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冬天格外的冷,当我们看到中汽协公布的11月销售数据之后,相信很多人已经抱紧自己取暖了,继7-10月的四连跌之后,中国车市迎来了历史中26年来的首次5连跌。
乘用车降幅扩大 自主品牌危险
12月11日,中期协对外公布了11月汽车工业销量产销数据,其中乘用车产销量同比降幅继续扩大。11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2.3万辆和217.3万辆,产销量比上月分别增长6%和6.2%;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销量分别下降20.5%和16.1%,继续呈现产销同比下降的情况,且降幅继续扩大。
1-11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47.4万辆和2147.8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4%和2.8%。乘用车四类车型产销情况看,轿车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4%和1.4%;SUV产销首次呈现下降,分别下降0.4%和0.8%;MPV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8.7%和16.1%;交叉型乘用车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2%和18.1%。
连续几个月的下滑,尤其是SUV市场的不景气,让很多厂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此前押宝SUV市场的部分自主品牌;MPV市场也因为上汽通用五菱销量下滑的影响出现了较大的降幅;轿车受到整体大盘的影响,也产生了一定的跌幅,不过从数量级上来看,依旧保持在100万辆以内。
在车市低迷时期,自主品牌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自主品牌近年来虽借势SUV市场快速成长,但随着SUV增速的衰退,自主品牌发展也正遭遇空前压力;此外,主要依靠性价比优势“走量”的自主品牌,在技术方面仍落后于合资、进口品牌,这也不利于其可持续性发展。
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不理性”投入,也让它们忽视了对传统燃油汽车进行节能减排的发展。尤其在2018年,传统燃油汽车的油耗表现,相较2017年几乎没有改善,因此为应对“双积分”等政策,自主品牌只能靠生产大量新能源车“充数”。而在未来,一旦“双积分”算法有所改变,在传统燃油车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短板的自主品牌,无疑将面临更大风险。
新能源高速增长 发展不平均
与传统燃油车一片跌势不同,新能源汽车在临近年末的时候迎来了强势爆发。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3万辆和16.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6.9%和37.6%。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5万辆和13.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3.6%和30.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8万辆和3.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1.7%和82.5%。
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5.4万辆和103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3.6%和68%。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0.7万辆和79.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0.3%和55.7%;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7万辆和23.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0.3%和127.6%。
2018年中国汽车全年销量负增长几成定局,预计2019年汽车整体销量增速为零。但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明后年都会成为中国汽车增长的动力。预计今年年底,可销售118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20年可完成2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售目标。在整车领域,传统汽车销量下滑、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可期,已经成为了行业的普遍共识。
其中,部分新能源头部企业的表现可圈可点,如广汽新能源、江淮新能源、上汽乘用车新能源汽车板块等。在最后一个月,只要保持销量增速,完成目标是大概率事件。不过,完成度较高的企业,年初设定销量目标都相对比较保守,除上汽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的年度销量目标为10万辆外,江淮新能源的销量目标仅为5万辆,广汽新能源的销量目标更是仅为1.5万辆。
虽然新能源市场已经呈现爆发态势,但是其发展速度还没有达到车企的普遍预期,能够完成年初制定的销量目标的企业也是屈指可数。
11月车市降温加剧,迎来5月连续下跌,12月分销量也并不明朗,下跌或将继续。国内汽车消费市场连续30年销量持续上涨,而2018年很有可能成为30年来第一跌。随着中国大环境的变化,小编认为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回暖仍有希望,但曾经的火爆或已成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