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并从7月28日起开始实施。也就是说,7月28日起,我国政府将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
不过虽然限制即将取消,但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自主品牌开说,其在新能源领域有着本土化优势,目前来看还不会有太大影响。
先从新能源产业入手
从发布的清单来看,其中第五条提到,到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可以看出,此次取消限制基本涵盖了汽车领域产品,并从新能源、商用车、乘用车三个领域分时间逐步放开。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今后,随着相应领域的合资股比限制不断放开,汽车市场内的利益划分也将逐步平衡,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也将更为充分。这也有利于中国汽车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然而,对于即将在下周率先取消股比限制的新能源车领域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呢?
对中国新能源车企影响不大
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1.3万辆和41.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4.9%和111.5%。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4万辆和31.3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9%和96%。
国内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让外资企业看到了发展机遇。但相比而言,无论是外资品牌还是合资品牌,都无法赶上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速度。
因此,有行业专家分析认为,此次先从新能源汽车领域放开合资股比限制,一方面表明了对于自主品牌的信心、加快相关技术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今后开放限制后,外资的进入来刺激这一市场,形成良性竞争。
另外,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在7月1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到,希望通过放宽外资准入限制,能够进一步引入有效竞争,促进技术进步,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深化同其他国家和地区间的投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不过崔东树提出建议,针对新能源车的投资项目应该有新形势下的新管理模式,统一标准。这也是能够实现市场公平竞争的一个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