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9点,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双碳”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1+N”政策体系逐渐清晰
时间回到2020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中国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是基于全球温控 1.5℃目标要求而制定的,在全球温控1.5℃情境下,中国需在大约在2050-2080年间实现净零排放,2060年是在这个区间内偏早的时间点。
我国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距离碳达峰仅剩下不足10年,而发达国家从实现工业化到碳达峰历时多在100年左右。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用时约30年,而发达国家一般为40-70年,大多数国家碳中和时间定在本世纪中叶附近。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世界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因此,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科学有序推进。
2021年10月12日,习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中提到,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中央各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当前和未来工作的重点,2021年初,国务院有关部委及地方政府已基本明确当前及未来减碳工作任务,即将对任务进行进一步分解。
目前,双碳工作总体要求逐渐清晰,五份文件在短时间内连续发布,针对不同层面和要求向世界全面介绍了中国低碳转型工作,同时从国际和国内两个维度阐述了中国立场。
其中,《达峰方案》针对近中期目标,明确了碳达峰工作的总体要求,并从能源、行业等各个领域分解了 重点任务,制定了实施计划,是中国碳减排工作的路线图、施工图。未来还将在路线图、政策、标准、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强扶持力度。
汽车行业碳中和要看商用车
中国交通运输业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5%,在交通运输业中,由汽车行驶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的80%,商用车碳排放量占汽车行业碳排放总量的56%。
商用车是汽车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部分。其中,商用车保有量占我国汽车总保有量的13%,贡献了道路交通排放的56%,其中重型货车分担率为41%。可以认为,汽车行业的碳中和关键在于商用车的碳中和。
不同技术路线燃料周期碳排放占比存在差异,但是目前总体上商用车燃料周期碳排放量比重高,是商用车碳排放主要来源。
同时,从车辆全生命周期来看,根据中汽信科对不同细分市场使用车型测算结果,在当前情况下,对于轻卡车型,纯电动技术路线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因子最低,而对于重卡车型,则混动路线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因子最低。
积极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交通工具产业,可从源头减少碳排放。电力的清洁化程度决定了商用车单车碳减排潜力,提高电动化比例可提高商用车产业整体减排量。
燃料电池能够满足商用车长距离和重载荷的运输需求,对于柴油机的替代也具备重要意义。随着未来绿电和绿氢比例提升,电动技术路线将在更多场景内具备碳排放优势。
商用车行业如何应对
从产业内部来看,必须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来实现减碳,包括设计、采购、生产、使用、回收及服务等各个环节,即汽车全产业链条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降碳脱碳。从产业外部来看,必须通过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来实现脱碳;在内部联动方面,实现产业全生命周期减碳的措施包括:生产减碳、使用减碳和回收减碳,逐步建立完善的碳排放管理体系。
与此同时,要坚定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在下一代关键技术方向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整车技术水平和车辆智能网联化水平,尤其是重点解决新能源货车的使用痛点;兼顾降低整车能耗水平,在碳达峰阶段将节能汽车作为重要的过渡型产品。
此外,还需加强与能源系统的互动互联,参与新能源汽车补能体系建设,加大对储能、车-网融合、光储充放一体站等先进技术的研究,利用充换电基础设施天然的储能属性和优势,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者和参与者;积极培育氢能在车端的应用场景。
来源:世界商用车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