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已来春天不远?2019年的车市拐点或将出现

  • 浏览量:2525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05-17

 

        国内车市在连续28年增长后,2018年首次出现下滑趋势,因此2018年也被称为“车市寒冬”。进入2019年,国内车市并未随着新年到来而有所转变,依然“持续”下滑,且各项指标降幅数据简直让人触目惊心。

 

        从各细分市场来看,MPV、轿车、SUV等领域依旧呈两位数不同的下滑幅度;其次,新能源领域的增长也在放缓,4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6万辆,同比增长24.6%,环比下降18.9%,可见汽车市场疲软,消费需求持续低迷。

 

 

        车市寒冬为何如此漫长

 

        本想着车市“遇冷”只是暂时的,万万没想到一冷冷到今年5月,即使期间,国家为拯救低迷的车市先后重启“汽车下乡惠农政策”和下调增值税税率了,但在两大政策之下,汽车消费市场并没有因此而振作起来,最终政策以失利告终。

 

        如今看来,车市持续走冷或许是因为我国汽车保有量趋于饱和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购置税减免政策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中国汽车销售市场,但也因为如此,提前透支了未来几年的购车需求,如今购置税减免政策取消了,让有车的人不想买车了,而没车的人或许因为购置税减免政策取消了,更加不想买车。

 

 

        另外还有一些不利的外力因素,如国六标准实施的公布进度稍慢,至今个别地区仍没有明确的看到执行政策的文件;新能源补贴退坡又给主机厂加压;西安经销商服务费事件又给行业规则带来考验;综合诸多事件及复杂因素影响着市场上下游各利益链之间的关系,困扰整个汽车市场秩序,消费者观望情绪不减,经销商信心受挫,零售消费市场复苏艰难曲折。

 

 

        网传《进一步扩大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消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0年》的征求意见稿已拟定,提出破除乘用车消费升级制度障碍。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已实施汽车限购的地方应加快由限制购买向引导使用转变;取消对无车家庭购车的限制,对小客车更新指标的申请不得设置数量限制;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必须取消。

 

        给实施多年的限购政策实施放行,这一政策如果实施后将给一线城市带来强烈的刺激作用,一方面会释放近几年挤压的消费需求,但是太大的扶持力度可能会提前透支市场需求,造成后续市场动力不足。刺激市场增长的政策还未出台,但此项超出行业期待的救市政策,面对城市基础建设的不足以及城市拥堵难题未解决前恐难以推进。

 

        拐点将会在何时出现

 

        展望2019年,百姓评车预计汽车总销量增速预计略低于去年;其中乘用车销量预计自Q3起有望同比销量转正,SUV车型渗透率已基本见顶,2019年超过轿车市场的机会不大。

 

 

        总体来说,2019年乘用车维持“前低后高”V字形走势,预计三季度开始有机会同比增速转正。从狭义的角度来看,零售终端折扣在进入19年后开始收窄,零售销量降幅也率先收窄,4月新车库存系数达到了2.0,即将开启去库存周期。叠加汽车行业刺激消费政策的可能性,行业景气度有望逐季改善。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8年末,我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仅有约140辆,相较其他发达市场而言,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823辆、日本为609辆、韩国为411辆。综合看,至少日本、韩国400~600辆的千人保有量才是中国发展的上限。因此,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

 

 

        根据历年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走势看,3月到5月经销商压力逐渐减轻。鉴于厂商去库存的决心和力度,预计在二季度各大车企会逐步调整销售策略,批发端销量可能回暖。因此,4到6月份的市场反应对于全年实际走势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随着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的提升,未来刺激政策对行业增速的提升作用将变得越来越有限,从长周期看,汽车行业的增速仍然将回归到经济增长的中枢附近,与海外发达市场的经验相一致。

 

 

        市场不景气对自主品牌的考验是十分严酷的。本土车企想要求生存,求发展,除了应当守住自身优势之外,还需要在技术上多下功夫,力求实现“弯道超车”。虽然过去中资自主品牌相较外资在技术底蕴上存在差距,但目前看,这种差距已经不再构成实质性障碍。中资企业应当未雨绸缪,加大在技术研发领域的投入和营销创新领域的变革,力争在“新四化”的过程中实现“弯道超车”。

 

        整体看,预计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开放也将是双向的,本土车企之间将产生明显的分化,能够把握自身优势、提升技术实力、实现与外资品牌良好竞合关系的自主品牌,将有望赢得更好的发展良机。

 

        新能源崛起的机会已经来了

 

        相比国内车市下滑这个不争的事实,新能源车却强势崛起,自2018年年末开始就已经保有很高的增长速度。从今年开始,合资品牌、豪华品牌以及造车新势力都纷纷带着自家的新能源车型亮相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舞台,同时,自主品牌中也有很多强势的品牌也加速了车型布局,吉利发布了几何品牌,上市了几何A,广汽新能源也上市了Aion S等,比亚迪上市了唐EV600等。实力玩家纷纷入场之后,新能源汽车的选择会越来越多,势必会提高整一个细分市场的关注度,从而推动销量的提升。

 

 

        新能源车型竞争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续航里程的提升;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前几年上市的纯电动车型,续航里程一般都在200-300公里左右,而今年上市的很多新能源车型中,400公里基本都是标配,很多车型的高续航版本都可以达到500公里(以上提到的续航里程都是在NEDC综合工况下测得的)。

 

        同时很多车型的自动驾驶水平也明显提升,典型的就有几何A、Aion S,造车新势力的小鹏G3等车型的智能化水平都还是很给力的。

 

 

        百姓评车认为无论是从国家的政策导向,还是从市场的实际需求来看,新能源汽车在2019年会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在这个过程里如何更好地消除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一些疑惑,比如彻底解决里程焦虑、充电焦虑,消费者一定会以更大的热情来回报新能源。消费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去判断,如果这个产品满足主要的需求,不妨就出手,否则要慎重考虑。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市场开放对于新能源的发展并不单纯是一件坏事,面对汽车行业的震荡期,中国企业也需要以更加包容的心态“走出去”,我们已经能够看到本土车企开始主动寻求与国际汽车巨头的合作,例如长城与宝马合资发展新能源汽车;再例如吉利与奔驰合作发展smart电动版本,这都是强强联合的典型例子。

 

        百姓评车

 

        长期看来,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协同发展是现阶段的主流车企的必然选择。目前车企的核心技术优势在发动机、车身、底盘等,这些核心技术带来较好的盈利。而电动车的电池等替代发动机的盈利,对车企的盈利模式也会出现变化。汽车企业以后的业务范围将不仅仅局限于汽车的生产与销售。诸如分时租赁、汽车共享、智能网联、新能源都将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拓展领域,提前在这些方面有所布局的企业最终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才会越强,未来才不至于在行业洗牌的过程中早早掉队。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