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晚,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力帆股份”)发布公告,公司使用前次非公开发行股票闲置募集资金4.49亿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中1000万元已于12月17日到期,因公司涉及前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开设的募集资金专户已全部被冻结,为保证公司资金安全,暂时无法归还至募集资金账户。
除本次1000万元暂时无法归还外,力帆股份还有3.79亿元已于2018年7月6日到期,当年因资金紧张未能归还。此外,2020年4月13日还有6000万元即将到期,如今募集资金账户被冻结,能否如期归还也存在不确定性。
回归摩托车是权宜之计?
事实上,今年以来,力帆股份汽车板块承压明显。2019年1-11月,力帆汽车累计产销为18265辆和22134辆,同比下跌77.85%和74.97%;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为2715辆和2899辆,同比下跌68.17%和65.78%。
虽然处境艰难,但力帆股份并未进入破产重组程序,重庆市政府也联合各家银行成立了力帆债委会,以帮助力帆股份缓解资金压力。2019年,力帆汽车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准备将业务发展中心进行调整,不再把汽车排在第一位,而将摩托车排在第一位。作为一家以摩托车起家、随后转战乘用车的企业,在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均失利后,力帆此次回归摩托车业务,无疑是想回到自身较为擅长的领域。
不过据最新的数据显示,11月力帆摩托车产销分别为39155辆和44521辆,同比下跌17.57%和15.81%;1-11月累计产销分别为532292辆和537922辆,同比下跌16.17%和10.95%。
力帆希望通过重心回归摩托车的方式“自救”,不过在摩托车市场萎缩的当下,这或许并非最佳的选择。但是在力帆股份看来,由于摩托车“国四”标准实施等因素影响,预计未来公司摩托车将迎来新的增长期,接下来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巩固并增强摩托车产品竞争力。
在传统乘用车和新能源车市场的接连受挫,如今选择摩托车业务,或许只是力帆股份为了生存而做的临时选择。
力帆出口业务很强势
随着力帆确认在企业战略层面上的调整之后,后续人事变动也如期而至,首先,原常务副总裁杨波出任新任总裁,表明力帆已下定决心,将集中资源发展其摩托车优势产业,同时汽车业务将执行“聚焦产品,锁定细分市场,从汽车制造商向汽车贸易与服务商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
其次,公司对一直从事进出口业务的杨波和邓晓丹委以重任,是力帆针对自身及行业发展状况做出的营销战略调整,预计将加码国际市场。从力帆的角度来说之所以在乘用车市场日渐萎靡的情况下还能维持企业的增长运转,其中很大一部分收入是从境外获得的。一直以来,力帆通过境外业务所获的收入在整体营收中所占比重均处于较高水平,近两年甚至还出现了境外收入超过境内营收的状况。
尤其是摩托车的出口业务让力帆保证了公司发展的基本盘。资料显示,目前力帆摩托车的出口范围已经覆盖了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菲律宾、哥伦比亚、墨西哥、俄语地区等市场份额占比位居前列,并连续多年保持行业出口前三,在国际市场上逐渐掌握话语权。
另外,力帆的部分乘用车生产线一直处在开工状态。凭借早期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帆在海外的不少国家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市场,这些打造出来的新车大都被出口到了俄罗斯、非洲以及南美,尤其是俄罗斯市场更是成为了力帆最大的海外市场之一。内销转出口也也不失为一条活路。
因此,公司提拔杨波为总裁、邓晓丹为副总裁,加码力帆的出口业务也是无可厚非的。
力帆不敢倒下
2016年,力帆曾经做到销量曾经突破300万辆,一举让重庆成为了国内产能最大的城市。力帆的成功或者是失败都和重庆这个城市是紧紧相关的,不仅养活了这个品牌,更是也带动了重庆的发展。
然而如今整个重庆的汽车产业都笼罩在一片灰色之下,不光是力帆,庆铃、北汽银翔、潍柴英致、长安福特也都面临各自的难题。只有长安在经历了一段挣扎之后,刚刚缓过一口气。今年前三季度为例,中国乘用车产量同比下滑13.1%。同期相比,重庆市乘用车产量下跌29.2%,跌幅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在今年10月乘用车品牌销售榜中,前30位没有一辆车型是重庆车企所生产,福特福睿斯39位的排名已是重庆最高。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重庆开始大力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力帆汽车作为重庆当地知名车企的标杆,为了不让力帆这个企业倒下,重庆市政府也是给予大力支持,要求当地金融机构对力帆汽车采取,不断贷、不抽贷、以及鼓励社会投资,从而维持力帆汽车的正常运营。
从汽车行业的角度来说,力帆汽车是许多国产二线品牌的代表或者是缩影,也是二线汽车品牌的最后防线,如果力帆一旦倒下,像国内二线品牌的众泰、海马、华泰等车企也将会步后尘,其中力帆汽车作为其中一个品牌历史悠久,体量比较大的品牌如果倒下,那么其它二线品牌也将是早晚的事。
不过面对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不能与时俱进,没有先进技术作为支撑以及投入大量的研发最终淘汰也是早晚的事,深度改革之后,力帆的未来依旧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