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是万物智联的互联网时代催生的产物,尤其是随着越来越多天生自带互联网基因的造车新势力加入,更推进了汽车智能化的进程。目前智能汽车还有很大生长和普及空间,虽然已经颇有模样,它们和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一样,正在成为我们智慧化、数字化生活的一环。
新能源汽车作为智能汽车的重要载体,随着多年实行的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推行和扶持在我国得以快速推广,也让我们能够站在汽车行业智能化的前沿。在这个汽车智能化的进程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甚至是科技、互联网行业巨头都纷纷加盟,为智能汽车赛道注入了更多活力和精彩。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相关法律法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日趋完善,也为智能汽车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智能汽车成为乘用车市场新贵
2022年初,国内专业市场咨询机构艾瑞发布了2021年中国智能驾驶行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在智能化、联网化技术的大背景推动下,智能网联汽车逐渐接力传统汽车,开始成为乘用车市场中的主要增长动力来源。
报告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21年,我国城区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市场规模约为58亿元;高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市场规模约为247亿元;智能泊车辅助系统市场规模约为137亿元;矿区自动驾驶市场规模约为21亿元;港口自动驾驶市场规模约为2亿元。
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正在向智能驾驶、网联汽车领域布局,加上以百度、小米、华为等品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入局,致使智能交通领域不断吸引资本的青睐。对于百度、小米这样的“闯入者”而言,智能驾驶的行业壁垒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他们面临着较长的客户验证周期,另一方面也需要面临技术先进性、人才引进和产品质量等考验。因此,有能力打破壁垒并建立自身优势的企业才能在行业中取得领先地位。
目前,全球范围内智能驾驶产业链条越来越完善,并逐渐走向成熟,供应链上游由各类传感器、芯片、算法、高精地图等产业组成,其中芯片技术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长期由国外厂商掌控,但是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成熟,预计在十四五期间芯片制造业也会迎来重大突破。
此外,艾瑞该研究报告还指出,随着辅助驾驶功能量产规模的逐步扩大,乘用车搭载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逐步成为行业标配,单项辅助驾驶功能也逐渐下沉、渗透至低端车型。据报告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乘用车辅助驾驶渗透率约32%左右,该数字预计将于2025年翻倍,渗透率或将达65%。分级别来看,智能驾驶辅助系统L1级别占比最高,约20%左右;L2级别车辆占比约12%。虽然L1级别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应用率高,但由于功能并未发挥出硬件的最大效用,并且L2级别的快速渗透和成本降低,预计仅搭载L1级别功能的乘用车将逐步退出智能汽车舞台,未来,L2级别功能会逐渐取而代之。
此外,2022年两会期间也有多名业内人大代表提出智能驾驶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建议,相信随着国内智能驾驶上路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L3级别有条件自动驾驶乘用车有望在2023年开始逐步落地。
助推智能汽车与基础设施协同发展
提到智能交通法律法规的健全以及智能驾驶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关部门也一直都在不断推进和落实。恰逢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2)会议召开。本次会议以“迎接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新阶段”为主题,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双碳目标、供应链调整、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人类出行方式变革等话题展开研究和探讨。在本次论坛上一次以“推动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为主题的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的演讲也一定程度上能体现相关单位对智能汽车及其配套设施发展建设的推进。
郭守刚讲,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组织开展双智试点工作,两批共16个试点城市入围;.北京市正在加快推进“多杆合一”的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武汉市正加快推进车城网平台建设,其他城市也纷纷推出了很多很好的经验;全国已开放测试道路里程超过5000公里,安全测试里程超过一千万公里,带动智能化道路改造升级超过3500公里。
郭守刚提到,作为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将继续做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继续把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重要战略方向,坚持‘单车智能+网联赋能’的发展路线,持续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协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规模化示范应用,积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据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相关部门的推动和扶持下,未来不久我国智能驾驶的硬件条件将越来越成熟和完善,智能驾驶汽车也会拥有更肥沃的生长土壤。
百姓评车
智能汽车的发展已经按下快进键。除了智能驾驶道路测试等实践推进着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善之外,智能汽车本身也呈现出快速进阶的趋势,例如人车交互的AR化、智能汽车算力进入爆发增长期、端云一体化推进汽车智能化进程、OTA逐渐成为汽车基础标配能力等。随着相关部门的力推、科技巨头们的纷纷入局,加上智能汽车本身的高速发展,相信智能出行的硬件基础将逐步夯实,托举起智能汽车,成为新时代交通领域的“上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