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内直喷”这个词,对喜欢车的人而言,一定不会陌生,一方面是因为这个词画面感很强,容易让人浮想联翩,咳,我没有“开车”,我说的是活塞运动。另一方面,缸内直喷在很多人心目中代表着,发动机的新技术,更高的热效率,更澎湃的动力,因此,近年来国际主流整车厂,都把缸内直喷作为发动机技术精进的基础路线,开发出更多基于缸内直喷的新玩法。
然而,今年上半年,我发现,很多车企又“偷偷”收起了自己的缸内直喷发动机(以下简称GDI),在换代车型上用回了祖传的进气道喷射发动机(以下简称PFI)。宁愿新车功率下降、动力变弱、油耗升高,也要玩“复古”?这背后到底是车性的扭曲,还是技术的沦丧?
车企把GDI改回PFI,和国六有什么关系?为了解释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弄懂两个问题:GDI和PFI有什么区别?国六是什么?
先说PFI和GDI的区别,PFI和GDI是两种喷油方式,PFI是在进气管道里喷,让油在空气混合后,一同进入气缸,GDI是直接在缸内喷油。
GDI和PFI相比各有优劣,PFI喷油后,油和空气在进气歧管内走一圈才到缸内燃烧,“旅途更长”,有些油气难免走走停停,特别是冷车时,油会粘附在管壁,等发动机温度上升了,又蒸发流入气缸内,所以,PFI就是“散养”,没办法精准控制内缸内的实际燃油进入量。
GDI则是使汽油直接在缸内气化并燃烧,损耗低,喷油量也可以实现更精准的控制,油耗更低,此外,汽油在缸内喷射,可以给气缸带来冷却效果,使发动机能够承受更高的负荷,搭配涡轮增压技术,便可以实现更高的功率,输出更强劲的动力,因此GDI和PFI的斗争中,由于涡轮增压的介入,使得GDI拥有了更多的筹码。
然而,GDI加了进气增压之后,气缸温度上升了,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难度增加。天有不测风云,眼看GDI把PFI按在地上摩擦之时,半路杀出的“国六”让战局再次逆转。“国六”排放标准就如同二战德军的闪电战,又狠又快,不仅对发动机的排放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实施速度也很快,把部分发动机技术储备不足的车企,打了个措手不及。
严格意义上来说,国六并没有德军闪电战那么凶,因为它至少提前吹了个“冲锋号”,国六分国六A和国六B,国六A就是冲锋号,给厂商一个缓冲时间,真正的杀手锏是国六B,被称为“史上最严”,不仅自主品牌压力山大,部分合资品牌也已经吃不消了,用比欧洲更差的油,烧出比欧标更低的排放,太难为胖虎了。
在“胖虎”躺在地上慌得一批的时候,发现了同样躺在地上被GDI按着摩擦的PFI,缘,妙不可言,机智的胖虎想起PFI相比GDI而言,更容易过“国六”认证,因为国六B最难招架的部分在于,氮氧化物在燃烧充分的基础上也必须达标——氮氧化物是由于燃烧充分气缸温度过高产生的,而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颗粒物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燃烧不充分导致的。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国六B相比于国六A,一氧化碳排放降低了21%,碳氢化合物排放降低50%,PM颗粒排放降低33%——与此同时,氮氧化物排放要求降低42%。“最不要脸的”是非甲烷总烃排放要求降低49%,决定该项的最大因素是汽油质量啊,如今也要汽车企业来背锅了。所以,你现在明白为毛有关部门要搞乙醇汽油了吧?
PFI让油气进入气缸前混合更充分,气缸温度更低,氮氧化物更少。至于其它要求,PFI可以通过降低喷油量来达成充分燃烧的诉求。而且,通过降低压缩比,可以显著改善非甲烷总烃排放……鉴于以上原因,PFI是“胖虎”对抗国六B的救命稻草。
所以,为什么一部分主机厂把GDI换回了PFI?不是厂商想玩复古,而是因为技术储备不足,无奈之下只能先拿升级难度更低的PFI来升级了,这可以认为是一场为了“应试”而做的妥协,而这个妥协的结果是,新车型发动机技术上的不升反降。
消费者屏住国五促销的诱惑,抗住国六车型没折扣的压力,从年初熬到年中,满心欢喜觉得自己终于买到了国六车,万万没想到,自己其实就买了个技术比上一代车型还要差的“伪国六”,这也太委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