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系车败走中国的深度分析

  • 浏览量:415
  • 作者:
  • 来源:动知识
  • 时间:2022-04-21

前言

进入正题前,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2022一季度,中国市场各车系市场销量的百分占比由多到少依次为:自主45.9,德系21.1,日系20.3,美系9.2,韩系1.7

回头看看2014年的数据,中国市场各车系市场销量的百分占比由多到少依次为:自主38.4,德系20,日系15.7,美系12.8,韩系9。这百分之九的市占率也成了韩系车在华的顶点。

再补充一组中汽协发布的数据,从2016-2021年,韩系车在华市场份额百分占比依次为7.35、4.63、4.98、4.70、3.80、2.40。结合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韩系车在华市占率的下滑趋势不减!

韩系车败走中国的深度分析

看完数据看现象,作为在华韩系车的代表品牌:现代和起亚,他们的生存现状如何呢?

现代汽车在华一共有五大工厂,其中位于北京的一号工厂已经出让给了理想汽车,北京二厂早已是停产状(近期被曝正在挂牌出让),而位于重庆的第五工厂近几个月来也由于产能过剩已处于停产状态!目前只有北京三厂和沧州四厂正常生产。

东风悦达起亚已不复存在,在东风集团于2021年12月出让其全部股权后,目前只有悦达集团和起亚集团共同持股。

俗话说,树倒猢狲散,现代和起亚目前在华经营现状可谓是处于风雨飘摇中,随时可能跌落谷底!

韩系车败走中国的深度分析


自此,网上已经有人调侃说,韩系车在中国市场重走了一遍三星走过的败路。


正题

下面进入正题,来看看这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一方面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市场为什么抛弃了韩系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举一反三、做大做强国产汽车!

笔者主要从产品、市场、用户、国际局势这四个方面进行剖析

先说产品

20年前,韩系车借着中国进入WTO的东风,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凭借着准确的市场定位“不和德系车比质量,不和日系车打售价战,而是介于二者之间以性价比为主,同时追求高颜值”,逐渐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并在2016年达到销量顶点。

主打性价比,也让韩系车有了“合资守门员”的称呼。为什么这样说呢?当年国产车刚刚起步,生产的几乎全是手动挡,没有自动挡。如果要买自动挡,就得在合资车里选。就因为这样,韩系车同时有了“超划算的自动挡”和“超划算的合资车”的身份,更加助推了其在华发展壮大。

然而,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味地追求性价比也让韩系车走入了发展的死胡同。

这里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以现代索纳塔为例。美版现代索纳塔有1.6T和2.5L两种主要配置,其匹配的变速箱均是8AT变速箱;反观索纳塔在中国市场1.5T版本对应的变速箱-7档双离合变速箱,而且还是干式双离合;要知道,在国内干式双离合已经被玩坏了,对消费者来说干式双离合等同于高故障!

再举一个起亚的例子。起亚K5于2011年在华上市销售,但直到九年后的2020年,其动力总成才更新。要知道,国内市场更新动力总成以提升产品换代竞争力的一般时限也不超过三到五年。

一个是一味追求性价比而差别对待市场客户,造成可怕的双标效应;一个是更新缓慢,用老旧的技术希冀长远保持优势。这两个典型的案例都说明,韩系车在华产品力严重下降,性价比变成了低品质

再看看市场变化

早在2010年左右,国产车已从几年前的刚刚起步发展到了快速增长阶段。长安、比亚迪、长城、吉利、奇瑞、上汽乘用车等都推出了畅销产品,质量和外观都有了大幅提升,再加上便宜的售价,性价比成了国产车的标签。

与此同时,大众、通用、丰田等德系、美系和日系车子也开始了降价策略,性价比也有所提升。

自此,韩系车开始腹背受敌,其生存空间几乎被压榨殆尽。可以说,竞争对手特别是国产车的崛起,是压垮韩系车的关键因素之一!

接着聊一下用户,也就是中国消费者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经济环境好的时候,消费者买车对售价和油耗不会太在意;而当经济环境差时,甚至对未来感到悲观时,消费者买车时会更注重实惠性和性价比。

从2012年开始,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均在八个百分点以下,国家和民众对经济增长的预期相比于之前都有所下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消费者购车显得更加理性也更加务实。一方面不再简单地追求品牌,会综合考量性价比、配置等符合实际需求的车子。另一方面,在经历的事多了之后,中国消费者也越来越懂车了,任何企图通过偷工减料、双标对待等欺诈手段获取利润的方式都难逃群众雪亮的眼睛!

结尾谈谈国际局势的影响

从本文一开始的数据可以看出,韩系车在2017年开始加速没落,这其中的关键助推因素就是“萨德事件”。

2017年,韩国不顾周边国家的强烈警告和反对,一意孤行部署了“萨德”系统,从而引发了区域危机。在民间层面,国内出现了大规模的拒买韩货浪潮,韩系车可谓是首当其冲。时年,韩系车在华销量相比于2016年下滑了逾四成。

“萨德事件”的长远影响在我看来,就是让中国消费者开始冷静地对待韩系车。其早些年树立的“性价比”、“高颜值”、以及“合资守门员”标签,迅速崩塌。同时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不乏好产品,韩系车被替代也就顺理成章了。


写在尾声

网上传着一句玩笑话:中国市场很大,大到所有的车企都渴望在中国获得一席之地,只要在中国站稳了脚跟,即使丢掉了全世界也无所谓。

笔者看来,这不是简单的玩笑,而是洞悉全球车市环境的深刻总结。特别是当前中国市场已经是新技术普及发展的前沿战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失去了中国市场就意味着失去了未来。

通过复盘韩系车败走中国市场的底层逻辑,可以这样说:中国市场虽大,但不是所有车企都能取得高销量高市占率,只有切实尊重中国市场特征,切实在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及其变化,才有可能获得消费者和市场的良好反馈,才能持续发展,赢得未来!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