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汽车“暗局”:4000人在激浪前行?

  • 浏览量:521
  • 作者:刘宏龙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20-10-03
 
  正在聚圈的华为
 
  如果一辆车的软硬件价值,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都来自华为,届时你会认为华为是一家汽车公司吗?业内对于华为造车存有猜测,华为的态度是“华为本身不造车,但可以帮助车企造车”。未来,随着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来临,汽车全生命周期价值被不断放大,华为从一辆车上可获得的价值必然会成倍增加。
 
  今年北京车展,华为展台上,不断有车企高层前来一探究竟,深聊下华为的电驱动、感受下华为的雷达和智能座舱、听解下华为的云服务。种种迹象已经表明,华为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不可或缺的供应商。近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又一次直面媒体,透露了华为汽车的雄心,解开了来自市场的一些疑虑。
 
  徐直军在圈内是有名的“直”。在媒体面前,他彰显了三种个性,倒也像似华为内部的三种作风:直接、高效、自强。
 
  面对汽车媒体专场,徐直军把有关华为手机和其他业务的问题直接怼了回去,“不作答”;他能用一句话回答的问题,绝对没有第二句的废话,高效回应每一个问题;面对车载计算平台MDC的7nm芯片产业化和供应问题,徐直军并不担忧,“先把库存用完再说,2022年以后呢(指大批量投产),着急什么!”
 
  ■ ICT延伸至汽车,华为都能做!
 
  华为的汽车业务到底能做些什么?
 
  在讨论华为汽车业务能做什么之前,我们必须清楚华为想要什么。华为看中的是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汽车软件可持续更新带来的价值,未来汽车智能化的程度如何,取决于软件。只要硬件基本要求足够,任何智能的功能都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定义和升级。
 
  徐直军认为,软件定义汽车正是ICT行业(信息与通信技术)与传统汽车行业融合的关键所在。在未来的完全无人驾驶汽车身上,软件就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买了车以后像智能手机一样通过OTA不断升级,享受更好的体验。这个过程中,传统的部件厂商与车企买卖式的商业模式就不适合了,必须开创新的商业模式,才能应对汽车产业的未来。
 
 
『中间为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
 
  因此,华为从事汽车业务是在发挥其在ICT领域的技术优势,汽车相关业务正是华为原有ICT业务的延伸。
 
  那么,华为如何做汽车呢?首要的就是改变车辆开发架构。复杂的事让华为来做。
 
  在华为,汽车相关业务单元组成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华为汽车业务的目标是基于ICT领域技术积累,秉承“平台+生态”战略,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改变汽车智能网联的架构。
 
  一年以前,徐直军就提出,智能网联汽车架构要从EE架构(电子电气架构)走向CCA架构(计算与通信架构)。目的就是将现有汽车复杂的分布式架构简单化、集成化,把几十个甚至上百个ECU进行分层、分组管理,将ECU之间的协调工作将至最低,将汽车开发从局部零部件(或总成)开发变身为整车级开发。
 
 
  在CCA架构下,车辆的开发从底层至顶层可分为机械层、高压电池电气层、低压部件层(传感器和域控制器等)、软件层(包括娱乐和自动驾驶操作系统等)、应用层(座舱和自动驾驶应用程序等)、云服务层。
 
  基本这样的理念,华为推出了三个域控制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电动化平台),三个操作系统(鸿蒙操作系统H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智能车控操作系统VOS)。
 
  围绕智能座舱,华为拥有鸿蒙操作系统HOS、车域生态平台以及智能硬件平台,硬件方面包括座舱模组、车载智慧屏和AR-HUD等;基于AOS、VOS,华为具备了MDC车规级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系列产品和MDC Core,可覆盖L2以上到L4级别的乘用车、商用车、作业车等多种智能驾驶应用场景。
 
   徐直军称:“我们争取在2022年初,有车装上我们的这些部件或系统,大家可以体验体验。”他认为,只要架构设计的好,一辆纯电动汽车完全可以在全生命首期内演变成为无人驾驶汽车。当然,这辆纯电动汽车应该有必要的雷达、摄像头以及计算中心。
 
 
『华为智能车云服务包括四大项目』
 
  在最顶层,还有华为智能车云服务,包括自动驾驶云服务(HUAWEI Octopus)、高精地图云服务、车联网云服务和V2X云服务,每个项目下还有多个子项目。
 
  自动驾驶云服务帮助客户构建一站式自动驾驶数据驱动的闭环方案;车联网云服务全新推出了三电云服务、OTA和智能增值服务等服务能力;高精地图云服务将打造高精度动态地图聚合平台;V2X云服务通过全新发布的云控平台为丰富的V2X业务场景赋能,构建智能网联云端大脑。
 
  这个云有多强大?举几个好理解的例子。
 
  自动驾驶云让相当于1年的实车路测里程,在仿真系统中仅需要1天半就跑完了;拥有“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资质”的华为,通过高精地图云把全国的高精地图伙伴聚合,打造覆盖最广的地图数据服务能力;电池方面,三电云能实时诊断电池健康状态,实现电池安全预警。
 
 
  ■ 正在“聚圈”的华为
 
  在2020北京车展E2馆内,非整车业务的展台,最热闹的就是华为。ADS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云服务、智能网联都有展示,也包括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
 
  在智能座舱方面,华为展出了车机模组、8英寸超低反显示屏、座舱麦克风、高清摄像头等;在华为mPower整体解决方案中,包括车载充电系统、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多合一电驱动系统,以及直流充电模块。
 
 
『华为超低反射屏幕』
 
  最亮点的有两个,一个是MDC车规级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另一个三合一及多合一电驱动。
 
  车展媒体日的前一天,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MDC产品部总经理李振亚正式向业界公开发布了MDC 210与MDC 610,分别可以提供48及160TOPS的算力,为L2+、L3-L4级别的自动驾驶提供经济实用的算力资源,加上此前的MDC600、MDC300,华为MDC形成了系列化产品。
 
 
『华为发布全新一代MDC系列产品』
 
  徐直军表示,“华为MDC什么都能支持(指汽车所有的控制系统),MDC主体就是一个人工智能NPU加上通用计算CPU,两者加起来计算能力强大。MDC的硬件以及现在具备的能力可以把车上的所有计算和控制全部做完。”
 
  据悉,此前华为推出的MDC 600算力过于强大(最高可超过350TOPS),超出用户的需求,因此开发了MDC 610。未来MDC可能还会推出新的系列产品。
 
  “今年的目标(指自动驾驶)是在城市道路上做到1000公里无干预,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领先的,我们正在全力打造这样一个智能驾驶系统,或者叫自动驾驶系统。”徐直军说。
 
 
『华为MDC合作伙伴已经超过50家』
 
  值得注意的是,围绕MDC系列产品,华为又在开始“聚圈”。
 
  目前,华为MDC已与50多家主机厂、Tier1、应用算法、传感器、执行器等客户及生态合作伙伴,在乘用车(L2以上)、商用车(智能重卡、港口物流)、作业车(无人矿卡、无人配送)等领域,实现了基于华为MDC的可落地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舍弗勒、希迪智驾、Momenta、禾多科技、元戎启行、新石器等均是华为的重要合作伙伴。
 
 
  回应五大疑问
 
  三合一及多合一电驱动系统则更受整车企业关注。在北京车展的前一天,华为“秘密”地举办了一场业内推介活动。除了电驱动系统外还有车载充电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的集中展示和讲解。
 
  华为多合一电驱动系统是业内首款超融合架构的动力域解决方案,集成了电机控制器(MCU)、永磁同步电机、减速器、车载充电机(OBC)、电压变换器(DC/DC)及电源分配单元(PDU)六大部件,支持融合BMS软件算法。而就在前两个月,华为在广州注册了华为电动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设立的目的就是销售充电系统、电驱动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相关产品。
 
  华为的销售人员介绍:“我们电驱动系统采用电机油冷的方式,整套系统都是华为自己设计的,由外面的厂商代工。”采用油冷,电机整体体积会减少15%,而关于代工企业,华为方面并没有透露。
 
 
『华为车载充电系统』
 
 
『华为车载充电系统』
 
  北京车展媒体日当天,广汽、吉利、比亚迪、蔚来、北汽等数十家企业先后到华为展台参观交流。同时,徐直军也率队到长安等企业深入沟通。紧密的交流倒是给华为下一步的业务扩张埋下了伏笔。据悉,华为的“三合一”产品已获得主机厂的订单;“多合一”产品将率先应用于比亚迪车型上,预计明年量产。正在聚圈的华为就差爆发的那一刻。
 
 
『吉利研发总院高层参观华为展台』
 
  ■ 破解来自行业的疑虑
 
  华为从事汽车业务,有一个根本原则,即把有限的资源聚焦投入在一些核心的产品和生态方面。华为将坚持“平台+生态”战略,共创智能驾驶新蓝海。但是,尽管华为足够开放,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入了华为的“圈”。
 
  目前来看,华为的“朋友圈”还真不小。但是,其中似乎没有造车新势力的身影。难道华为不愿意与造车新势力合作?徐直军回应称,“既是有意,又是无意。”造车新势力新,但华为从事汽车业务也很新,只是双方还没有走到交集点上。
 
  “不会排斥造车新势力。”徐直军强调。
 
  从汽车业务合作的战略上,华为开放了足够大的空间,建立一个平台,把足够丰富的业务集成起来,客户按需索取即可。“合作方式千千万,不同车企的想法不一样,就好像女孩子选老公也不是一个标准。”徐直军这样比喻。
 
  不同车企基于自己的能力和策略会有不同的选择,有些客户会完全基于平台开发;有些客户会做的更深入一点,比如双方联合开发;有些客户会选择华为的硬件。华为应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OEM厂商选择华为的时候,每个部件都可以独立选择。比如华为云服务,每一个云服务下面的子项同样可以单独为客户服务。
 
 
『华为激光雷达及各类传感器』
 
  随着业务的深入和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华为汽车业务面临五个疑问。
 
   一是华为汽车业务要不要、能不能做成博世汽车业务这样的体量?
 
  徐直军给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解答,“我们还没有理解清楚Tier1的含义,客户有需求,我们就做产品满足需求。至于业务到底能做多大就看这个团队的本事了。”华为这些年积累的技术和能力可以适配智能网联汽车场景,这的确是华为未来发展的坚强后盾。
 
  二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规模有多大?
 
  华为汽车业务整个团队规模已经达到了4000多人,每个部件就是一个部门。徐直军解释说,“每个汽车解决方案都与华为传统ICT业务相关,都是基于某个原有产业延伸出来,满足智能网联汽车这个场景。”比如,Pad业务延伸到智能座舱领域;毫米波雷达源于无线产品线。
 
   三是7nm芯片需求如何应对?
 
  “MDC610就是采用的7nm芯片。这些部件真正开到路上,要等到2022年以后。还有两年的时间,足够我们去应对了。”徐直军说。对于芯片供应的问题,华为没有否认当下的困处,但也不会惧怕难题,对于市场的变化,华为已经有了准备。
 
 
『华为全系列传感器』
 
  四是华为做智能驾驶能比特斯拉更强吗?
 
  “我们不做低等级智能驾驶,激光雷达只是起点。”徐直军称。尽管行业内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将视觉算法做得很好,但依然有天花板。尽管特斯拉当前不用激光雷达,仅依靠视觉计算,但这不能否认激光雷达的技术优势。
 
  徐直军表示,在中国路况场景下,没有激光雷达解决不了的问题,华为要坚定地走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分析的融合感知路线,“只要方案做得好,成本高一点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少挣一点。”
 
  五是华为汽车业务何时才能开始盈利?
 
  “如果想盈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关闭。”徐直军称。据悉,华为汽车业务在2020年的支出超过5亿美元,想要追求盈利,把这5亿美金放在口袋里面最好。汽车产业发展是有规律的,时间周期非常长,华为短期内不会考虑汽车业务团队的盈利问题,长期来看总会有一年实现盈亏平衡。
 
  徐直军说:“华为每一个产业都有发展曲线,从立项开发到走向当期盈利、再走向累计盈利,这个周期平均八年。因此我们对汽车业务的发展也是有耐心的。”
 
  编辑总结:
 
  今年北京车展,华为备受关注,甚至有人认为,华为正在冲击全球零部件老大博世。对于与博世的竞争,华为倒是认为,业务目前重叠度并不高。我们也向博世进行了询问,博世称与华为一直有沟通交流,具体合作内容不便透露,而就在华为的展台上,也有不少博世的前员工。华为虽然是后来者,但他深知汽车产业的精髓,跨界创新不能脱离本质,让华为的技术成为车规级的产品还是要靠人,靠合作,靠聚圈。后来者是有耐心的,或者华为真的会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一颗新星。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