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7月16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第一辆国人自己制造的“解放牌”汽车诞生!而它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解放”CA10卡车!
不过在“解放”CA10诞生之前的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第二套人民币“一分面值”上有一台卡车,后来被很多人认为是CA10卡车。从时间节点上看,显然不是。有人说是苏联的吉斯-150型卡车;也有人说是美国万国收割机厂制造的KR11卡车。
无论与否,刚好追溯了“解放”CA10的历史源头。其实吉斯-150就是美万国KR11的苏联仿制版,而我国的“解放”CA10又是在吉斯-150的基础上研发而来!
“解放”CA10型号的准确解释应为:C意为China或者Changchun(即: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A意为auto(汽车),CA10分为A、B、C三款车型,量产时间为1956-1986年,在30年的时间里共生产了1281502辆。
秉承“玻羊车界”的一贯原则;今天,带大家去追忆的是要比CA10诞生更晚、研发上要艰难些的军用6X6“解放”CA30A越野卡车!
CA30A其中的“3” 代表的是三桥驱动;“0”代表第一代车型。而“A”是指针对CA30部队使用中暴露的问题,对该车型的改进(但这之后直到停产,未再做改进)。该车是以吉斯-157为基础研发,最早于1958年9月研制成功;于1959年1月小批量生产了33辆。
1962年2月,周总理对一汽的越野卡车生产提出指示“越野车的设计必须快一点搞出来,按一千辆、两千辆、三千辆拟方案,方案搞出来,我们好到北京讨论。这是一项重要任务,叫做备战生产,支援国防。”
当时国家投资近1200万,计划年产量3000辆。从1964-1986年,累计生产84411辆。“解放”CA30A装备部队后被大量应用于各种武器载具,为建国初期的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CA30A的引擎罩,就可以看到它的直列6缸CA30A型发动机,发动机排量5.55L。与同时期生产的CA10B发动机结构相似,经调校,功率可提高15马力,达到110马力。
该车采用5前进挡+1个倒挡的机械式变速器,发动机的排气管也抬高至挡泥板中间,增加了车辆的涉水深度。
改进后的“解放”CA30A越野车车头,基本与CA-10载重卡车的结构相似,通用程度达75.3%。只是在翼子板高度上降低了160毫米,提高了驾驶的视野,并且便于日常维修。总体来看,该车结构坚固可靠,制造与装配性良好。
美国介入越南战争后,为了无偿支援北越(越共)的军事斗争,1964年才投产的CA30,到1971年产量提高到9303辆。
有资料统计,在越战期间,美军通过持续的轰炸,共炸毁约4.6万辆中苏援助给北越的卡车。而著名的“胡志明小道”,却是一条非铺装路面上,并且要绕道老挝、柬埔寨境内通往南方战场,沿途有许多支路,当年在这条路上跑的以“解放”CA30A居多。
据参加援越任务的军官后来回忆(在此不评述),越南司机只开车不修车,只要车一出毛病就丢弃,再向中国请求提供新车......
在越战之后,越南窥见到中苏关系的恶化,彻底投入苏联一边,有“南亚一小霸”的恶名。我人民解放军只好在1979年,又开着“解放”CA30A卡车,回去收拾了收拾......
(备注:把难点留到最后——)
“解放”CA30A的自重达到5.5吨。以6X6驱动模式在恶劣路况上行驶时,车轮的滚动阻力不是很理想。作为一款60、70年代的产品,该车的变速箱是没有同步器的。
现代手动挡汽车,换挡仅需踩松离合+换挡这两个动作。而没有同步器的CA30A却需要五步才能完成这个动作——即:踩松离合+摘挡,轰一脚油门,踩松离合+挂档——完成!
尤其是在非铺装路面或山路行驶时,换挡动作需要非常连贯和快速,很是考验驾驶员的技术!
致敬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