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疫情不仅使国内的不少汽车企业暂时停产或减产,同时也给全球汽车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据报道,由于以上海地区为主的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停产,日本、韩国的不少汽车公司,如丰田、日产、马自达、三菱、现代等的一些生产线,由于缺少零部件被迫阶段性停产。于是,不少媒体向笔者发来采访提纲,想听一听本人对疫情过后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新动向的看法。我的回答非常简单:一、疫情过后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不会离开中国;二、其今后的行为将发生两大变化。为什么他们不会离开中国?道理也非常简单: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市场,在中国开工厂有钱赚。在整车领域,2021年全球销售汽车8105万辆,而中国市场就销售了2627万辆,占比近1/3;在中国乘用车市场,虽然自主品牌成长很快,2021年市场份额创历年新高,但56%的市场仍为跨国汽车公司品牌占据,而且从利润看,钱主要还是合资企业赚走了。在汽车零部件领域,虽然没有人提供完整数据,但从我个人多年的观察看,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赚钱所占的比例更高,因为他们不仅占据了高端市场,而且不少还是独资企业。这一轮疫情不会影响中国汽车市场的长期走势,所以跨国整车公司不会离开中国,有些还在追加投资,如宝马、大众等,为其配套的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自然也不会离开中国。但是,这一轮疫情对全球汽车供应链的影响已经显现,因此我个人判断,疫情过后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行为将发生两大变化:一、在存量部分,“中国制造、全球销售”的战略会有所改变。有不少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其在中国设立工厂的产能不仅为中国市场服务,同时还供应全球市场。这主要是因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使其细分供应链体系比较完善,而且人工成本也相对便宜。但是,这次疫情过后,可能会有一些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会将一部分产能转移到越南、墨西哥等国家或迁回本国,从而形成供应链的“多元化”和“近岸外包”,为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充足的备份安排。二、在增量部分,在中国市场的投入会相对比较谨慎。目前,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智能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方面,关键零部件是芯片;在新能源方面,关键零部件是电池。在这些领域,由于地缘政治的变化,以及这一轮疫情的影响,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可能会做出新的安排,会将原材料、研发、制造等主要环节放在中国市场以外,只将产品销往中国,像过去传统燃油汽车时代将制造、乃至研发等主要环节放在中国的概率会降低,这将是我们可能要面对的现实,对此,我们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作者孙勇为著名汽车评论家、知名汽车营销专家、“老孙论车”微信公众号创始人,现任中德诺浩汽车教育研究院院长,拥有十二年汽车媒体工作经历,曾任新华社所属经济参考报汽车周刊编辑部主任、人民日报旗下中国汽车报副总编辑;十一年汽车企业工作经历,曾任奇瑞汽车经管会成员兼销售公司总经理、南京菲亚特副总经理兼商务部总经理、国机汽车(中进汽贸)董事兼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