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与智能谁能止步2019年中国车市负增长之路!

  • 浏览量:2840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01-17
 
        2018年是中国汽车市场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汽车市场结束了两位数的发展速度之后开始进入微增长,甚至是负增长阶段。与此同时,在新能源、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下,汽车产业本身也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产品、技术、模式、业态等都在经历着一场彻底的改变。
 
 
        昨日根据中汽协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2018年汽车销量报2808万辆,为1990年来首次年度下降;中国2018年乘用车销量为2371万辆,同比下降4.1%。2018年12月乘用车零售销量226万辆,同比下滑达19%。分车型来看,据乘联会数据,2018年轿车销量为1117万辆,同比下滑4%,SUV销量951万辆,同比下滑5.5%,MPV销量166万辆,同比下滑17.4%,负增长涵盖全部细分市场。其中下半年来,SUV市场下滑尤为明显,9-12月,SUV销量同比分别下滑10%,15%,18%和19%。2018年我国汽车产业面临较大的压力,产销增速低于年初预计,一方面由于购置税优惠政策全面退出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增速回落、中美贸易战,以及消费信心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仍面临较大的压力。尤其SUV车型受到三线以下城市消费能力下降影响,入门级细分市场受到波及较大,从而带动汽车大盘增速放缓。
 
 
        近十年来,SUV始终扮演着带领车市向上的“先锋官”角色,增速持续引领整个市场。2017年,我国SUV市场销售规模达到1029.72万辆,成功突破千万级大关,与持续下滑的轿车市场仅有100余万辆差距。彼时,不少业内人士预计,SUV超越轿车成为我国第一大细分市场已指日可待。然而,这些人没有注意到的是,2017年13.9%的同比增速却是SUV市场近十余年来的新低,与上一年44.6%的增速形成巨大反差。100万辆就像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一年之后,当SUV市场从增量市场专为存量市场之后,我们发现SUV与轿车的差距依旧如此。在SUV市场停下高速前进的脚步后,中国汽车市场未来的发展就需要有新的“选手”接过SUV手中的大旗,带领中国汽车重新振作,顺利渡过由量向质,由质向精的转型。
 
        新能源远水难解近渴
 
        在行业整体的低迷当中,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尽管乘用车总体销量承压,但新能源乘用车表现持续向好。12月,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强势,且纯电动车销量占比高达79%。该市场12月产销分别完成21.41万辆和22.5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3.42%和38.21%;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05万辆和125.6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9.92%和61.74%。
 
 
        新能源汽车的一枝独秀,与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息息相关。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王贺武认为,随着大家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机动车排放更加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新能源汽车在使用时是零排放,对环境是友好的,这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是个极大的促进力。
 
 
        新能源确实是解决办法之一,但是有一点大家还得认清事实。新能源好虽好,但是它就像一个还没有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成长虽然肉眼可见,但是基数太小,把它做成主力使用,难免因小失大,远水解不了近渴,新能源汽车在整个市场的比重不足4.5%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但是长远来看,新能源注定会取代传统能源能成这个星球上的绝对主宰,以最近两年的速度来衡量,未来十年之内新能源一定会站在金字塔的顶端,为此我们应该早早作出准备。
 
        中国汽车行业长期向好的前景没有变,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保持着良好势头。产业溢出效应尤其明显,带动了投资、就业和税收增长,同时带动了全球主流汽车企业加速转型。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投资累计超过2万亿元。但随着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逐步退出,市场竞争也日益加剧,如何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来之不易的成果,保持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今后一段时间仍是巨大挑战。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未来将会巩固发展合力,加强统筹协调;增强发展动力,强化驱动创新;优化政策环境,持续完善政策体系;扩大开放合作,持续培育领军企业。”
 
 
        既然新能源只能锦上添花,无法雪中送炭,那我们是不是还应该把思路扩大,从消费者实际上的用车场景考虑,甚至打破单一车型的束缚。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科技对于人们的影响已经无孔不入了。
智能网联即将起飞
 
        “智能汽车”,就是在普通车辆的基础上增加了先进的传感器(雷达、摄像)、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运用信息通信、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部分或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的新一代汽车。用一个公式表达就是:人工AI+汽车联网+智能操控+感应系统=智能网联汽车。在资本力量和产业界企业的共同推动下,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的发展在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重大机遇。而从整个中国的宏观经济层面来看,智能网联汽车是拉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2018年12月25日,工信部印发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提出,要以网络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汽车制造技术融合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我国网络通信产业的技术优势、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优势和汽车产业的规模优势,优化政策环境,加强跨行业合作,突破关键技术,夯实产业基础,推动形成深度融合、创新活跃、安全可信、竞争力强的车联网产业新生态。跨界融合,正在成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突围”的重要路径。因为,智能网联汽车具有极强的产业融合的特点,需要产学研相结合。但是如果要让智能网联在中国落地,适合中国国情,小编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符合中国基础设施标准。因为未来的汽车,是在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中国的地理环境下行使,所以相关基础设施的要求标准是不一样的;第二,符合中国联网运营标准。因为未来万物相连之后,需要有运营系统,未来中国的自动驾驶汽车是网联式的,是需要本地属性的;第三,符合中国新架构汽车产品标准。符合中国标准的智能终端、通信系统、云平台、网关、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新架构汽车产品标准。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我们已经看到L2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在新车上得到普及。2020年定为L3级量产的元年。到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60%以上,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车用无线通信网络覆盖率达到90%,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实现全覆盖。而作为所有智能网联的核心基础,5G已经开始全面商用,曾经的空中楼阁随着技术的进步再也不是梦想。2019年,5G这个“跑道”要是真的修好了,智能网联这个“豪华客机”即将起飞。而且,和2G、3G、4G时代不一样,中国在5G时代建立起了自己的优势,处在世界第一梯队,与美国有得一拼,我们若要弯道超车,从5G开始对我们来说优势最大。在智能网联的加持之下,汽车将变成一个全新的物种,轻松实现绝大多数生活与工作的场景,不再只是一个交通工具如此简单。
 
        但在智能网联汽车初期的发展过程中,行业的风口让车企、互联网企业、通信企业蜂拥而至。产业的边界变得极为模糊,以此,企业间的协同与合作变得至关重要。跨界融合的发展方向一定要明确规范,这也能够防止智能网联汽车在初期陷入一种无序且混乱的状态。在新旧动能切换的关键时期,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作为汽车革命重要的两极,未来将会推动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我们拥有一万个理想让汽车插上智慧的翅膀,不过在现实情况下,阻碍智能网联生根发芽的因素依旧存在,其中核心技术是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最大挑战,没有之一。从智能网联汽车四大子领域的中国专利申请情况来看,在辅助驾驶和车载通讯这两个相对传统的子领域中,中国专利申请比例仅为36.5%和23.4%,明显低于发达国家46.7%的平均水平。而在按照联合专利分类体系(cooperative patent classification,简称“CPC”)衡量的智能网联汽车热点专利布局上,德、美、日三国的布局也明显优于中国。德国的专利布局全面且均衡,在除远程通讯和未分类避撞外的各个方向上都占据优势,美国和日本则分别在远程通讯和未分类避撞这两个领域领先,中国在上述技术方向上几乎没有表现。
 
        专利申请量前50中仅有两家中国车企。吉利(24位)的技术侧重点主要体现在智能控制系统、驾驶辅助、通讯单元、地图单元等领域;奇瑞(33位)的技术侧重点则体现在智能驾驶模块、网络(远程控制及无线)、充电相关(高压电网)等方面。基于以上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虽然是目前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但该领域已有的核心专利技术,主要为发达国家的整车与零部件企业所控制。中国想要抓住智能网联汽车的机遇,实现追赶甚至赶超,必须在所涉及的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测试上实现突破。综上所述,《百姓评车》认为准确定义新能源迫不及待,新能源发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加速智能汽车的落地进程,目前来看是止步2019年中国车市负增长局面的唯一出路。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