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字号瑞蚨祥有个青蚨还钱的故事,本意是报恩的。但是放到汽车市场上,却怎么看都像个血腥故事,因为它背后的逻辑主线是:出来混,早晚还。换言之,任何现象和举措,都要在未来承受代价。
比如房价上涨,它与通胀压力是成正比的,原材料、人工、物流成本都会上升,但是CPI指数的上涨与企业感受到的经营压力存在着一定的传导期,通常在6到9个月。最近承兑汇票和应收账款类投资项目在一些P2P平台热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周转资金面临的微妙局面,折射出今年企业经营环境上的困难。
汽车业也不例外,一方面天天要迎接价格战的威胁,另一方面则顶着成本上升的压力。说到成本,不能不说税收,年前一圈儿媒体答谢会,车企负责人多多少少会吐槽,“一辆车的利润里有3万块肯定是交到税里了!”车企的单车利润率是一个经营机密,而且是一个变量,但能够坦言有多少是税,足见车企对税收环境的不满,毕竟任何大车企在地方经济的盘子里都举足轻重,去年广汽集团纳税额仅次于广东全省的石化企业。
2017年,减税负应该是供给侧改革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攻坚战,但说到减税,就要说减税的代价。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承诺要将企业营业税从35%降到15%,为避免制造业失血和贸易竞争优势消减,中国很可能会跟进降低综合税负,但是代价呢?美国在里根、小布什,甚至奥巴马时期都有过减税,在企业经营活力提高的同时,国家财政赤字在增加,贫富差距也在拉大。中国在营改增之后进一步减税,也有可能出现财政收入减少,居高不下的基尼系数进一步加大等问题。
还是回来说汽车 ,税高税低其实是大气候,旱也好涝也罢,并非仅针对某一家企业。刚刚公布的六大汽车集团财报,2016年它们在困境中的表现就各不相同。第一层的上汽和广汽顺水顺风,第一名上汽的产量是第六名的近六倍,经营收入超过最后一名一汽集团近一倍。广汽增幅高居榜首,爆款车传祺GS4令人艳羡;第二层的长安、北汽和东风,自主品牌销量表现不错,但经营效益差强人意,总体亏损一丑遮百好;第三层的一汽挂着共和国长子的名位,却失血最多。夏利跌入谷底,红旗巨亏200亿,旗下合资品牌马自达叫好不叫座,最赚钱的奥迪被经销商闹内讧难言轻松。同样的环境,日子却为何过得如此不同呢?可见,体质不好底子差的早晚也要付出代价。一汽身上有30万员工沉重的包袱,加上管理层腐败造成的坍塌,整体上市的搁浅既损失投资人信心,也损失自身的信誉,即使赶上好政策和东风合并做大了,也未必能作强。现在只有重拾信心,壮士断腕,来一次彻底的机制改革,外加产品结构调整才能转危为安。
同样是政策环境,北京市本月宣布国一国二排放标准车辆不准上路,可以说是一个共同面临的小环境。国一标准是本世纪初仿照欧洲一号标准的产物,当时化油器改电喷、三元催化器加装电控补气,实际上已经让这批车折了寿,后来的国二标准以及要求新车必须配备OBD系统的政策,也是阶段性的举措。由于车企并不情愿为每次环保升级买单,导致政策一旦大幅度升级,之前的车便无法再销售。奥拓、QQ等着名国产品牌退出北京车市,主要是因为环保政策的变化,大量增加的机动车和朝令夕改的政策环境让北京的汽车市场越来越难做。到了今天,雾霾让汽车成了替罪羊,即使单双号限行,空气质量也不一定好转,私家车的使用环境却更加严苛恶劣,代价的背后就是政策与利益的博弈耽误了时间,始乱终弃。
现在看,新能源汽车倒是一个机会,但也是商机与危机并存。本月爆出新能源汽车一月销量断崖式下跌,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新能源汽车备案目录》突然宣布推倒重来,一合资豪华品牌负责人坦言“花那么多的钱达标了,现在说推翻就推翻,如同儿戏,那我们投入的成本谁来补偿呢?”点儿背不能赖社会,现实问题是,很多新能源车由于拿不到目录资质无法销售,导致销量下滑是板上定钉的事儿,加之补贴减少和退坡更令车企积极性锐减。
现在看,这还是一个政策面热情过度,对我们手中的牌却了解不清造成的,电动汽车三大总成: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除了电机还不错之外,另外两项全有技术障碍,补贴中把“使用磷酸铁锂电池”作为标准就是一大失误,这类电池的功率衰减期大大超乎实验结果,用户的抱怨越来越多,电控系统更是bug不断,特别是在强弱电转换环节。可那边厢,从地方政府到生产厂商、经销商都把新能源汽车补贴看作是肥肉,骗补绝不是一两家企业的个案,一哄而上的结果就是钱花了事情却没有办到位。基础设施也变成了电力公司、物业和地方上的利益问题,二三线城市发展速度参差不齐,用户的接受程度并没有实际提高。走的太远却没有照顾初心,这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付出的代价。
总之,二月车市风云变幻,往里扔钱的事儿少,往回偿还的事儿多,年关刚过还是先还上欠的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