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路线之惑:纯电和混动尚未分出结果,氢燃料又来了

  • 浏览量:874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11-14

 

  一步,或将引领时代,或变成“先烈”,处于汽车工业百年一遇变革期,探路者风险无限。路径多了,该如何走?

 

  近日,当中国汽车企业创新“安亭指数”专家团走进广汽新能源时,广汽新能源总经理古惠南谈及自己的困惑:“路线太多,成本是个问题。”

 

  当前,中、美、欧车企主攻电动车,而日韩车企角逐氢燃料车,路线存在分歧。虽然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以及共享化的“新四化”趋势在业内基本达成共识,但问题是电动化多路径,是油电混合、纯电动、氢燃料还是其他,这考验着车企的判断力以及人力、物力和财力。

 

  面对未来诸多可能,无论是跨国巨头、自主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皆在审时度势地调整步伐。一边面对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的变化,另一边经历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的变革,市场震荡和技术革新等多重压力叠加,让每一家车企都难以轻松。

  

 

  车企路线之惑:纯电和混动尚未分出结果,氢燃料又来了

 

  大鳄真正行动

 

  在全球汽车盟主宝座上轮流坐庄的大众与丰田正谋变,尤其在中国动作频频。

 

  近日,大众汽车品牌全新品牌标识和品牌设计迎来中国首发。此外,大众汽车还发布了面向中国市场的首款纯电动ID。车型,同时公布全新新能源战略“goTOzero”(走向零排放)。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称:“我们为大众汽车品牌带来了新面貌、新性格、新目标,以及新的车型。大众汽车将持续研发高能效内燃机车型,而ID。初见和ID.3也表明,电动汽车将成为我们完全实现碳中和出行的必然之选。”

 

  大众换标,被视为大众在中国战略的转变,向新能源车市发出“战书”。在第二届进博会上,大众展出的6款车均为新能源汽车。“我们在中国的电动化攻势正在全面提速,到今年年底,我们的14种新能源车型将全部面市。到2025年,我们计划推出约30款国产新能源汽车。”冯思翰如是说。

 

  大众计划在2023年向电动汽车制造领域投资超过300亿欧元,其中在中国的投资就达到150亿欧元。11月8日,大众汽车在上海安亭新建的上汽大众MEB工厂落成,这是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新建的首个纯MEB工厂,将生产奥迪、大众和斯柯达等多款电动车型,在佛山基于二期工程改建的MEB工厂也在推进中。按照规划,大众汽车这两家明年开始生产电动车的中国MEB工厂,产能为60万辆。大众希望在2022年底之前将电动汽车的产量提高到100万辆左右,中国将成为其在全球电动汽车竞赛中的关键战场。至2025年,大众在华销售的车型将有25%至35%的车型为纯电动汽车。

 

  与大众一样,丰田今年也发起猛攻,但路线相对复杂些。

 

  随着中国氢燃料市场升温,丰田今年在华格外踊跃,与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大学-丰田联合研究院”,并开始向中国的商用车厂商提供氢燃料电池(FC)组件,先后与北汽福田、一汽股份以及苏州金龙等在FC商用车领域合作,紧接着又与一汽、广汽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未来推出氢燃料电池车等。

 

  丰田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发混合动力(HEV)和氢燃料技术,一度对于纯电动无暇顾及,其原先路线计划从混合动力直接跨到氢燃料。不过,直到2016年,丰田开始调整,将纯电动列入主力军之列。对此,丰田中国高层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解释道,基于电池成本下降以及为了适应中国等市场的环保政策需求。

 

  三年来,为补上纯电动的短板,丰田除了与马自达、铃木以及松下等日企合作之外,今年在中国还首次牵手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大动力电池供应商,继7月与比亚迪签订合约共同开发轿车和低底盘SUV的纯电动车型以及上述产品等所需的动力电池之后,近日又与比亚迪就成立纯电动车的研发公司签订合资协议,双方各出资50%的新公司将于2020年在中国成立,开展纯电动车及该车辆所用平台、零件的设计、研发等相关业务。

 

  就在今年,丰田宣布将其全球电动化目标提前5年,将于2025年在全球销售550万辆电动汽车,其中包括100万辆氢燃料车和纯电动车。丰田社长丰田章男指出,电动车的主场就在中国,以中国市场为首,2025年引进10款以上电动车。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今年以来,跨国车企巨头在新能源车上真正发力了,在插电混动上有望赶超自主,但在纯电动车上暂时难以做到,不仅是自主在纯电动技术上领先,更重要的是产品多元化。

  

 

  车企路线之惑:纯电和混动尚未分出结果,氢燃料又来了

 

  投入高风险

 

  大众、丰田、通用、福特等传统车企巨头,纷纷削减多项开支,腾挪出大量资金投入新四化革命。

 

  大众计划在电动车投入数百亿欧元,而丰田2019年以1.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07.3亿元)的研发预算在日企中排首位。目前,国内自主车企也在不断投入,广汽十余年(截至2019年6月)在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技术创新方面累计研发投入267亿元,长安汽车计划到2025年将在新能源全产业链上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造车新势力蔚来创始人李斌称已花掉220亿元,其中有100多亿元用于正向研发。然而,巨额的投入存在高风险,蔚来因未把握好节奏而正陷入资金紧张的困境中。

 

  冲在电动车最前面的比亚迪和特斯拉,去年销量皆超过20万辆,但特斯拉去年依然亏掉9.7亿美元。比亚迪虽然目前整体盈利,但一直没有单独披露新能源车的盈亏情况,补贴“断奶”后能否真正适应市场竞争,这令人担忧。面对今年补贴大幅退坡,比亚迪自7月起连续四个月下滑,10月销量仅1.26万辆,同比下滑超过50%。

 

  乘联会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10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6.57万辆,同比下降45%,其中纯电动车5.1万辆,同比下滑46%,随着6月底补贴退坡带来的销售成本大幅上涨,自7月起连续四个月下滑,1~10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为85万辆,增速放缓至17%。

 

  汽车分析师孙木子分析称,虽然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毋庸置疑,但过程坎坷,这几个月新能源市场持续下滑,意味着用户需求还是比较弱,明年跨国车企将集中在电动车产品供给上发力,自主压力会增大。

 

  电动车何时能实现盈利?这是众多车企亟待知道的答案。作为全球最赚钱的车企,丰田此前在纯电动车上按兵不动,与纠结电动车能否盈利有关。丰田董事会主席内山田竹志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电动汽车需要的电池容量是混合动力汽车的五倍,相关成本的增加使盈利变得非常困难。他还谈到,如果电动汽车发展过快,大多数汽车制造商根本无法盈利。

 

  然而,全球依然加快电动化的步伐,技术和市场明显提升,尤其是中国,去年新能源车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目前保有量超过300万辆。而丰田,虽然对燃油车进行改良的混动技术实践成功,累计在全球已卖出逾1400万辆HEV,但在氢燃料车商业化路上举步维艰,难度超出预期,首款氢燃料轿车MIRAI自2014年上市以来,至今累计销量仅1万辆。坚信氢能社会将会到来的同时,丰田也不得不面对现实,在聚焦混合动力的同时,持续开发多种燃料或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车、插电式混动车和纯电动车等。不过,氢电共存的多路径并进,即使对于丰田这样的巨头而言也并非易事。丰田中国原董事长小林一弘去年就谈到,中国车市正快速变化,不光是丰田,每一家企业都应该感觉压力颇大。

 

  为减低风险和成本,丰田在电动化路上不断扩大朋友圈。而在电动化先行一步的自主车企,也纷纷与跨国车企结盟同行来防御风险。

 

  摸爬滚打了16年的特斯拉,今年第三季净利润为1.43亿美元,随着其将在华国产,有望成为首家靠市场来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而丰田与比亚迪联手取长补短,也将推动纯电动车加速向前。此外,随着规模扩大和技术提升,动力电池由此前占整车成本的50%~60%,目前在一些车型上已缩减到30%左右。这些让车企看到纯电动市场的希望。然而,大多数自主新能源车企依然迷茫,中国的电动车市场主要依赖政策推进,而消费者和市场才是判断哪一类动力传动系统最适合他们的决定人,一旦补贴在2021年彻底退出,能否适应市场,这是一大问题。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