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俊杰:中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中的问题

  • 浏览量:3808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8-09-20
 
        9月20-22日,“2018第二届全球未来出行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办,本次大会涵盖各类主题论坛近20场,其中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大会主要围绕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进程与趋势、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全球化合作、新能源汽车政策走向与政策解读、产业核心技术瓶颈突破等行业热点话题展开,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以下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在大会上的演讲实录:
 
罗俊杰-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
 
        尊敬的陈清泰理事长,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在金秋9月来到美丽的杭州,参加未来出行大会。时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汽车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之际,我们大家共聚一堂,探讨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与趋势,更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受工业和信息化部辛国斌部长的委派,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借此机会我与大家就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交流。
 
        首先,我想谈一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总体来看产业发展已经从培育期进入增长期,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具体来说:
 
        一是政策体系不断完备。近年来,我国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40余项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涵盖了研发、生产、推广、监管等各个方面,构建了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组织推进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国建立了全球范围最为完备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支持体系。
 
        二是我们的产业规模全球领先。2009—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50万辆,2016年生产了51.7万辆,2017年生产了79.4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已占到当年汽车总产量的2.7%,近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近130%,连续3年的产销量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以上。今年1—8月,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分别完成了60.7万辆和60.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4%和88%,保持了良好的势头。
 
        三是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乘用车的主流车型续驶里程已经达到300公里以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领先企业的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了250瓦时/公斤,价格是1.2元/瓦时,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2倍,下降了70%。
 
        四是企业的实力明显增强。骨干整车企业都已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正向开发体系,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骨干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达到了8%以上,高于行业的世界平均水平。2017年,比亚迪、吉利、北汽、上汽等企业进入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
 
        五是配套环境日益优化。充电网络的建设稳步推进,公共场所、居民小区、单位内部、高速公路等主要的场所覆盖率大幅提高,截止今年7月,全国共建成公共桩27.5万个,同比增长52%,新用户私人桩安装率接近80%,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在全国推广使用。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溢出效应更加明显,吸引资本、人才、技术加速积聚,带动了投资、就业、税收和出口,孕育着潜力巨大的心动能。
 
        据有关机构的统计,2017年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投资超过七千亿元,占汽车产业总投资额的50%以上。
 
        在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动力电池综合性能仍需提升,从资源开发到回收利用等全产业链的发展还不够平衡,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仍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爬坡过坎的阶段,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加快推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双积分工作的实施工作。今年的积分交易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目前来看行业基本按照有关规定完成了积分抵偿的工作,我们也将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明确下一阶段积分管理的制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和技术指标等内容,争取尽早发布,为行业企业提供稳定的发展预期。
 
        二是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我们将会同有关行业部门深化供给侧行业改革,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建立配套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保险、租赁、维修保养、二手车交易到服务体系的建设。
 
        三是加快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我们将围绕打通产业链关键环节,完善标准与管理体系,选取政府有积极性、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推广应用试点示范。
 
        四是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监管。大家从相关媒体的报道中也了解到新能源汽车出现过一些安全事故,我们认为造成这些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新能源汽车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仅从车辆本身的原因来看,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动力电池等安全的认识仍在不断的深化,前期小部分产品的验证还不够充分,这些都是产业成长中的问题。从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情况来看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监管,把好产业发展的安全观:
 
        一是要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专项排查,发挥新能源汽车监控平台的作用,完善安全预警机制,确保安全隐患及时消除,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运行。
 
        二是要健全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规范体系,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健全充电设施的安全标准,完善充电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等环节的技术和操作规范。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保险、消防救援、年检、产品召回等制度,督促生产企业提高售后服务的保障能力建设,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运行水平。
 
        接下来我想谈谈第二个问题,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对建设和谐汽车社会、满足人民出行的需要具有重大的意义。2018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信息通信等技术及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汽车与电子、通信、互联网等领域加快融合,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加速的阶段。
 
        我国具有产业基础、信息技术、体制机制、市场空间等方面的优势,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贯彻落实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的有关要求,加强部门间和产业间的协同融合,务实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成立了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统筹推进产业的发展。我们出台了“5G推进工作行动方案”“车联网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同时公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联合发改委、科技部发布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二是推动协同创新,我们推进组建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建设,搭建上下游及行业间协同创新的平台,积极发挥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的协调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研发、标准、测试等方面的公共服务。
 
        三是完善标准法规,制定发布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成立全国汽标委智能网联汽车分标委,加快国内重点标准制修订,全面参与国际标准法规的制定与协调,我们会同公安部、交通部联合出台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组织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的规程试行稿。
 
        四是在测试示范方面,我们支持浙江、上海、北京和河北、重庆等地区建设测试示范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持续加速,在关键技术研发应用、产业链布局、测试示范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部分L2级车型实现量产,L3、L4级车型正在研发测试。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虽然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仍存在基础核心技术创新不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相对滞后,信息安全监管机制缺失等一些问题,急需国家层面加强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各项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技术协同攻关,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我们要加强对共性基础、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联合推进新型架构设计、传感器融合、车载计算平台的开发,加快5G通信技术在汽车上的测试和应用,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完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要积极推动适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法律法规的制定,研究促进产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支持措施,加快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道路智能化改造,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挑战。
 
        三是强化信息安全,为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要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安全、防护设施,构建包含预测、防护、检测、响应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标准,研究汽车信息安全管理的措施,保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四是深化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标准法规的制定。要利用好现有的政府间、企业间的合作机制,加强在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技术、标准法规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WP29、ISO等国际组织的框架下,特别是要借助新成立的WP29自动驾驶车辆工作组,不断加强自动驾驶技术、测试验证、信息安全等标准法规的制定与协调,奠定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基础。
 
        最后,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