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造车的窗户纸,什么时候才能捅破?

  • 浏览量:9333
  • 作者:
  • 来源:贝克街探案官
  • 时间:2022-07-08

图片


整车制造早已越来越像手机,但比手机更容易


7月4日,华为召开新品发布会,公司与小康(601127.SH)合作的ATIO问界M7同期发布。


华为对问界M7的期望,可以从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的豪言中略窥一二:“如果说华为今天活不下去了,哪怕去做鞋子、袜子、桌子、凳子,都能打造世界级品牌。”


随后他又补充道:“我说话可能不怎么谦虚,我们华为就是用最严苛的质量标准,提升了产业的质量标准。”


按照余承东所述,华为决定当得起“职业鲶鱼”的称号。而且根据华为心声社区2020年11月流出的《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华为不造车的承诺期限为3年,换言之,2023年11月后,华为就有可能跨入整车制造业。


图片


图片

华为模式再次成功




无论华为2023年是否制造整车,自2020年至今,华为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新品推出的节奏也越来越快。


进入2022年二季度,在华为与小康股份合作下,连推M5、M7两款新车,间隔仅为4个月,用余承东自己的话说,百年造车历史上,就没有这么快的。其实如果不是今年上海和东北疫情突起,M7面世时间可能更早。


此次小康股份生产的M7出现在华为新品发布会上,再次让外界认为华为已经开始造车。因为小康董事长张兴海甚至没有公布整车发售价格,而是由余承东宣布新车售价。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这正显示出华为模式受到整车厂的认可,否则,小康股份也不会同意M7的新品发布由华为做主。


众所周知,如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CEO余承东,正是此前手机业务的主要负责人,某种程度上,华为汽车业务和其曾经全球市占率第一的手机业务一脉相承。


2003年11月,在诺基亚、摩托罗拉占据国内手机市场时,华为主要做运营商定制机,在红海竞争中并不占优。9年后,定制机市场遭遇严重挤压,华为发力自主品牌,推出了AscendP1


此时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群雄并立,三星、小米、魅族、OPP0、Vivo等品牌掌握着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而华为又因坚持使用当时与高通具有1-2年代差的自研海思芯片,导致P1/P2产品销量口碑双杀。


直到2013年华为推出搭载海思K3V2改进版芯片的华为P6,才大获成功,此后P系列逐渐迭代,对市场的把握也更为精确。同时因三星大屏手机走红,华为趁势推出Mate大屏商务条列,2014年推出搭载升级版麒麟925芯片的Mate7,成为当时的爆款产品。


中低端市场方面,华为2015年推出畅享系列,主打性价比;2016年OPPO R9大卖,强调“全新拍照手机”,华为也开启定位于中端市场的nova系列,至今已经推出nova10系列产品。


图片


回顾华为智能手机的发展史,产品与品牌共振是华为成为国内龙头的关键。这点如今同样套用在其汽车业务的发展。时至今日,华为已经拥有超过5500家授权体验店,许多门店已有问界M5等新车进驻,远高于各家造车新势力品牌商以及传统车企比亚迪的线下门店量,华为正在做的,就是将公司当年手机业务积累的品牌优势和渠道优势赋能车企,帮助车企卖好车。


图片


图片


造车显然“更容易”




众所周知,华为手机业务一度力压苹果、三星成为全球市占率第一,但是因为芯片限售导致整个业务停滞。而整车制造行业摆脱了先进制程芯片的束缚,从该角度来看,造车显然比造手机更容易。


华为依托手机业务的积累,切入智能汽车行业,而不造整车的短期发展策略,还能帮助公司汽车业务研究成果迅速落地。


从华为当前的汽车业务布局来看,华为依托长期积累的ICT技术,找到三种与车企高校合作的方法,分别为类似Tier1的传统零部件供应商模式,这种合作方式下,华为仅提供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零部件或系统,而不参与汽车设计和销售等,目前华为已上市30多款智能汽车零部件(包括激光雷达、AR-HUD等),为产业带来更多技术创新。


第二种是HI(HuaweiInside)模式,华为与车企共同定义,联合开发,并使用华为的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为车企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子品牌。合作车企有北汽、长安、广汽等


其中北汽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高阶纯电轿车已于2022年5月上市发布,7月将开启交付。华为与长安、宁德时代联手打造的长安阿维塔11也于6月25日发布,并计划年内实现量产交付。


第三种是华为智选模式,这是华为对HI模式的进一步深入,华为深度参与汽车设计、品牌打造,搭载华为全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并进入华为销售渠道全链条,主要有华为和小康孵化的赛力斯、AITO品牌,问界M5和M7都采用智选模式


若以华为手机业务来理解,以华为手机路径类比,Tier1模式类似于华为做运营商品牌(如前期ODM和后期麦芒),会持续赋能车企,但不是华为汽车业务主要发展方向。未来华为会将HI模式和智选模式并行。


相较于HI模式,华为通过智选的深度参与,能更好地进行技术支持、品控管理,智选模式或将类似于华为品牌的旗舰手机系列,成为华为内部最高阶的合作模式选择。问界M5销量表现亮眼,6月份M5销量达7021辆,且6月新增订单量达10685台,再创新高。


根据中航证券统计该车型自2021年12月上市以来,已经累计完成销售20193辆。与部分电动SUV竞品比较,在同价位段上,M5已经展现出一定的竞争力,有望继续抢占市场份额。随着问界M5的成功,未来或将有更多车企选择华为智选模式合作。


图片


图片


问界M7催化产业变革




对比M5,M7的升级较为明显,有望延续M5强劲的销售势头。


就产品而言,问界M7售价30-40万元,定位6座中大型SUV,长宽高分别为5020*1945*1775mm,轴距为2820mm,尺寸大于同价位段宝马X3、奥迪Q5。


动力系统方面,问界M7搭载Huawei Drive ONE增程平台与1.5T四缸增程器,配备40kwh电池,后驱CLTC工况(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续航里程/纯电续航里程可达1,220/230km,相较于纯电动ModelY,解决了用户里程焦虑的痛点问题。而且该款车型最大扭矩360N*m,百公里加速度4.8s,在可比车型中居前。


智能化配置方面,M7搭载鸿蒙座舱系统、15.6英寸2K中控大屏、Huawei Sound车载音响、支持L2级辅助驾驶及Petal Maps的地图导航,对BBA等传统厂商在售车型形成了降维打击。


这不是危言耸听,问界M7采取业内首款商用零重力座椅,30°悬浮升降,独创3轴动态调节,6电机驱动,支持座椅通风、加热、按摩;乘员舱空间达到2605mm,空间转化率(乘员舱空间/轴距占比)达到92.4%,超过宝马X7、奔驰GLS400及奥迪Q7L等高端车型。


而最值得关注的是,问界M7搭载鸿蒙座舱操作系统,对比特斯拉ModelY更为流畅,能够与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手表等进行无缝流转,分布式全场景协同,百万应用上车,常用常新。


而其他如128色氛围灯、静音电吸门、无线+有线超级快充、镂空式控制台设计等,无一不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仅以无线快充为例,车厢内由于空间密闭及阳光照射等因素,本就容易发热的驾驶舱空间,如果需要给手机无线快充必然会增加手机发热量,华为给无线充电增加了涡轮散热风扇,提升充电速度的同时,大幅提升手机电池充电的安全性。就此而言,问界M7同时解决了车主电动车、手机两个产品的续航焦虑。


图片

从问界配置来看,该车在高阶智能驾驶有所取舍,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国内路况现阶段并不允许高阶自动驾驶上路,仅逐步扩大高阶自动驾驶试验区间而已,但放弃高阶自动驾驶节省的成本又可以大幅提升内饰等配置,从而满足目标客户群体用车需求。


从2021年12月推出问界品牌至今,小康负责研发、制造、交付、服务以及创造全生命周期的用车体验,华为则深度参与产品定义、品控及渠道销售,一方面充分运用小康整车生产制造能力,另一方面华为凭借在ICT领域的深厚积淀及对To C 端的认知理解提供赋能。如今若问界M7再度突破M5销量记录,与华为深度合作的车企将逐步增加。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