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1 号,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召开。
主会开完之后,我们觉得 21 号应该是动力电池史上吵得最凶的一天,加一个「全球」作定语,也不是不行。全场大会最尖锐的一次发言,肯定是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说的:「我感觉就像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听起来是在调侃电池贵,但本质上却比粤港澳车展上何小鹏「想给余承东扔鞋」更刺激:曾庆洪几乎是将停留在「传言」层面的「天下苦宁王久矣」搬到了台面上。又或者说,车企和电池厂之间的摩擦,在这一句话之后彻底引爆,由此,也掀起了全网论战。但比起单纯讨论「为什么吵架」和「谁赚的钱多」,我们认为大势、垄断、竞争和活力,其实是驱动这次全网全行业大讨论的核心命题。和话题对象无关,和谁对谁错无关,但和商业逻辑有关。为什么曾庆洪会说自己在打工?电池厂是不是都攥着利润大头?争论的背后是什么?垄断的源头又是什么?想要把这些问题聊清楚,我们先复盘下他们到底吵了啥。今年两会,曾庆洪就提出了加大动力电池市场活力的提案,比如「引入国际动力电池厂商,鼓励竞争」。到了昨天的演讲,曾庆洪围绕「动力电池成本」这一主题展开,里面包括原材料价格暴涨、供应链不稳定等等,最终压力被电池厂转移到主机厂。「动力电池成本占总成本的 40%、50%、60%,并不断增加,那我现在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将现状讲透彻之后,曾庆洪笑着「图穷匕见」。这句话瞬间点燃了社交网络,说「诉苦」的有,说「掀桌子」的也有。有意思的是,曾庆洪上一位发言的,就是曾毓群——而曾毓群的演讲正好被形容成「意气风发」。上半年全球市占率高达 34%、海外市场市占率 18%、覆盖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动力电池累计出货量超过 400GWh…除了数字,曾毓群的「意气风发」,还包括「全球每三辆电动车中就有一辆配套宁德时代的电池」,和另一句「宁德时代如今已拥有世界最全面的电池技术路线布局,以及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品的最快转化链条」。而根据曾庆洪的「诉苦」,广汽甚至有一半的装机量与宁德时代配套——一边是看起来意气风发的宁王,另一边则是号称压力山大的主机厂。各路社交平台上昨天最热的汽车话题,也就此加上了一条「曾庆洪给曾毓群打工」。7 月 22 号,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在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我们公司今年虽然还没亏本,但是基本上在稍有盈利的边缘挣扎,非常痛苦。利润往哪儿走,大家也可以想象。」好的,马上来看宁德时代 2022 一季度财报:营收 486.78 亿元,归于股东的净利润为 14.93 亿元,净利润率 3.1%——的确不高。吴凯透露,「我们平常也会面对客户的抱怨,说整车厂不是很赚钱,你们电池厂是不是把利润都拿走了?」另外,一季度投资者电话会议上,宁德时代董事会秘书蒋理也解释称,一季度净利润下降,主要原因是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超过预期,但客户端价格传导相对谨慎。曾毓群表示,已探明的锂储量「完全足够生产全球需要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矿产资源并不是产业发展的瓶颈,但上游原材料的炒作带来了「短期的困扰」。有趣的是,曾庆洪也同意曾毓群所说,只是他认为最终受伤的只有主机厂,而压力是一个传导的过程,像是「你们谁也跑不掉」:「我问曾毓群,他说不关我的事,是原材料搞贵了,原材料供应商说,是国外的矿搞贵了。」他表示「(原材料价格)太高了,不是一般高,(而且)市场供应紧张与产业链过剩并存」。按照两位曾总的看法,钱都在上游——除了说法,按照两家公司的做法,似乎往上游走,真的能赚钱。这一段我们从两个例子出发,一个是广汽向电芯下手,另一个则是宁德时代反攻原材料回收。6 月 28 日,广汽在 2022 科技日上发布了「微晶超能铁锂电池」,号称质量能量密度提升 13.5%,体积能量密度提升 20%,电池寿命达到了 150 万公里以上。这已经是广汽连续第三届科技日祭出电芯级别的成果了。2021 科技日上,广汽公布了海绵硅负极片电池,以及超级快充电池两款产品;2020 科技日,则是主推安全性能的「弹匣电池」。坚持发力自研电池的广汽,其实是一批往上游进发的车企中的一员。我们在星期二的文章《动力电池全球大战,中国一定赢!?》里面也提到过,特斯拉、蔚来、比亚迪,它们都是拥有电芯工程能力的车企,比亚迪甚至在这一次动力电池大会上,被列为「动力电池企业」参会,而不是单纯的「车企」。另一边,向原材料进击的宁德时代,在这次大会上却因此引发了第二场论战。他指出,「电池里面绝大部分材料都是可以重复进行利用的,目前宁德时代镍钴锰的回收率已经达到了 99.3%,锂的回收率达到了 90% 以上。2035 年后,宁德时代循环利用退役电池中的材料,就可以满足很大一部分市场需求。」99.3%、90% 两个数字,引来了行业内的质疑。今天新浪财经等媒体报道称,天齐锂业投资管理部门相关人士表示,锂的回收率达到了 90% 以上的说法,「实验室应该能做到,但是商业上我个人还没见过」。相关人士回应称「欢迎来广东邦普看先进量产技术」——如果说曾庆洪还是单方面「诉苦」,这次原材料回收就真的是吵起来了。我们可以来看看欧盟的 2025 锂电池回收规划:2025 年动力电池平均锂回收率达到 35%,2030 年达到 70%;前不久特斯拉公布的 2021 全球影响力报告里,写到目前他们镍回收率仅为 30%,钴回收率高一点,50%。回收率的论战尚未结束,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宁德时代也踏上了扩张供应链覆盖面的道路。广东邦普创立于 2005 年 12 月,目前在湖南长沙设有全国最大的废旧电池循环基地。其产业链横跨「电池回收、再生电池、冶金、材料、科研、金融、环保、公益」等行业——2015 年,宁德时代收购邦普,正式进入动力电池回收领域。除此以外,国轩高科 2021 年 3 月也已经发布公告,称其计划在合肥建立包括原材料和电池回收在内的一体化生产基地,总投资高达 120 亿元。往电池供应链的尽头出发,似乎已经成了电动汽车行业各大玩家的共识。无论是处于终端的主机厂,还是承上启下的电池企业,都试图让电池包内的工序、材料、技术更多地属于自己。然而,「占有欲」真的就能解释这场动力电池史上最热闹论战吗?有朋友认为这是追求「垄断」,我们认为有道理,但不全。比起垄断,扩张本身的目的是形成「闭环」,而闭环和垄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马斯克昨天甚至宣称要进军锂的精炼行业——但即使到了现在,特斯拉也并没有垄断电池、电芯,甚至是锂。马斯克想做的,是在一个闭环内形成 know how 能力,从矿石运出矿坑的那一刻起,特斯拉想了解一切秘密。了解不会带来垄断,但了解会破除垄断——特斯拉关上闭环之后,没有人能对特斯拉的任何一节供应链漫天要价,因为特斯拉自己能做,只是有时候做不过来。回到这场论战,同样地,「诉苦」和「意气风发」,甚至「争吵」,都不是为了得到垄断,而是为了拥有破除垄断的能力。换句话说,曾庆洪不希望宁德时代是动力电池的垄断者,这样广汽将失去利润;曾毓群也不希望广汽是汽车市场的垄断者,那样宁德时代会更像松下——几乎没有人会希望跟一个垄断者合作,这才是论战的核心命题。因为不能让别人不进攻,所以自己必须学会防守。不仅是特斯拉造电池,蔚来小鹏自研芯片、电池,甚至是手机,也是出于同样的商业逻辑。而这样的一场论战,我们已经期待了很久,因为争吵代表竞争,竞争会带来市场活力,而有了活力的市场,才意味着未来。