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后,中国50家造车新势力还能剩下几家?

  • 浏览量:2527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03-15

 

  或许每家中国的造车新势力都将特斯拉研究了透,但当特斯拉Model 3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实现Model 3的批量交付时,中国造车新势力们却刚刚步入这一阶段。2019年,也许是中国造车新势力近几年中最关键的一年——市场新鲜感已过,而且恶狼也真的要来了。

 

  当下,国内至少有50家新兴造车企业,这几乎已是中国传统车企数量的一半。其中16家已经取得了发改委生产资质,6家拿到双资质。然而在行业结构调整、渐趋理性的环境中,中国造车新势力们在2019年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内外压力,2019年也注定会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转折一年。不会再有留给新进入者的空间,现有者的淘汰赛也将开始。

 

  什么是中国造车新势力?

 

  在市场与技术的驱动之下,中国汽车行业每过10年周期大约会出现一次较为明显的波动,最近的一次当属2014年左右兴起的新兴造车热潮。汽车、科技行业在资本、团队的裹挟之下,催生出新型的车企运作方式,而交付、服务、平台等传统造车的名词,也被重新诠释。时代无声赶路,企业循迹而行。

  

2019年后,中国50家造车新势力还能剩下几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造车新势力,俨然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市场的重要一极。而从交付、融资这两个维度来界定,造车新势力已经分化出梯队。截止2019年2月, 蔚来、前途、威马、小鹏、零跑已经公开上市交付,剩下的5家车企凭借着资本、品牌的助推,已经暂时占据了一、二阵营。

  

2019年后,中国50家造车新势力还能剩下几家?

 

  初始团队构成、融资股东构成、乃至全球的布局,无疑都加重了造车新势力背景的复杂性。在这其中,中国造车新势力既有像拜腾一样,来自外资车企的外籍管理者,淡马锡之类的外国资本;也有横跨中美欧大陆的技术研发布局,而更多的构成是横跨汽车、科技行业的跨界造车者与相关产业资本。甚至还有像金菓EV这样的诞生于美国、辐射中国的新兴模式。

  

2019年后,中国50家造车新势力还能剩下几家?

 

  中国造车新势力,凭借着资本的普适性,已经突破了单纯国别的概念,初步实现了团队、研发资源、供应链的近强点分配。如果非要为当下的造车新势力给出一个定义,那就是:面向中国市场、倚重中国本土资本、脱离于现有造车体系,组建的全球化研发的新兴造车企业。

 

  透过产品看路线

 

  2018年造车新势力累计向市场实际交付投放了5款产品,形成了交付的第一波热潮。伴随着2020年补贴取消的预期,更多的后发企业,将交付节点放在了2019年底,届时整个市场预计将有10款车型进入市场。不同的产品类型,彰显了不同企业的路线与风格差异。

  

2019年后,中国50家造车新势力还能剩下几家?

 

  从造车新势力开发的车型来看,SUV是所有车企钟爱投放的主战场,虽然在车型规划方面、技术路线方向都有着自身的考量,但是都延续了与特斯拉一致的以三电技术为基础,向供应链两端扩张的模式,只是在制造环节依照国内的行业环境,选择了自建以及代工,由此也衍生出基于中国市场的几大路线:

 

  蔚来汽车的打法,可以对标特斯拉以豪华车树立高端品牌形象,再以相对大众车型往下渗透的策略。在尚未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中,拜腾与之也较为接近,可以归结为高举高打型。

 

  威马汽车则是从平民化车型入手,稳扎稳打,相对亲民的价格无疑拉低了消费者的准入门槛,获得了较为可观的订单。与威马相似,创始团队同样来自传统车企的爱驰汽车,虽然上市时间靠后,但是整体风格偏务实,两者可被称为学习传统车企类型。

 

  同样定位平民化小鹏汽车,则富有很强的互联网和极客风格,产品技术研发方面更加注重软件方面的进化。与此同时,理想智造One也源于创始人李想对于造车的追求,全系一个配置的决定更为大胆,也以后来者收获了更多的热度,这可以被叫做科技造车类。

  

2019年后,中国50家造车新势力还能剩下几家?

 

  整体来说,造车新势力开发车型都在A级以上的纯电动车为主,在造型和用户交互体验上区别于传统车企。在某种程度上,创始人及团队的风格决定了造车新势力的发展战略,互联网背景和视野背景下的新势力具有不同的特色,并通过产品以最为直观的方式呈现给业界。

 

  因此,不同文化之下的碰撞,让原本沉闷的汽车行业,演化出更为多元立体的企业文化及发展路线,就像一个巨大惯性飞轮一样,不断卷入更多的资源,直至所有步调一致。

 

  2019年,造车新势力将遭遇哪些风险?

 

  造车新势力多样化的发展路线,无疑将催生出更多的产品车型供消费者,进一步加快市场对于消费者的电动化教育。但是,跨界造车、重组团队等先天不足,带来了诸多突出问题,国内造车新势力普遍存在批量交付困难的问题,但为了争夺时间上的先机、政策上的红利,投放了不成熟的产品、释放了超越消费者预期的节点。

  

2019年后,中国50家造车新势力还能剩下几家?

 

  究其背后的交付困难的原因,大致分为3点:

 

  汽车行业本身的研发周期长,传统车企一款新车型从研发到最终量产大概需要3-5年,造车新势力大多诞生与2013年之后,很多企业连研发周期都还没走完。

 

  供应链不成熟,造车新势力产能小,缺乏可靠稳定的供应链支持,其在技术方案、成本控制、交付时间上都处于相对的弱势。

 

  造车经验不足,同时在平台、功能上创新比较多,无论是自建工厂,还是代工生产,都没有强有力的伙伴作为支撑,导致生产过程很难一帆风顺。

  

2019年后,中国50家造车新势力还能剩下几家?

 

  另一方面,随着传统车企加大对于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力度,市场车型供给大幅增加,诸多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开始进入销售市场,由此也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传统车企凭借技术、渠道、产能、资金和制造工艺等优势,将对产品渐次落地的造车新势力形成包围之势,而造车新势力的突围缺口或许就在品牌以及销售体系的重塑。

  

2019年后,中国50家造车新势力还能剩下几家?

 

  除此之外,政策补贴退坡、现金流压力、以及电池成本下降不及预期,都将导致造车新势力面临重重挑战,部分如小鹏汽车已经在2019年上调2-4万元的官方指导价格,这对于本就对价格敏感的大众车型消费者来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购车障碍。

 

  最后,诸如百度、宁德时代等大型供应商对于未来技术的卡位及前瞻布局,都将会在可预见的未来,让高度依赖Tier 1供应商的车企,面临着供应链“反噬”及整合的状况。

  

2019年后,中国50家造车新势力还能剩下几家?

 

  Model 3持续上量,让特斯拉在2018年底实现了正向盈利,这也证明了电池成本下降+规模效应提升模式的正确性。随着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开工,2019年底第一批国产Model 3或将下线销售。补贴保护伞功能逐步消解,特斯拉此时在华落地,将成为检验中国造车新势力竞争力的试金石。

  

2019年后,中国50家造车新势力还能剩下几家?

 

  2019年春节假期后,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内部邮件中,明确小鹏汽车将在自主研发和创新的基础上,将工作重点聚焦于交付和运营。这一构想,也反映了造车新势力交付第一梯队对于自身发展的思考,即在抢占市场先机后,转而夯实自身的体系、基础,从而尽可能构建足够门槛的护城河。

  

2019年后,中国50家造车新势力还能剩下几家?

 

  对于2019年交付底面临交付的车企来讲,前人的试水经验,可以规避更多的弯路;更大的时间旷量,也能带来产品的细细打磨。立足于市场,以技术的进步、体系的成熟,去抵消政策支持减弱的影响,这也是所有造车新势力的心声。

 

  在传统势力与特斯拉两面的夹击中生存,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造车新势力所无法摆脱的绳结。

 

  造车新势力未来将何去何从?

 

  从品牌认可来看,特斯拉已经跻身全球前10大最具价值汽车品牌。究其10余年的发展道路,特斯拉同级别的车型寥寥,电动豪华轿车市场竞争空白,其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把握市场空白、并填补电动豪华汽车市场的战略之上。在捷豹I-Pace、奥迪e-tron、奔驰EQC、宝马iX3等传统豪华品牌电动车型面市之下,特斯拉仍然是同级别车型的领先者。

  

2019年后,中国50家造车新势力还能剩下几家?

 

  

2019年后,中国50家造车新势力还能剩下几家?

 

  参照这样的成功逻辑及当下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分布,补贴后20万元以下的细分市场,将是市场本阶段竞争最为激烈的战场。因此,对于定位在大众车型的造车新势力来讲,交付上市乃至上市之后订单的可持续性,将关乎2019年的存活。而素以迭代闻名的造车新势力,要想从这一细分市场突围,就必须在续航以及成本上,做出相比传统势力更为直接快速的努力。

  

2019年后,中国50家造车新势力还能剩下几家?

 

  错开竞争激烈的细分市场,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安全。Model 3的入场,将使得30万元以上的细分市场,充满正面交锋的变数。笔者认为,这一细分市场竞争在于品牌力的竞争,以及差异化的售后及网联服务。这样看来,特斯拉与造车新势力各占一方,而将以轿车及SUV的特征收割市场,并相互侵蚀拉锯。

 

  从诸多造车新势力释放的信息来看,20-30万元的竞争市场,预计将是集中化造车新势力车型最多的细分市场,笔者的判断中,其市场的最后分割将基于产品投放的先机决定。

  

2019年后,中国50家造车新势力还能剩下几家?

 

  2019年1月新能源表现持续强劲,同比增速186%,高于2018年1倍以上。在此支撑之下,无论现有市场格局如何波动、传统势力和特斯拉如何加码中国市场,2019年的生存窗口依旧存在,细分市场的空白也等待被发掘,快速增长的市场足以承担起部分车型的发展。基于本地化、差异化的销售服务模式将是造车新势力赖以生存的重要支点。

  

2019年后,中国50家造车新势力还能剩下几家?

 

  相较欧美发达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市场的集中度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从这个角度出发,汽车行业的电动化也伴随着整合化,部分错失先机、搭建体系失误的造车新势力或将成为资本市场的标的,成为市场集中的牺牲品,又或者在紧密合作的联盟下,充当跨界和转型的先锋。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拥有50家新造车企业,这50家新造车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也将会在若干年内被淘汰出市场。2019年前,依靠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一二线城市的“刚需”消费者和“尝鲜”消费者构成了新能源汽车的主力消费群体;2019年后,随着汽车市场环境的严峻和消费观念的理性化,中国新能源汽车将会跳出自己的“舒适圈”,而会在更大的范围内与传统汽车、与特斯拉、与豪华品牌们进行正面碰撞。

 

  对于新造车企业而言,2019年将是决定生死的一年。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