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不可挡,是显而易见的现状。而新能源汽车还不够成熟,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不可否认,在今年的车市寒冬中,新能源汽车仍旧是"一枝独秀",取得了漂亮的成绩。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61.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49.6%。
然而,在这样的"高光"之下,自燃事件频发、电动续航不足、充电时间太长等,围绕在新能源身边的,是各种各样的问题。
徐和谊:续航并非越长越好
针对这样的现状,北汽董事长徐和谊就在最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电动车续航能力不宜太长,够用即可"。
徐和谊表示,一方面,因为电池需要使用大量的稀有金属,这些稀有金属不仅贵,而且资源也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花很多钱买一个'大铁块',仅仅是为了多跑点公里数,来解决充电问题,其实并不划算。另外,能量密度越来越高,电池的安全性就会受到一定影响。
而这样的观点,徐和谊曾经在几个月前也曾表态过。当时他认为,续航历程不是越长越好,要知道,续航里程600公里电池是300公里的2倍,空转不说,电池自重加大,对轮胎的磨损会加剧,另外运营成本也会大幅度提升。且续航600公里的电动车电池等于是天天自己拉自己,费电的同时百公里消耗也会很大。而通过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来算,续航里程300公里就已经足够了。
高续航是福还是祸?
其实在传统的认知里,大家都认为续航越高越好。毕竟对于电动车而言,越高的续航代表着可以开更长的里程,这就减少了大家的里程焦虑问题。
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高续航也面临着高危的风险。比如说成为大家热点关注话题的"自燃事件",就与电动车的高续航不无关系。因为高续航离不开电池高比能量密度,这样的后果则是电池的热失控温度和安全性逐步下降,从而电动车更容易自燃。更让人操心的是,这种自燃的方式还并不是那么容易扑灭。很明显,盲目追求高续航也并不是一件好事。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国共发生各类电动汽车安全事故52起,今年上半年也发生20余起电动车起火事故,另外,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共累计发生了9起召回事件,涉及29976辆车。所以对于徐和谊所说的"续航并非越长越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观点,毕竟盲目追求续航里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徐和谊的话,可取吗?
既然盲目追求高续航也不可取,那么电动车的续航里程究竟多少才最为合适?
从当下人们的用车需求而言,这还是要分情况的。比如说对于只在市区内开车的人而言,其实是用不了很高的续航的,徐和谊所说的300km或许就恰好满足了城市代步的需求,从这一点来说,他的观点是可取的。可若是想跑长途,300km的续航里程肯定就不够用了,这需要有更高的续航里程或者沿途非常多的充电桩才能解决问题。
而这里,也不得不提到高密度电池与电池安全之间的平衡点。实际上,高密度电池与电池安全并非不能共存,关键是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当然还要弄清楚一点,消费者为什么需要长续航的电动汽车,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充电设施不完善,充电不方便。
很明显的一点,既然续航"长不了",充电桩"多起来"其实也可以解决问题,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讲,现在的电动车里程焦虑症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夸大,要是有足够的充电桩,那么大家就不会那么追求高续航了。而若是充电桩能够满足即充即走的要求,这就更好不过。然而,这也是大家想象中的电动车市场,回归到现实,不仅续航里程没有解决,就连充电也是个大问题,这也难怪大家对徐和谊所说的话褒贬不一了。
小编语
在电动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续航里程仍是未解决的行业短板。而对于徐和谊所说的"续航并非越长越好"也并非不无道理,因为高续航所带来的危害大家也有目共睹。所以尽管这一席话引发行业内外的舆论连连,但也应该辩证地来看待。而关于电动车的里程焦虑,其实大家也都在努力,若是如徐和谊所说的那般,换电技术推广普及起来了,那换电就像燃油车加油一样便捷,相信就没有人会再去质疑新能源的里程焦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