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同时面临涨价潮、国补退出等一系列发展难题,处于“加速变革的关键一年”。危中有机,行业也迎来一系列利好的产业规划落地实施,行业处于涅槃新生的风口期。
近日,新能源汽车行业政产学研界的领导、权威专家出席行业峰会围绕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新阶段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探讨。专家的真知灼见给行业吃了定心丸,也透露了行业发展新“风口”。
站在风口,猪都会飞。
动力电池:2025锂电脱困,要加快发展新型电池
针对近期动力电池相关原材料短缺的情况,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表示,对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现象,要打击囤积居奇、发不义之财的行为,但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谁也阻止不了”。
国轩高科的董事长李缜表示,面对无限的资源供给和有限的资源需求,随着技术进步,开采能力增强,正极材料、三元正极、铁锂正极和负极材料都将远远供过于求。到2025年,宜春将形成年产50万吨的锂开发,彻底终结中国锂短缺情况。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指出,追求长续航里程仍然是社会需求的趋势,但面向全面市场化时代,长里程要兼顾经济性问题。在安全性方面,电池包不热扩散已经成为车企对电池系统安全性的普遍要求。
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建议加快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解决老旧小区用电量增加等带来的电力增容问题;对于锂、钴、镍等动力电池原材料,加强海外资源布局。引导国内企业和产业链形成对核心资源的开采和提纯能力;持续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体系。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提出,要加快发展钠离子、无钴、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促进电池技术和材料多元化,建设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有效缓解稀有金属、稀缺金属资源供给矛盾。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促进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氢能产业:可再生能源制氢以及氢能未来发展思考
3月23日,《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出台,氢能产业一夜之间成为炙手可热的行业热点。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等业界大咖均做出了最新研判。
陈清泉表示,虽然我国氢能资源丰富,但杂质含量高,因此主要用于化工和石油工业,燃料电池用量不足1%。他指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应提高太阳能、风能、水力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目前国内有两条制氢路线,一是通过太阳能、风能、通过光伏,来电解制氢;二是来氢气储存和植物、生物发酵乙醇重整制氢。同时他也指出,我国质子交换膜关键材料技术和大型化方面还是有短板,产业化速度应该尽快提升。
而欧阳明高认为,可再生能源制氢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不断扩大,效率问题可转化为成本问题。同时他表示,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目前仍处于产品导入期,正在进入应用成本快速下降的成长期。我国氢燃料电池在技术储备等方面较为薄弱,建议尽快建立氢能创新平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打造自立自强的科技体系。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指出,我国未来氢能在供给端、产业端等发展中仍面临着不少挑战:1.在供给端实现氢能的绿色和经济的均衡化,既要环保绿氢,又要实现经济上的可使用;2.在产业端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实现企业可盈利;3.在应用端示范城市及示范企业可持续、可复制;4.推动加氢、充电、换电、加油、加气新型设施的可融合发展。
万钢表示,从各地示范运行的场景来看,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综合发展,已经进入商用车多场景的示范应用。氢能的基础设施,包括绿色制氢、储氢、运行和加注,有利的支撑了氢燃料电池在长途客运、长途货运、物流、码头、矿山等长途重载的领域取得了应用的成效。燃料电池的寿命普遍达到一万小时以上,在运行的燃料电池汽车系统有的已经达到三万小时。
商业模式:由“制造”转变为“制造+服务”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电动化只是汽车革命的序幕,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厂商和用户将由一次性的买卖关系转化为全寿命周期的合作关系,形成“用户不断提供数据、厂商不断扩展服务”的良性循环。
就是说,厂家的商业模式正在由“制造”转变为“制造+服务”,而服务的收益占比会逐步增长。
从整车厂角度来看,要赢得这场汽车革命,必须超常规地重视电动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三条供应链的建设。他指出,未来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壁垒和体系壁垒尚未形成,一些技术路线还有选择余地,很多新技术还在开发之中,给中国零部件企业特别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在智能化方面,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认为,在智能联网方面,要加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关键系统部件和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综合性能,更好满足消费需求。未来将重点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区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思考建议:加速变革关键年要居安思危
针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今年是新能源汽车乘势而上、加速变革的关键一年。行业越是高速增长,越是要居安思危、稳中求进,把各种复杂因素考虑到,坚持用技术创新,解决发展的难题。
为此,他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明确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建议继续延长购置税减免;同时参照农业的粮食储备调节机制,研究设立积分池,调节积分市场供需平衡。二是坚持纯电动和插电混动“两条腿”走路。三是坚持磷酸铁锂作为正确发展道路。四是全面梳理碳酸锂等资源布局和产能,增加开采和进口,维护供需,稳定价格,促进行业健康安全发展。
总结
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的短缺传导到下游则是电池价格的上涨,反映出整车厂缺乏议价能力。不难看出,未来电池厂商将会研发新型电池技术并加大海外布局,同时整车厂与电池厂合作将持续加深的同时不排除自建电池厂。
而氢能发展也将是不可逆的趋势,从运营状况来看,氢燃料电池在长途客运、长途货运、物流、码头、矿山等长途重载的领域取得了应用的成效。
对于国内的零部件企业而言,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区域值得关注。同时,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壁垒和体系壁垒尚未形成,一些技术路线还有选择余地,很多新技术还在开发之中,是中国零部件企业特别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难得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