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政策从各方面推动动力电池行业健康发展

  • 浏览量:2363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06-12

 

  2019年前4月,动力电池装机量再创新高,电车资源数据显示,2019年前4月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锂电总装机量达到17.7GWh,同比增长116.7%。

 

  此外,动力电池行业的巨头宁德时代也于4月27日发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约99.82亿元,同比增长168.9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9.16亿,同比增长240.32%。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动力电池行业可谓前程可期,在动力电池的发展之路上,国家也出台了多方的政策,推动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电车资源整理了数条相关政策并对其进行分析。

 

  1.《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早在2017年2月20日,工信部、发改委、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就联合发布了《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方案中明确表示,分三阶段推动动力电池行业发展。持续提升现有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安全性,进一步降低成本,2018年前保障高品质动力电池供应;大力推进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2020年实现大规模应用;着力加强新体系动力电池基础研究,2025年实现技术变革和开发测试。

 

  产品性能及产能方面,到2020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超过300瓦时/公斤;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瓦时/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时以下,使用环境达-30℃到55℃,可具备3C充电能力。动力电池行业总产能超过1000亿瓦时,形成产销规模在400亿瓦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发布,科学规划了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和措施,有利于加快提高动力电池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提高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暂行管理办法》

 

  2018年4月26日,中汽协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暂行管理办法》,并且正式启动第一批白名单的申报受理工作,这意味着“电池白名单”正式重出江湖。

 

  “电池白名单”对于企业生产水准有着明确的考核要求和淘汰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动力电池的产品质量。

 

  3.《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本)》

 

  2019年1月16日,工信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9年第5号)》,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本)》予以公告。

 

  其中《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规定,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必须符合相关条件;《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本)》则规定了进入公告名单的锂离子电池企业应按照《规范条件》的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并对照规范条件要求开展自查,每年3月31日前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锂离子电池行业公共服务平台(www.ldchy.cn)提交上年度自查报告,每半年报一次运行数据,自查报告同时向工业和信息化部递送纸质材料1份。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本)》的发布,使从事锂离子电池生产的企业更加规范,行业也朝着一个更安全、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4.《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征求意见稿)》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资司2019年2月1日发布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相比目前正在使用的2017年修订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236条中删去了“(新能源汽车能量型动力电池除外)”。

 

  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智能汽车等关键零部件的投资,首次出现在征求意见稿中,并明确鼓励外资在关键零部件领域进行投资,亦表明政府意欲引入“鲶鱼”,以加快国内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核心及前瞻技术领域的投资和竞争力提升。

 

  外商投资门槛趋松,一旦放开,势必会在已经进入寡头时代的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引发鲶鱼效应。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届时为了与国外的动力电池企业竞争,毫无疑问会加速提升自身实力,奋起对抗。未来动力电池领域的格局必将是头部企业持续做强做大,中部企业积极提升利用率和产品性能质量,尾部企业则将逐步被整合淘汰出局。

 

  5.《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

 

  市场监管总局2019年3月14日发布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意见稿将汽车的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纳入了三包范围。

 

  “汽车三包”修订稿第18条第2款明确规定,家用汽车产品自销售者开具购车发票(或者交付产品)之日起60日内或者行驶里程3000公里之内(以先到者为准),发动机、变速器、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的主要零件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消费者可以选择免费更换发动机、变速器、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发动机、变速器、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的主要零件的种类范围由生产者明示在三包凭证上,其种类范围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GB/T 29632《家用汽车三包主要零件种类范围与三包凭证》等标准、规范的规定。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如最终能实施“三包”政策,不仅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升消费者对动力电池产品及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信心,也有利于促进动力电池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6.《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家开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通知》

 

  2019年3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和国家开发银行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通知》,通知表示,为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开发银行将进一步发挥部行合作优势,充分借助绿色金融措施,大力支持工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实现绿色发展,重点支持开展退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级利用和再利用。

 

  工信部2019年2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调研报告》,《报告》指出,在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工程”推广期间,共计产生退役动力蓄电池约1.22GWh。此外《报告》预测,2020年我国退役电池累计约为25GWh,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大的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

 

  退役潮到来后,如若不能妥善处理这些退役的动力电池,将对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污染。此外,电池回收作为动力电池的下游产业,做好退役动力电池相关回收工作,也有助于动力电池行业生产、销售、配套的顺利展开,利于动力电池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7.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

 

  2019年6月6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发布《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方案》除了提出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外,还明确表示要加快新一代车用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逐步实现电池平台化、标准化,降低电池成本。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推广新能源汽车电池租赁等车电分离消费方式,降低购车成本。

 

  国内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回归市场导向,成本增加的压力由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共同承担。《方案》出台后,或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动力电池技术的更新,提升其性能和安全,进一步降低动力电池成本。国家之后会制定哪些详细政策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化发展,电车资源将持续跟进。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