乘用车。力帆股份卖掉的仅有力帆汽车一张,力帆乘用车的资质仍归力帆股份所有。与力帆汽车不同,力帆乘用车旗下拥有贸易公司、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公司、汽车动力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发动机有限公司、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等,组织架构完整,是一家运转正常的整车企业。也就是说,出售力帆汽车并不会对力帆乘用车的正常运转产生影响,力帆将依然存在于汽车市场。
 
        之所以盛传力帆退出汽车市场,与其长期以来的市场表现有极大的关系。资料显示,于1992年成立的力帆汽车以摩托车起家,在涉足汽车领域之初也收获过不错的成绩。但随着合资品牌的入场和自主品牌集体向上,力帆汽车车型老旧、销量也每况愈下,渐渐湮灭在国内主流市场。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前11月,力帆汽车累计销售9.69万辆,同比下降7.6%,营业收入为19.16亿元,净亏损2.67亿元。困窘之下,力帆甚至不得不通过搬迁工厂、出售不动产来弥补现金流的缺失。据了解,在谈妥股权交易的同时,车和家与力帆股份还签署了为期3年的框架合作协议。协议显示,双方将通过资源互补、技术互补等方式,在新能源技术开发、车联网、人车交互及数据共享等领域形成技术联盟。并且,力帆股份有权出资参与车和家最近一轮融资,融资金额、融资价格根据届时与其他交易方共同协商确定。
 
        也就是说,对于力帆股份来说,卖掉力帆汽车股权与牌照相当于一举两得:不仅实现了一场“闲置资产的变现”、为力帆股份带来了更加充足的现金流,甚至还借此搭上了车和家的这艘快船,技术与资本的相互反哺之下,力帆股份或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