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5日,工信部发布最新一期《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55批),出现了东风日产牌Ariya纯电SUV的身影。这款纯电车有望于年内开启预售,主打纯电紧凑型SUV市场。
也是在这一天,北京合生汇购物中心L5中庭LED屏幕下方,东风Honda临时搭建了一个81平米的展台,一辆白色的e:NS1摆在展位最显眼位置,吸引了来来往往的消费者。这是东风Honda为旗下首款纯电SUV e:NS1,而开展的上市前城市巡展活动。
戏剧性的一幕是,在e:NS1展位对面,有比亚迪、理想汽车、极氪汽车等3家中国品牌体验店。从展台摆放位置来看,这些新能源车型似乎在打擂台——一方代表中国品牌,另一方则代表传统日系合资品牌。
这块区域,是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缩影。随着渗透率逐渐攀升,新能源汽车正在步入市场化发展新阶段,各大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步伐,包括此前直低调缓慢一的日系三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占新车销售比例跃升至13.4%,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
2021年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榜中前15位,目前在售的全部新能源汽车(包括EV、PHEV、增程式)中,中国品牌的产品占比高达75.2%。中国品牌主导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到了2022年一季度,这一现象更加稳固。3月,中国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41%;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1-3月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占有率更是达到83%,其中主流中国品牌已实现100%联网和驾驶辅助。在新能源或者说电动化的赛道上,丰田、本田和日产在前半程落后于中国品牌,但今年三四月其动作明显提速。问题是,后半程,日系三强能否实现后来居上,重现燃油车时代的辉煌?进入2022年以来,丰田、本田纯电步调出奇地一致。日产虽然相对偏慢,但后期产品阵容更丰富。3月18日,东风Honda开启e:NS1预定,售价18万~21万元。此举意味着,东风本田迈入电动化战略时代。3天后,3月21日,一汽丰田启动Beyond Zero bZ4X纯享品鉴之旅,TOYOTA bZ纯电动专属系列向媒体开放。作为该系列首款BEV车型,bZ4X诞生于e-TNGA专属架构,代表着丰田纯电新实力。
拉长时间轴来看。本田在中国的电动化转型战略,从东风Honda e:NS1开始。未来5年内,东风Honda将连续推出多款全新纯电动车品牌e:N车型。
丰田电动化产品同样激进。到2025年,其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出15款BEV车型,TOYOTA bZ纯电动专属系列计划推出7款产品,其中5款将导入中国市场。一汽丰田相关人士告诉帮宁工作室的bZ4X预计将于今年6月上市。至于日系三强中的日产,似乎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早在2014年,已在全球市场闯出名号的日产电动车Leaf实现国产化,命名为“启辰晨风”。当时,虽然从参数来看实力不俗,无奈那时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太低,市场表现不如预期。2018年,东风日产发布轩逸·纯电,但市场反应平平。去年上市的e-POWER倒是一大亮点。但3年来,日产汽车在华一直没有纯电新车上市。早在2020年北京车展上亮相Ariya国产化进展缓慢,与这两年火热新能源市场失之交臂。
去年11月29日,日产汽车发布2030年战略规划,表示十年里加大电驱化与智能出行的推进力度。根据规划,到2030财年为止推出23款电驱化车型,其中包括15款纯电动车型。在中国市场,日产汽车将在五年内将电驱化车型的销量占比提升到40%。虽然这份计划的时间节点比丰田延后5年,同时纯电动车产品数量保持一致,但电驱化车型(含e-POWER车型)占比将达到50%,其中Ariya将会成为这场新能源大战的“先锋军”。从规划来看,未来5年,日系三强在华纯电产品将超过30款。“新能源产品比拼的不是三大件。中国品牌在三电和智能化领域,不比日系品牌差……”帮宁工作室采访多位消费者,发现不同的消费圈层,消费理念差异很大:多数80后消费者认为合资品牌更有优势,更愿意接受合资品牌新能源产品。而95后和00后则截然相反,他们愿意选择造型、智能化、网联化更出彩的中国品牌——在他们眼里,“蔚小理”、比亚迪、欧拉等品牌最受欢迎。
为何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帮宁工作室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中国品牌越来越能抓住年轻人的胃口,年轻人喜欢酷炫高科技,而中国品牌新出的车型比较符合他们的追求。其二,对中国品牌的观念不同。以前,国产车的质量与合资比,确实有很大差距,但现在不同了,国产车产品综合实力并不输合资品牌。但很多70后、80后还是对自己使用国产车“痛苦”的经历记忆犹新,对中国品牌还保留着刻板的印象,所以追求合资品牌。但是,90后没有体验过以前的国产车,对过去的差距没概念,没有思想包袱,所以能欣然接受现在的中国品牌产品。其三,所处的阶段不同。90后买车是人生中的第一辆车,想着反正以后也要换其他的,于是没有想太多,国产车的价格对他们来说很适合,自然不会挑剔。而相比80后、70后一代的人,他们买车已经是第2辆、第3辆,甚至更多,他们会比较看重品牌力。当然这只是从消费者的角度,从技术角度和产业链角度来看,中国品牌新能源和日系品牌新能源已不相上下,甚至某些领域领先。
“电池占电动汽车技术含量的60%,目前这一代电池技术,中国占主导地位。日本等国家在大力发展下一代全固态电池,这方面中国品牌还有差距。但全固态电池技术要产业化,并对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估计要10年左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说。他表示,在电驱动和电力电子方面,中国跟国外比,总体不相上下。尤其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全技术链贯通的企业,技术实力全球靠前。他认为,从供应链层面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全球70%电池产能在中国,产品供应全球。虽然美国和欧洲正在全力以赴打造电池产业链,甚至中国电池进入美国市场可能受到一定障碍,但总体而言,中国动力电池的产业竞争力在相当时间内难以撼动。“新一轮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下,我对中国品牌在未来汽车产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充满信心。”欧阳明高说。例子不胜枚举。比如,与蔚来汽车进行合作的卫蓝新能源,其推出的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可以实现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比亚迪e平台3.0的一体化集成设计;华为所提供的全套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欧阳明高预测,2030年中国市场的中国品牌会占60%。对日系三强来说,竞争者不止中国品牌,还有德系和美系。作为电动化转型最为坚决的跨国车企之一,大众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推出ID系列,但成绩一般。2021年,南北大众在中国市场仅卖出了7万辆ID系列新车,距离8万~10万辆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
此外,以特斯拉为首的美系优势突出。3月,特斯拉批发销量为6.58万辆,同比增长85%。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累计销量突破18万辆,再创季度销量纪录。汽车产业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过去已经跑过了100年,但今天,在新赛道上面,所有品牌不得重新开始。在品牌塑造、资金财力还是技术实力方面,日系三强有着中国品牌特别是造车新势力难以比拟的优势。但如今看来,在新能源的新赛道上已经落后的日系三强,想要在短时间内追赶上来,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