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破脑袋“造车”的地产商,想动谁的“奶酪”?

  • 浏览量:1152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08-04
 
        不造车的房地产商是没有“梦想”的。
 
        凡是不差钱的企业,似乎都有一个造车梦。
 
        近期富力集团与华泰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无人驾驶等领域展开合作。这是继恒大、宝能、华夏、碧桂园等企业之后,又一家投身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房地产公司。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入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房地产商已经超过10家。
 
 
        新能源汽车逐步走向主流市场、市场发展越来越好的背景下,造车就像一座“变异”的围城,所有人挤破脑袋想进去。
 
        从互联网巨头到传统“不差钱”富商
 
        最早拉开国内造车序幕的企业,几乎都有着互联网的基因,譬如,腾讯系的蔚来、阿里系的小鹏、车和家的理想等,他们的创始人也都是已经在互联网行业中获得了一定成就的人。他们头顶光环、背靠“大树”轰轰烈烈地进入了造车行业,也逐步成为了国内“造车新势力”的代表。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政策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倾斜,这块巨额蛋糕越来越大,想要吃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地产商则成为了其中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自2015年开始,地产商开始接连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先是绿地集团花了15.5亿收购中国汽车经销商润东集团30%的股权;随后华夏幸福参股长城花冠、收购合众汽车;碧桂园建设新能源汽车小镇;宝能收购观致;恒大成立新能源汽车公司、与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合作又“扯皮”分离;再到如今的富力牵手华泰。不差钱的他们出手阔绰,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近4年来超过10家地产商入局汽车圈,计划投资总额更是近4000亿元。
 
        声势浩大的地产商们在这一领域开启了“买买买”的模式,以恒大为例,其为了投资FF,花了130亿元收购了香港时颖公司100%的股份,由此间接投资了FF。
 
        与此同时,恒大还投资了NEVS、上海卡耐新能源、泰特机电有限公司、广汇集团,并自己成立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超过135亿元。今年6月,其在一周时间里分别与沈阳市政府和广州市政府达成共计2800亿元投资协议。可见,为了实现“造车梦”,恒大有多拼。
 
        此外,宝能也在2017年到2018年期间,花费了超过600亿元控股观致汽车,规划新能源产业园。
 
        缘何这些企业纷纷踏入新能源产业、意图造车?
 
        背后的原因其实并不难猜。对于地产商而言,他们自身行业的天花板正在显现,依靠风口的新能源汽车扩大版图,是一条可尝试的道路。并且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他们拥有资金充裕的优势,尽管缺乏技术基础,但互联网巨头同样不具备技术优势,已经推出量产车型的实例,无疑证明了技术可以后天来补。
 
 
        不过就算不差钱、有资源,造车依旧要讲究“基本法”。抛开这些现象,当我们将视角回归到整个产业中,问题就来了——造车的门槛是什么?
 
        造车有没有门槛?
 
        蜂拥而至来造车的企业,让人有种似乎人人都能造车的错觉,但这并非事实,造车是有门槛的。
 
        最直观的门槛就是要有钱,而且并非小钱,是数以十亿计、百亿计的巨额资金。造车是一门烧钱的生意,三年前,蔚来汽车的CEO李斌就曾在公开场合表示:“造车是一个很烧钱的事,新创企业要造车,至少需要200亿元以上的资金准备,否则别想做好。”
 
        截止目前,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蔚来融到的资金超过259亿元;小鹏融到的资金累计超过100亿元;威马接近230亿元;奇点则累计超过170亿元。其中,奇点尽管融了这么多钱,但去年年底仍被爆拖欠了员工3个月的薪资,烧钱程度,可见一斑。
 
        其次,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技术。造车是一门技术活,尽管可以找代工“外包”,但今年以来国家出台的政策也提高了代工的门槛。
 
        今年6月份,国家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提出了申请和受理、资格审查和判定、监督检查、特别规定及法律责任等五方面内容。审批环节中明确提出,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予以特别公示。
 
        而通过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的,将撤销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道路机动车辆生企业及产品准入。该政策在6月份已经开始实施。
 
        除了外包,企业真想造车、在市场竞争中占优,拥有核心技术优势显然是重要条件。比如汽车的核心动力系统、辅助驾驶系统、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等,这些与汽车最终的智能化、续航里程、电池等息息相关,也是决定消费者购买与否的重要因素。
 
        当然立足当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造车相关的汽车产业链资源。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入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产业链资源不足成为了决定每家汽车何时量产、产能多少的关键因素,同时它还决定着汽车品控。比如电动汽车至关重要的高性能动力电池,供不应求成常态,就连奔驰、特斯拉等头部整车厂都为之发愁,对于入局不久的造车企业着实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这些条件缺一不可,且仅仅是造车门槛的一部分,对于真正要造车的企业来说,要具备的条件远远并非几篇文章就能够说清楚的。那么,这些雄赳赳气昂昂地“入局企业”,迄今为止又做了哪些事情?
 
 
        践行“造车梦”
 
        其实根据前面提到的信息已经可以看到,地产商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往往选择通过入股、收购原来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收购技术、成立合资公司等资源互补的方式来入场。
 
        总结来说就是:有钱的出钱、有资源的出资源、有技术的出技术。像华夏幸福、宝能、恒大等地产商,面对造车这一他们并不熟悉的领域,入股、收购相关公司是主要的方式,以此他们获得了生产线、技术专利、产品、团队等重要的资源,也能通过资金加持,让这些缺钱的公司有资金支持可以更快的推出产品,在市场中占优主动权。
 
        与此同时,这些地产商往往还会在造车之外,将布局延伸到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业务板块、产业上下游,比如出行、产线基地、动力电池、汽车销售渠道等,这能够将造车与产业链上下游结合,发挥出更好的优势。
 
        控股观致的宝能就通过其关联的汽车租赁公司“联动云”,为观致拿下了大笔订单。恒大是全线布局,从生产线、动力电池、电机、整车设计(包含BMS)、渠道建设,全都收购、入股了相应的公司,简单粗暴直接地将供应商纳入其阵营,以此解决量产、产能的问题,但巨额投资能否最终实现回收,并不好说。
 
 
        但眼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今无论是全球知名的新能源汽车代表特斯拉、还是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代表蔚来、小鹏、威马,以及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传统车企比亚迪、吉利、北汽等等,他们的汽车都已经开始大规模量产,并且也已经在市场中形成了品牌效应。
 
        对于一些选择在如今这个时间点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他们选择收购、投资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品牌知名度难以与这些企业媲美,并且也有一些还未实现量产。他们会推出怎样的汽车?他们还有机会吗?他们又能否后来居上?
 
        一切有待时间的检验。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